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和声技法的多样性研究

2020-09-15 16:17谢德旺
艺术评鉴 2020年15期

谢德旺

摘要:现如今我国民族音乐的和声技法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探索,通过一些作曲家和理论家的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桑桐便是其一,他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和声理论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发表了大量关于民族和声技法的文章,本文以其1963年创作的《春天之歌》为例,研究其在该作品中和声技法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和声技法   桑桐   《春天之歌》   五声纵合性和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5-0086-03

当代民族和声技法在前人的不断实践、探索下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对于五声调式本身的研究;二、寻求和声与五声性旋律风格相协调的方法;三、探索和声手法的扩展途径①。桑桐先生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其创作了大量作品,《春天之歌》是他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于1963年創作完成,由大提琴与钢琴演奏,2003年发表于《音乐创作》,该作品根据达斡尔民歌主题创作,旋律优美流动,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调为g羽调式,主题通过不断的变奏手法将音乐层次逐渐展开,本文将要探讨该作品中的和声技术手法,以此窥探在当代民族五声性旋律中和声技术手法运用的多样性。

一、和弦纵向结构形态

(一)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三度叠置和弦在五声性旋律的作品中应用的非常普遍,在五声调式中只有宫音和羽音上能构成三度叠置的三和弦,羽音上能构成三度叠置的七和弦。其他音要构成三度叠置和弦必然要加入偏音(清角、变宫、变徵、闰),《春天之歌》中旋律为五声羽调式,而在伴奏声部,和弦便运用加入的偏音构成了三度叠置的和弦,这属于和声性的运用,如谱例1。

谱例1截选自《春天之歌》第10~14小节②,谱例中画方框的位置,和弦运用便是加入偏音后形成三度叠置的七和弦,前两个方框中和弦的构成音为D、F、A、C,其中A音在g羽调式中为偏音变宫;第三个方框中和弦的构成音为C、bE、G、bB,其中bE音在g羽调式中为偏音清角;在观察这里的和弦性质都为小七和弦,和弦色彩柔和,与旋律更加契合,此类和弦结构形态在该作品运用较多,就不再例证。

作品中也有借用西方大小调体系中和声小调升VII音产生属三和弦的手法,如作品的第42~46小节,第46小节的和弦构成音为D、#F、A,主调g羽调式中的徵音F,在纵向和声中变为#F。

(二)五声纵合性和弦的运用

桑桐先生在其《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一文中,将五声调式的和弦结构分为三类,分别是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五音和弦,而这几类和弦结构在《春天之歌》中均有运用,并且还运用同调式七声性扩展的手法,加入偏音后,和弦结构仍在前面几类中,但和弦的紧张性、和声音响效果发生变化,调式扩展音过和声性的应用③在作品中使用,下面一一例举。

1.三音和弦

三音和弦桑桐将其共分为五种。第一种为四度三音列,由纯四度加大二度或小三度构成,可以在调式除宫音外的四个音级(商、角、徵、羽)上建立;第二种为四五度式,由纯四度加纯五度构成,可以在调式的三个音级(商、徵、羽)上建立;第三种为大三和弦,只能在调式的宫音上建立;第四种为小三和弦,只能在调式的羽音上建立;第五种为大三度音列式,由大三度加大二度构成,只能在调式的宫音上建立。在该作品中,运用了两种,其中第四种小三和弦都是在主题开始或结束在调式主音时使用,因该三和弦在羽调式的主音上方产生,故没有将其放在前面的三度叠置和弦中,如作品的第15~19小节。在第17小节,旋律音结束在g羽的调式主音,和声使用主音上的三和弦,在作品其它变奏部分结束处都使用此方式。第19小节钢琴伴奏部分左手和弦构成音分别为G、C、D,C、F、G,这两个和弦为三音和弦分类的第二种四五度式,分别由调式的羽音、商音上建立。

2.四音和弦

四音和弦桑桐将其分为四种。第一种为五度四音列,可以在调式的两个音级(商、徵)上建立;第二种为小七和弦,只能在调式的羽音上建立;第三种为大三和弦四音列,只能在调式的宫音上建立;第四种为小三和弦四音列,只能在调式的羽音上建立。在该作品中使用了三种,只有大三和弦四音列未见使用。

如第15小节前三拍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弦便运用五度四音列,该处和弦构成音为C、F、G、bB,基本形式为F、G、bB、C,第19小节钢琴伴奏部分前三拍右手的和弦也为此和弦。作品第20~24小节,其中第22、24小节钢琴左手部分和弦的构成音为G、bB、D、F,该四音和弦为羽调式主音上方建立的小七和弦;作品的第106~109小节钢琴部分,其中第109小节的琶音和弦构成音为G、bB、C、D,该四音和弦为羽调式主音上方建立的小三和弦四音列。

3.五音和弦

五音和弦顾名思义便是由调式的五个音级构成的和弦,在该作品中,通过柱式和弦和分解织体形式体现。

谱例2(一)                    谱例2(二)

谱例2第一个片段截选自作品第9小节钢琴部分,左手四音和弦(C、F、G、bB)与右手四音和弦(C、D、F、bB)复合成为一个五音和弦;谱例2第二个片段截选自作品第31小节,这个小节中五音和弦(G、bB、C、D、F)以和弦分解的织体形式出现,与大提琴旋律声部复合成不同的和声层次。

