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 要】 目的:探究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乳腺肿物患者,对患者进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3例乳腺肿物患者中,发现病灶69个,病理诊断显示:13例良性,40例乳腺癌。其中14个良性病灶、55个恶性病灶,最小肿块直径为5mm。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显示:12例良性、39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6.23%,对比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升病灶检验敏感性,进而增加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后期临床诊治。
【关键词】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位居宫颈癌之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需及早发现和诊断,进而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1]。臨床常开展的检验技术为MRI、乳腺钼靶片、超声检查,针对恶性钙化灶通过超声检查不易检出,钼靶片无法作为手术指征。随着临床检验学的不断发展,MRI检查技术逐渐广泛用于临床,能够提升乳房软组织的敏感性和对比性,而添加造影剂可更显著提升分辨率。因此本次针对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了研究,并选择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乳腺肿物患者,患者知晓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以上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9~68岁,年龄均值为(48.5±3.1)岁,病程为5~14个月,平均病程为(9.5±1.3)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使用8通道相控阵乳腺线圈、超导磁共振进行检验,1)基础平扫:主要进行脂肪抑制FSEIR T2WI序列:192×320矩阵、31.3ms回波时间、8200ms重复时间;轴位FSE TlWI序列:256×320矩阵、8.4ms回波时间、470ms重复时间。扫描序列为:FOV 340×340mm、层间距为1mm、层厚为4mm。2)DCE扫描:选择用矢状位T1WI序列,340×340mm为FOV、重复时间为4.4ms、回波时间为14ms、320×416矩阵。进行2个空白相扫描后,使用15mL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企业: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70294)进行静脉注射,持续进行8个时相的扫描,每时相56s。3)DWI轴位扫描:选择发SE-EPI序列,69.1ms回波时间、7000ms重复时间,128×128为矩阵,1mm为层间距,4mm为层厚度,340×340mm为FOV,以1000s/mm2为扩散敏感系数。4)增强扫描:选择矢状位T1WI容积采集序列,轴位T1WI容积扫描患者两侧乳房,之后对冠、矢、横进行三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病灶及淋巴结转移、信号特点、数目、边缘、形态、大小进行详细观察,在相应工作站中对图像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数据选择统计软件SPSS 21.0处理,计数资料选择率(%)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3例乳腺肿物患者中,发现病灶69个,病理诊断显示:13例良性,40例乳腺癌。其中14个良性病灶、55个恶性病灶,最小肿块直径为5mm。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显示:12例良性、39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6.23%,对比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的表现主要包括:边界分叶、缺乏清晰度,且出现边缘毛刺征和不规则情况,而良性病灶的表现主要包括:边缘较光滑、类圆形以及边界较清的肿块。
3 讨论
乳腺为维持机体生命的一种重要器官,当其发病后会严重损伤乳腺细胞,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乳腺癌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男性中占比仅为1%,此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2]。诱发该疾病的相关因素主要为雌激素变化、外界刺激、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等。该疾病发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和症状,大部分患者病程进展至中晚期才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乳房皮肤变化以及局部肿块等。由于该疾病近几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多种临床影像学检验技术逐渐广泛用于临床,能够及早诊断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现阶段临床针对乳腺癌的筛查常通过彩超、钼靶片等检查,其中彩超易受到脂肪等因素的影响,且敏感性有所欠缺;钼靶片虽然操作简便,然而无较好的X线穿透性,针对一些致密型乳腺癌、深位或者高位乳腺癌无法有效检出,会显著增加漏诊率[3]。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和筛查乳腺癌中广泛应用。此种诊断技术存在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进行多序列成像对比,进而获取病灶的多种信息,可有效地诊断和分析患者疾病。检验中联合基础平扫、CE扫描、DWI轴位扫描、增强扫描,可显著增加诊断准确率[4]。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的敏感度较高,可明显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5]。针对一些无腋下淋巴结转浸润癌和原位癌,敏感性会进一步提升,再使用造影剂能够有效判断肿瘤钙化、密度、形态以及分型等详情,可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此次研究结果中,53例乳腺肿物患者病理诊断显示:13例良性,40例乳腺癌。其中14个良性病灶、55个恶性病灶,最小肿块直径为5mm。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显示:12例良性、39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6.23%,和病理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患者开展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能够有效分辨橘皮软组织,获得病灶多种详情,进而有效判断疾病,可明显提升诊断符合率。
总之,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显著提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苏雁欣,田家玮.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17(07):661-662.
[2] 高薇,王文,米成嵘.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06):534-535.
[3] 于静,聂宏娟,王军.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8,39(01):53-55.
[4] 成官迅,赵建华,朱熠,等.TNBC与non-TNBC的MRI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7):1764-1767.
[5] 吴晓刚.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04):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