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李白》的意蕴美

2020-09-15 16:17颜荷
艺术评鉴 2020年15期
关键词:舞剧李白

颜荷

摘要:中国国家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李白》引入现代舞的创作理念,采用了现代舞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但它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上,具有民族舞蹈的特色,因此这个舞蹈作品显示出了现代舞蹈与民间舞蹈的融合,从而展现出了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现代舞的独特意蕴美。

关键词:舞剧   《李白》   意蕴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5-0004-03

一、舞剧《李白》的创作意图

舞剧《李白》是中国国家歌舞剧院2017年的重点作品,也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的主题是以李白的家国情怀和拥抱山水的恣肆情感为依托,贯穿李白一生中重要的时刻,挖掘李白心路历程的同时,塑造出舞剧舞台上的李白,让李白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多元和丰富。舞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也需要有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与话剧和影视剧不同的是,所有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都不能通过对白和台词来实现,而只能依靠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这也是为什么历史舞剧比较难以编排的原因。尤其是像《李白》这样的舞剧,编排起来更是困难,其一,人物是实际的历史人物,不能有太多的编纂,必须立足于历史的真实。其二,民族舞蹈要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将历史人物用鲜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比单纯的现代舞剧或者是民族舞剧要困难,必须两者结合得恰如其分。其三,李白这个历史人物已经有很多的艺术形式表现过,用舞剧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如何能与众不同又脱颖而出是难点。

在我国,舞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4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是发展到一个高潮。《和平鸽》《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宝莲灯》《鱼美人》《小刀会》《五朵红云》《蔓萝花》《蝶恋花》《狼牙山》《牛郎织女》《刘海砍樵》《后羿与嫦娥》《小刀会》《梁山伯与祝英台》,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远山的花朵》《胭脂扣》《阿诗玛》《边城》《虎门魂》《阿姐鼓》《阿炳》《闪闪的红星》《妈勒访天边》《大梦敦煌》《野斑马》《星海,黄河!》《青春祭》《瓷魂》《干将与莫邪》《红梅赞》《霸王别姬》《红楼梦》《风中少林》《风雨红棉》等名篇佳作不断,舞剧《李白》如何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的确很考验主创团队的功力。

舞蹈的意蕴来自于舞蹈的形象创造,舞蹈的形象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李白》基于历史人物,《李白》的导演和演员,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展示这个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画面,也将这个人物内心的真实与虚幻加以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让这个舞蹈充满了感人心动的活力。

舞剧《李白》以“现实”和“梦境”两种环境交错出现、虚实变换的手法,创意性的采取了倒叙的结构,以李白晚年兵败被发配夜郎为切入点展开其人生回忆。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落寞孤寂的李白,但也看见了一个将落寞孤寂的李白揽入怀抱的民族文化。古夜郎在贵州境内,这里有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美,但这里,主创团队并没有展现过多的美丽,而是让李白以孤独的形象呈现,用音乐中体现的了民族元素来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在表演中,演员就是要通过孤寂的舞蹈形象,让这种孤寂之美能深深印入观众心里,从而使人获得一种“只要看一眼,就会永远不忘记”的艺术感受力。这一点,主创的努力是成功的。《李白》这个舞剧,不仅要叙事,还要抒情,开篇的抒情为之后的叙事做到了“开篇点睛”的作用。开篇这一段,像一首抒情诗,有着精巧的艺术构思。这一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老骥愤”,伴随着音乐的驶入,一个在风中摇摆的白衣男子在层层薄雾中慢慢出现,将观众一下子吸引住,从现实引入历史。第二部分“囹圄悲”,白衣男子的孤寂更加凸显,李白这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晚年的生活让人揪心。第三部分“独酌月”,白衣男子的內心丰盈与外在境遇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即使现实再无奈,也不能让诗人李白失去诗人应该有的气质:虽然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但也应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也不忘“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个时候的诗虽然“歌徘徊,舞零乱”,却也知道该及时行乐,莫辜负时光。境遇和内心形成的鲜明冲突,让李白这个形象一下子就找到了突破点,一下子就展现出一个在月下孤寂修长又美不胜收的艺术形象。不仅形成了新的舞蹈形象,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作品所蕴含的意和情第一时间推向了高潮。创作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琢磨,逐渐领悟到,正是《李白》这一轻逸、孤寂的形象,让一个诗仙跃然台间。一袭白衣,演员修长,如一从天而降的仙人,仙风道骨,雅致无间。新颖的印象和舞蹈表现方法、表演形式,使观众在欣赏时感受到了一种意蕴美的呈现。

二、舞剧《李白》的意蕴构成

舞剧《李白》选取了我国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中的几个主要节点为表现内容,全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月夜思”“仗剑梦”“金銮别”“九天阔”“鹏捉月”,每一个部分又用李白的诗句为切入点进行铺陈和剧情勾连,展现了李白在“寻道”与“避势”之间挣扎徘徊的一生。其中不乏大唐盛世的华丽舞蹈,让观众领略到了大唐宫廷的华丽和雍容。同时,也有盛世兵戎相接的场景,驰骋沙场的紧张与华丽的宫廷之间形成一种对抗和冲突,让舞台体验感增强。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和韵味,除了外在的视觉感官外,还需要角色内在的情感演绎,生活的安逸与战争的惨烈,再加上李白寄情山水的情怀中感受到的其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广大,凝聚为艺术作品的意蕴,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这些特点,将一种具有诗情、哲理、神韵的李白的形象体现在这种意蕴中,使这部舞剧扣人心弦,圈粉无数。舞剧没有对白和台词看上去是一个弱点,实际上也是它的长处。可以让观众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这样才会引导观众去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索和把握,这也达到了艺术作品想要的效果。若是观众看完,反应平平,那就需要反思其中的失误了。舞剧《李白》在主创团队的精心打造之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的佳作。