二、和声进行

民族调式的和声进行不同与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进行,在民族调式中各级数和弦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在《春天之歌》中和声进行围绕着调式中心和弦运用了拱形式④,如谱例3。

谱例3

谱例3来自作品第7~13小节的和声缩谱,可以看出开始和结尾的和声都使用g羽调式主和弦,在中间使用调式其他级数展开,在和声进行中属于典型的拱形式。

根据低音进行的规律性来安排和声进行在该作品也使用的较为典型。如谱例3前三小节,和弦低音按上下行连续四度进行;谱例3中,低音按照下行级进的方式进行,从角音开始,进行到调式主音;再如谱例4,为作品第20~27小节的和声缩谱,通过谱例中的箭头我们可以看到低音进行呈现连续级进下行的进行,从调式的角音开始,下行一个八度后到达调式主和弦。

谱例4

和声转调模进的方式在作品中也有运用,如作品的第50~59小节钢琴部分,前五个小节调性为#C,除在第六小节通过共同和弦转调,在纵向和弦中故意省略#G音,用#F音替换,为后调#F羽做准备之外,其余部分均为前面整体向上模进纯四度构成。

在和声终止进行方面,虽然不管哪一级和弦都可以到主和弦构成终止,但《春天之歌》中不同的主题变奏段结束后,终止进行主要使用两种处理,第一种是和声性倾向性最强的属到主的终止进行,第二种是仅次于第一种的下属到主的终止进行,在此便不再例举。

在织体形式上,该作品既有和弦式的织体运用,还有音型化的织体及复调化的织体。由于和弦式织体运用非常常见,故不例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作品中音型化织体的运用,作品的第34~37小节,主题旋律最开始呈现便是使用柱式和弦式织体,在这个部分的变奏中钢琴部分织体变为分解和弦形式,由四音和弦、五音和弦构成,作为旋律部分的衬托。作品第68~71小节,这部分钢琴旋律声部与大提琴声部便采用模仿复调的织体手法,钢琴部分的左手使用流动的分解和弦织体与旋律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调式调性的扩展

(一)同调式七声性扩展

同调式七声性扩展指的是在同一五声调式基础上增加偏音(清角、变宫、变徵、闰),使之变为六声、七声,乃至八声、九声调式,加入的偏音可以作为和弦的根音、构成音或者作为旋律性的和弦外音去应用。由此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旋律性的应用;第二种为和声性的应用;第三种为旋律性与和声性的综合应用。该作品中旋律保持大部分在羽五声调式上,但有各别处也有扩展,在和声上则采用了大量的调式扩展,加入其偏音成为和弦的构成音,如作品的第64~67小节,此处调式调性为f羽,在谱例第一小节中便使用了变宫(G音),画括号处在和声上加入清角(bD音)、變宫,形成了七声调式的扩展。

(二)近关系多调性运用

近关系多调性⑤指的宫音相距四五度关系的调性重叠。在该作品中便有运用,既使用了模仿复调的手法,还在形成了两个不同调性的重叠,在钢琴声部旋律的调式调性为f羽,大提琴声部的旋律调式为bb羽,构成了四五度关系。

(三)转调手法

《春天之歌》的调性安排为g羽—#c羽—#f羽—f羽—g羽,在这些不同的调性之间使用了不同的转调手法。在g羽转向#c羽时运用共同因素逐步转调的手法,见第46小节处,D大三和弦为g羽调式的V级,为新调#c羽的bII级和弦,再过渡的#c羽调式IV级的副下属和弦(B、D、#F、A),之后便进入#c羽调式。在#c羽转向#f羽时运用共同因素直接转调的手法,将#c羽主和弦作为后调的V级和弦直接转入#f羽,并在整体上形成上四度的模进。

在#f羽转向f羽时也运用共同因素直接转调的手法。

在谱例最后一小节画线处,#G音作为#f羽的偏音变宫,其通过等音替换成bA,作为新调f羽的宫音,钢琴声部的和弦音#G、#B、#D可以等音替换成bA、C、bE,理解为f羽的三级和弦,之后便直接进入新调。

在f羽转回主调g羽时则运用了移调模进的手法,这种转调手法是转向远关系调是最常见的。

大提琴声部的旋律在f羽调式,钢琴声部的旋律通过向上二度的模进,便将调性转回主调g羽。

四、结语

通过对《春天之歌》整体的和声技法研究,可以发现桑桐在民族调式的和声运用上既采用了五声纵合的方式,还运用西方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技术手法,包括和弦结构、终止进行、调性安排、转调手法,这些无一不说明了民族调式和声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能性,同时也展现出其多样性。桑桐的创作作品不仅将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声技法进行了丰富,还为民族调式和声技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展现出了他高度的审美追求。

注释:

①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②笔者注:文中截选小节为原谱中实际小节位置。

③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探讨》,和声性的应用指:调式扩展音在和声部分应用,作为和声的构成音,旋律声部保持五声音列。

④所谓拱形式是指首尾使用调式的主和弦,中间展开进行,形成拱形式的和声进行。

⑤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第188页。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J].音乐艺术,1980,(01).

[3]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魏峥.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和声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江珊珊.桑桐音乐创作的和声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

[6]刘戈.论桑桐早期新音乐的和弦结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