罗起联 陈红军
河池学院
创新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提高我国的创新水平,加快将我国建设为位于世界前列的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但自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来,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离,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不当,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等,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将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
艺术实践工作坊具有活动主题,且主题多样。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有的艺术实践工作坊以环保为主题,如福建农林大学以废旧木料为雕刻材料,湖南文理学院用刺绣将旧衣服变废为宝;有的以高校特色学科为主题,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多种飞行器进行改造;还有以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如赣南师范大学将记录客家文化作为主题添加到摄影课程中。[1]而我校则以艺术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工作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多种主题,丰富了实践内容,有利于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社会的认可度。
在艺术实践工作坊中,作品的制作是由集体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之间都会进行互动,但主要的交流还是在学生之间,教师大多发挥指导和评价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就该主题展开讨论,阐述各自的方案,最后将想法进行整合,得到一个最优方案。在作品完成后,会进入展示环节,展示的平台不同其互动主体也不同,如在学生所属学校内展示,互动主体多为该高校学生和老师;如在全国高校、国际高校中展示,其互动主体就会发生变化,变为全国或世界的高校学生和老师;有的面向市场展示,这时互动的主体则是学生与客户的交流互动,体现出一种从创新到创业转化的趋势。
实践性是艺术实践工作坊的本质属性。在艺术实践工作坊中,实践性贯穿了学生完成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的全过程。首先,在明确主题后,工作坊成员开始进行资料收集,为制定设计方案做准备。其次,在最终方案确定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制作,并对每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最后,在收尾阶段也是成果展览阶段,会邀请校内师生或者其他人来参观,并就学生的项目实践成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对作品的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这三个阶段中,收集资料、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等行为都具有实践性。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开展,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构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实践上,如果高校只在课堂上强调创新创业理论的重要性,却未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那么这种缺乏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所能带来的成效并不大,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直接目标。艺术实践工作坊则注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艺术实践工作坊,具有多种实践形式,如摄影、壁画、民间工艺、现代艺术设计等。将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可让学生在艺术实践工作坊的项目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项目的讨论、设计和实施等环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对学生的艺术构思的形成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可有效推动组建有利于艺术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部分高校的现有工作坊指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欠缺,不能准确快速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而艺术实践工作坊所需要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要求十分丰富,能快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向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艺术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面向学生传授技艺,除了民间技艺非遗传承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第二,将不同专业的教师整合起来,组建具有多种专业能力的教师团队,发挥教师的多种能力优势,实现多方互补;第三,将教师队伍中具有领导才能或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作为导师,组建“新老结对、校际共享、校地联合”的艺术实践工作坊专业教师队伍。此外,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提高专业性的培训学习,选送优秀教师到企业或非遗传承机构挂职锻炼等,大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优秀综合素养的、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则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满足社会创新发展需求的学生。将艺术实践工作坊作为平台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学生进入社会后,多数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方的配合,而不能只凭个人的单打独斗。其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高校可通过艺术实践工作坊增加多种内容,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手绘表现、实用性创新设计、互联网、微电影等,可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热情,提升其审美水平。[4]第三,可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成功的艺术实践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底气和勇气。
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把工作坊教学纳入课程设置的范围,只有这样,工作坊式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进入正轨,否则仅凭第二课堂开展艺术工作坊实践,还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其主要原因是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而且工作坊实践随意性大,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纳入课程教学后,有成绩、学分上的硬性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师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了一套可行性的工作坊实践课程设置方案:在美术与设计类各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设置一门“工作坊实践”连续选修课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一种工作坊实践,一直选修4个学期。艺术工作坊实践课程采用课内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联动的形式开展。
在完善了艺术实践工作坊的课程设置之后,设施的完善便是工作坊实践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基础。因此,高校应提供场地和相关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实践和展示。为了满足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需求,高校还应提供其他相关设施,如画室、工艺车间、计算机实验室等。[2]在设施完备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相关设施,提高实践项目教学的质量。教师在确定艺术实践工作坊主题前,可以进入合作企业进行调查,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结合市场需求来明确主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指导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避免包办代替。在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项目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的相关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准确地运用理论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开展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联合校外企业,依托经过校企组建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实践资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校企合作对开展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相关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熟悉设计流程、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增强体验感和成就感,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其次,进入企业的学生多来自不同的专业,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可在交流与合作中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学生也可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与项目有关的详细信息。最后,高校可优化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将其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高校可以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的相关项目,增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同时,可将此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
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条件。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展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这个环节产生的除了过程评价之外,还有对成果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大多会影响到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因此,健全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在制定评价指标上,不同的实践成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上,要使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多元化,不同的评价主体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侧重点,其评价结果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向。激励与评价有密切联系,激励机制的对象是参与评价机制的主体,适当的激励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种是学分激励,当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实践达到标准后,可给予学分;第二种是奖品激励,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第三种是就业推荐,即让优秀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第四种是创业帮扶,当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时,高校可对其进行考察,考察结果为可行的,可利用创新创业项目经费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3]上述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创新创业思维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艺术实践工作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它作为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可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吸引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平台也有利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