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造园观之思考

2020-09-15 16:23尹灵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

尹灵

摘 要: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拙政园的堂楼亭轩、沧浪亭的环廊抱园、狮子林的怪石林立、留园的悬萝垂蔓,它们散发的气韵吸引着世人,这便是芙蓉出水之美、自然可爱之美,营造属于它们自己的独特意境。文章从苏州园林的构图手法、布局形式、意境营造、“三造七主”四方面入手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其优秀的设计成分进行概括,让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推动现代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园林;苏州园林;意境;设计成分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分析

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众多而闻名天下。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200多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①。

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辉煌的篇章。苏州园林源于春秋,长于晋唐,繁于两宋,盛于明清。著名的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的意境之美,不仅能使人们从中品出千百年的风土人情与审美观念,还是国人游走世A界挥之不去的心态化石,中国园林的叠山、理水、砌砖、木雕、彩绘、泥塑体现着精心,这便是“道法自然”的高度诠释。

苏州园林主要包括私家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王家园林的代表灵岩山、虎丘等,寺庙园林的代表报恩寺、寒山寺等。 这里不得不提到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其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之精髓(图1),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富含优秀设计成分的苏州园林

(一)苏州园林之构图手法

园林本身属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浓郁的诗情画意、深邃高雅的意境,通过营造园林如中国山水画一般,山、水、植物、建筑便是构图的元素与物象。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图手法有9种,分别是抑景、透景、添景、夹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这与西方景观的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西方景观构图强调草坪文化,中国园林(苏州园林)讲究藏而不漏,委婉含蓄。以几种手法为例,抑景指的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犹抱琵琶半遮面”,强调隐,在造景的时候将其特点融入其中。透景指的是开辟新的透景线,将景与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便是道家追求的虚实结合。障景指的是移步易景与一步一景,讲究景的巧妙变化。夹景指的是在建筑左右两侧用树丛、树干构图。添景指为求得层次,在缺乏前景时,在景物之前增加建筑小品。框景则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二)苏州园林之布局形式

苏州园林遵循“园必隔,水必曲”的造园原则。所谓“园必隔”是指园中的建筑、景观、建筑内部都采用“隔”的形式巧妙地隔开,“犹抱琵琶半遮面”,強调的便是一眼不能望穿的意境。“水必曲”体现在水体的营造与建筑、植物、桥、廊、假山之间的关系上,相互依存与共生的态势,而不是简单的方正或圆形布局,讲究客观景物之间的联系,形成独特的韵味。可见,善“隔”对于增加园林景致的幽深感至关重要,而隔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则多种多样,可灵活取用。“隔”开一固定空间,对于被“隔”的一边来说其实就是“藏”起另一边的景物,通过花窗门洞等借景手段,两边景物虽有遮掩但不会断了联系。例如,苏州拙政园中部与西部有一厚墙为“隔”,及至半亭处,可由“别有洞天”通往中西两部,这便体现出“隔”的巧妙。园林中运用“藏”与“露”的手法,巧妙地将园中景半遮半掩,深藏且露,露中有藏,既不失游人之趣,又含蓄幽深,人们游于其中感受园林之趣,意贵乎远而境贵乎深。通过“隔与曲”的布局形式增加景物的趣味性,使园中的景观不再单调,增强人与园之间的心理互动与情感交流,增添园林的“不确定性”乐趣,在“千变万化”的布局形式之中多了一份“寻、窥、悟”的互动,多了一份探寻与悟道的情境,让人游心四起,欲罢不能,乐此不疲。

(三)苏州园林之意境营造

“儒道释”构成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础,“释”是中土佛教文化的脉络,“儒道”则来自中国古代哲学,与儒家强调“入世”的观念不同,道家则给予自然秩序更多的关注,给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以更多的思考。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而然”的意境营造,正如“淡乎其无味”“古淡有真味”一样,指的便是一种很高的趣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的先贤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这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主要包括四要素,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一方面道家哲学影响造园思想,不单单关心客观事物本身的意味,更为重要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生的关系上。另一方面,道家哲学并没有忽视人为因素,从造园的抽象意味再到具象表征,加上人类的情感,合在一起成为园林美学的境界。道法自然的思想阐述了美的产生必须充分尊重自然,主客体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达到平衡,道法自然为中国园林奠定了美学基础。

(四)苏州园林之“三造七主”

所谓“三造七主”指的是园林内匠人的建造只占三分,主人的气质与打理则占七分,强调的是人与园林的情感交流。园林作为“主人”直接参与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人们面对世界的态度,因此这里的“主人”是“能主之人”,而且是“堪于胜任园林这一诗意建造”的“主人”,如同沧浪亭之苏舜钦,“胸中有丘壑”。当前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流传至今的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都归功于那些曾经生活在其中的园主人。对于建造的“匠人”史料难有确切的记载,这些园林很多都经过多次复建,原有韵味保留多少尚不可知,但是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以及明末造园家计成的《园冶》中记载的理论、技艺包括各种细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园林意境的营造在“主”不在“匠”。从《园冶》一书中可以看到精细的林林总总的图样,将文人胸中之丘壑呈现出来,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文人的思想,是受到传统文化浸润和滋养的文人,尤其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其对于自己想要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早就了然于胸。总之,需要大量情感投入,园林才会逐渐散发主人的气质。主人气宇轩昂,宅子便会阵马风樯;主人踌躇冯唐,宅子便会九曲回肠;主人用行舍藏,宅子便会进退有常。因此,园林需要主人的精心呵护与匠人的匠心独运。

三、结语

苏州园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园内以山、水、植物、建筑这四要素为主,但其在园内的精心安排与巧妙布局,看似“咫尺”,却是“乾坤”,既道不尽,也话不全。同时苏州园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传统,在善于继承中不断发展,这才是文化最好的传承。我们只有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相信本民族的文化,做到足够自信,才能对未来足够包容,“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便是对现代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注释:

①叶圣陶:《苏州园林》,《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倪泰,译注.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2]吴寒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道家哲学美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1(4):20.

[3]曹林娣.图说苏州园林:花窗[M].合肥:黄山书社,2010.

[4]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意境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春色满园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