通过对舞剧《李白》的舞蹈形象透视,我们可以领悟到起艺术意蕴的三个重要构成。第一,历史真实。这是《李白》内在意蕴的基础。《李白》所内涵的历史,是中华文明不可忘记的历史,但是我们离这个历史毕竟已经有了距离,不能用刻板的原型生活去表现,这就需要充分地体现艺术创作主体和艺术表现客体之间的相互交融。如果舞蹈没有历史的真实,就不会厚重,但如果没有艺术的加工就会失去艺术的魅力。观众面对历史和现实,会选择一种内心情感的接受方式,所以,舞剧《李白》选取李白人生中的几个主要节点,通过他在“入世”与“出世”这个人生矛盾上的权衡和抉择,来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当感同身受的情感进入观众的内心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创作才能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想要的艺术感。第二,创作理念。从回忆进入,先让观众看到一个孤寂的李白的形象,再倒叙写李白在大唐盛世中追寻理想的过程,最后,理想又回到了现实中,这个孤寂的李白从扶摇直上,意气风发,到走入山水,物我两忘,李白的浪漫情怀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第三,审美意趣。舞剧《李白》的审美情趣在于给观众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和民族舞蹈的魅力,这是《李白》内在意蕴的精髓。它表明《李白》以特殊的艺术手段展示出大唐盛世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的韵味和意趣,既有自然美、社会美升华为艺术美,因而以舞蹈形象中现实的意向和情感,让观众在深切地感受到作品悠长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进入可以不断享受和回味的审美意境中。

三、舞剧《李白》的艺术魅力

舞剧《李白》的艺术意蕴体现的哲理、诗情和神韵,实际上,由于该舞蹈意蕴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其所体现的哲理、诗情和神韵应该更为丰富。观众在欣赏时,往往很难用言语表述出来,但从中感受到的哲理、诗情和神韵会超出主创的预期,显示出这部舞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突出地表现为民族性、象征性和融合性。

(一)民族性

舞剧《李白》展现了大唐时期的唐乐舞,唐乐舞是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中舞段《清平调》在编排上借鉴了宫廷乐舞的特征及其艺术表现方式,再加上诗人《清平调》的诗词内容,将汉唐古典舞身韵基础上融入胡炫舞中来寻找独特造型,给观众展现出一个丰富的舞蹈群像,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了大唐盛世的舞蹈魅力。民族性的体现让整个舞剧的观赏性更加强,尤其是主创人员在继承传统,广采博收,富于创新的基础上改编的民族舞蹈,将现代舞的元素融入其中,让当代的观众更能够接受。欣赏的过程中,既是舞蹈美的享受,又能获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是舞剧《李白》的额外获得。文化自信如何获得,从艺术品的欣赏中,就能够获得。当人们进入舞剧《李白》的历史境遇中后,领略到了大唐盛世的华丽气象,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会感染每一个观众。贵妃们的雍容华贵、宫女们的端庄雅致,让观众深入感受到盛唐女子华贵优雅的气韵,这些都是民族性的充分表现。

(二)象征性

舞剧《李白》表现出了显著的象征性特征。由于《李白》是对历史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因而它以抒情性特别突出的舞蹈叙事方式来表现李白这个历史人物的独特意蕴。当我们置身舞剧《李白》演出现场时,一种神奇的感受会在心中升起,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来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它用独特的舞蹈语言创造出给人以广阔想像空间的各种审美意向,展示了人文之美。李白凭藉着大鹏的展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远方。积极入世,又优雅出世,那些激烈高亢的盛世华音让人领略到了一种生命的撞击,给观众领悟和欣赏的境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象征是这个舞蹈主题的升华,也是这个舞蹈已经形成因素的精要。《李白》的象征,是将舞蹈形象从“形似”推向了“神似”的高度,哲理与现实相交融,从而使得整个作品以独特的魅力给人们更多的启迪。现实的李白心怀祖国,理想的李白寄情山水,究竟是山水唤醒了李白的家国情怀,还是理想原理获得了山水的接纳。这个理想中的李白和现实中的李白,不断交错,不断冲突,让人们心中李白的形象更加丰满。

(三)融合性

舞剧《李白》是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完美融合。作为现代舞,《李白》的主角需要有古典舞的意蕴又要有现代舞的塑造感和严格程式,要又高难度的技巧,又要有唯美的意境。需要融合民族舞和现代舞的特点,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风格及人格,是舞蹈的灵魂,《李白》是诗仙李白精神气质的艺术浓缩,李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同时他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个是现实中的李白,一个是理想中的李白,这时候民族舞和现代舞的完美转换就实现了现实与理想的人物形象。轻薄的白衫,让舞者时而是忧国忧民的李白,时而是远离世俗的神仙,不断交错,不断融合,完成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舞蹈艺术的意蕴美根植于情真、意深。舞剧《李白》情感的真实需要创作者对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意深则需要创作者对历史和现实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情真意深,舞蹈形象才能丰富动人,作品的内涵也能够完美展现。新时代的舞蹈需要融合现代舞、民族舞以及从西方学习来的“洋舞蹈”,将这些与我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现代舞的民族华。全盘西化不可取,全盘民族华也不可取,还是应该把优秀的元素结合好,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各种优秀的东西为己所用。“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致语言,离不开民族的历史发展”。只有坚持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艺术精神,才能构建我们的现代舞蹈艺术,像《李白》这样的优秀舞剧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加缪.李玉民译,加缪全集(戏剧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中国戏曲选·四声猿杂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鲁迅.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叶朗主编.中国历代没血文库·隋唐五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J].文艺研究,1998.(03).

猜你喜欢
舞剧李白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诗仙李白的归宿
冯双白
倒下的那一刻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