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0-09-15 16:26塔怀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

塔怀申

[提要] 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完成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这种风险管理方式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可为更多企业带来信贷方面的可能性。为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情况下,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9日

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下多种发展态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线下“N+1”发展阶段。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不再是唯一提供金融服务的运行商。而是要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要与供应链具备长期合作的经验,了解各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信用信息。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信用作出判断,更加直接地为其提供资金的支持。而发展的限制在于,由于金融风险的把控权不在银行手中,因此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容易出现力度不足的问题,其发展的规模受到限制。同时,这种发展模式局限于线下交易,使整体交易效率过低,发展动力不足。第二,“N+1”升级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首次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入到供应链金融中,主要通过对网络中存在的多元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运行效率的显著提升。但是,鉴于部分技术的限制,这一发展模式还未能实现金融信息的完全公开和影响,部分核心数据仍被部分企业所占用。这就导致部分金融风险不能被预测,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有待加强。第三,“N+1+N”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N”只要代表着供应链中上游的企业,“1”代表着供应链服务的平台。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各主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形成数据的集群,为更多金融活动提供参考和帮助。这种发展模式主要可提升金融运转效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有利于供应链上各大业务的发展。

二、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利于金融信息的治理。在互联网复杂的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呈现出类型繁多,且不容易辨别和治理的特征,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处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主体,一旦出现违规行为或业务方面的失误,就会引发传导性的问题,进而波及到整体供应链上各主体。这种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各项金融活动,与传统线下交易模式相比较,其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主要依据大数据来进行风险识别,并通过信息整合的方式完成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发挥其在数据收集、整理、应用方面的优势,使金融风险管控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这种大数据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可实现对供应链不同周期的统一管理,减少风险把控的流程,进一步提升风险和信息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降低金融借贷风险。在传统金融业务中,部分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的风险,要求企业出具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抵押和担保。与这种金融信贷业务相比较,在互联网参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模式中,金融主体放松对于企业担保的要求,为很多中小型且不具备担保要求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机会。而在这种模式中,金融机构主要依靠网络中企业相关信息,了解供应链企业的资质,对企业做出综合性的评估,通过对业务的控制来把控金融风险。而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分类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估,将数据进行立体化的转变,为金融机构呈现全景式的图像,使企业各项业务和交易情况更加清晰直观,为金融机构放贷决策提供参考,以降低金融借贷的风险,完成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应用对策

(一)确定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准,完成信用风险管理。由于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还缺少完备的经验作为参考。因此,要想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水平,就要制定供应链金融管理标准,加快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为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制度上的辅助。首先,可建立行业准入标准。对于互联网供应链上的金融主体,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考察,了解其在网络中各项业务的运行状况,并依据不同企业规模建立差异化的标准,降低金融交易的信用的风险。而对于互联网中的电商金融而言,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业务信息的了解,分析其销售情况,并考察其现金流量是否符合从事金融行业的要求。其次,应建立金融主体信用考核标准。主要对获得金融市场准入企业各方面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获得数字化的信用评价结果,实现金融交易监控的全程化和自动化。可与第三方信用考核机构进行合作,对供应链企业资质、经营能力、信用状况等作出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到管控系统中,实现对供应链企业的实时监管。

(二)减低数据获取成本,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其关键在于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信息的多样性,要想完成数据的获取需要付出大量的代价。因此,降低数据获取和处理成本,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成为金融风险管控的关键。一方面可促进社交网络和供应链网络的融合,利用社交软件、商务网站、在线交流等功能,多方位的对金融主体在行业中的动态作出了解,减少在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和资质方面的成本。同时,还可打破主体之间合作的壁垒,促进金融主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增强信息和数据的服务能力,提升数据获取的效率,实现数据获取成本的有效降低。由于互联网中各项金融数据的来源过于复杂,且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制约和管理,导致网络数据库中的内容过于繁杂。而对于外界收集的信息而言,应加强与内部信息的整合,实现数据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企业作为金融主体,应利用专业的分析和处理工具,对内外部信息作出有效的整理,并進行加工完成专业知识资产的转化。只有金融信息和数据获取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才能够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查验,降低供应链上资金流动的风险,完成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三)重视对隐私数据的保护,维护供应链金融秩序。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者在收集和处理各类金融信息时,应重视对隐私数据的保护,减少数据泄漏的可能性,在更好地维护供应链金融秩序的情况下,实现金融数据信息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在技术层面,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数据处理和采集,可进行对部分隐私数据的变形处理,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保护。比如用户个人信息和企业交易信息等,可利用专业信息处理技术,完成对隐私数据的处理和保护,降低数据在传递中受到盗取和篡改几率。在行业制度层面,在数据获取和处理时要遵循行业的规定,在获得主体同意授权后,向客户展示获取数据的内容和种类,并明确使用的范围。在使用中应加强监督,保障适用范围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保护与用户之间的协定。一旦发生信息和数据适应范围的变化,应再次获得信息主体的认可,获得二次的授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参与各行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不但是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核心,更是金融业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网络环境中,大数据的合理应用可实现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未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必定会实现与金融数据的深度融合。为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有效把控金融信息和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保障其安全性,为企业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实现金融行业在全新发展阶段下的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雷,刘睿,张璇.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案例研究——以国开行旗下“开鑫贷”平台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2).

[2]韩雅婷.金融科技驱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华北金融,2020(4).

[3]孔垂琳,吴旸,何志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障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1).

[4]于译博,樊懋,李文森,田梓豪,张晓可.基于交易大数据的平台型企业金融业务研究——以蚂蚁金服、苏宁金融、京东金融为例[J].科技视界,2020(6).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
新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