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婷 韩雪梅 马楠
广元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628000
新生儿窒息是影响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时间持续8 min以上即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肺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失常以及代谢紊乱等多层面多系统并发症[1]。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于迅速、有效地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保障肺通气以恢复重要器官的供氧。由于复苏囊面罩通气简单易行,是新生儿复苏常用的手段,但因其不能保证有效的肺通气,且增加胃内容物反流、诱发吸入性肺炎等相关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替代方案[2]。目前研究发现,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在解决新生儿窒息通气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不过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进行验证[3]。因此早期预测和治疗孕母疾病是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而成熟、规范化的复苏技术是其重要保障。本研究分析对比不同通气方式复苏窒息患儿所需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复苏成功率、5 min阿氏(Apgar)评分以及血气指标,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16 年3 月至2019年3月广元市妇幼保健院86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本研究经广元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GY2015889),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4],按照患儿出生日期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纳入标准:(1)患儿均为足月生产;(2)患者出生体质量在2 500~4 000 g;(3)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为早产儿,孕周不足37周;(2)患儿体质量<2 500 g; (3)患儿合并出生心跳濒停、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4)患儿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在喉镜辅助下用吸痰管清理窒息患儿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异物,清除干净后实施气管插管;对照组进行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患儿取仰卧位,面罩覆盖口、鼻部及下额部位,保持颈部轻度上仰。2组正压通气参数:氧浓度接近100%,氧流量约6.0~8.0 L/min,呼吸频率为40~60 次/min,起始压力值30~40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待肺扩张后降为10~20 cm H2O。Ⅰ°~Ⅱ°羊水污染[5]患儿吸净口咽部后可直接进行喉罩通气,Ⅲ°羊水污染患儿先行气管插管再行喉罩通气。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 (1)2组患儿经正压通气复苏后5 min Apgar评分;(2)患儿复苏成功率。患者建立有效自主呼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为复苏成功,未恢复正常为复苏失败。(3)通气时间、起效时间。通气时间为自开始通气到建立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起效时间为自开始通气到心率出现好转的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患者一般资料 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2组窒息患儿经正压通气治疗后5 min Apgar评分 观察组的5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301,P <0.05),见表2。
表2 2组窒息患儿经正压通气治疗后5 min Apgar评分 (分,±s)
表2 2组窒息患儿经正压通气治疗后5 min Apgar评分 (分,±s)
组别 例数 5min Apgar评分对照组 43 7.36±0.59观察组 43 8.89±0.47 t值 13.301 P 值 <0.05
2.3 2组窒息患儿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复苏成功率的比较 经两种正压通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250、5.072,P 值均<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5.38% (41/43),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86.05% (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P <0.05),见表3。
表3 2组窒息患儿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复苏成功率的比较
2.4 2组窒息患儿复苏前和复苏5 min后血气分析 与复苏前相比,经正压通气后2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均得以改善 (P <0.05),且观察组复苏5 min后各项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4。
表4 2组窒息患儿血气指标的比较 (±s)
表4 2组窒息患儿血气指标的比较 (±s)
注:PaO2 为动脉血氧分压;PaCO2 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p O2 为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复苏前比较,a P <0.05
组别 例数 PaO2 (mm Hg)PaCO2 (mm Hg)SpO2 (%)p H 氧分压(mm Hg)复苏前 5 min后复苏前 5 min后复苏前 5 min后复苏前 5 min后复苏前 5 min后对照组43 16.38±3.19 22.17±3.28a 69.87±9.85 60.31±6.06a 68.49±2.76 89.52±3.10a 7.01±0.05 7.22±0.04a 70.31±6.06 77.50±14.82观察组43 16.49±3.07 26.62±3.84a 70.05±9.02 50.37±5.73a 67.99±2.44 92.67±2.17a 7.02±0.04 7.32±0.05a 70.37±5.73 90.14±14.68 t 值 0.163 5.778 0.088 7.815 0.642 5.459 1.024 10.241 0.047 3.974 P 值 0.871 0.001 0.089 0.001 0.523 0.001 0.309 0.001 0.963 0.0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发生呼吸窘迫,导致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损伤,更有甚者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6-7]。早产儿、胎内发育缓慢等自身因素、贫血、心脏病等母体因素、急产、难产、胎位异常等分娩因素均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8]。有数据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2%~0.9%,而我国新生儿窒息率高达4.5%~9.0%[9]。因此,复苏技术不够成熟所致新生儿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降低窒息发生率的同时,成熟、规范化的复苏技术以提高复苏效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后遗症的重要保障[10]。
建立有效的肺通气是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的标志,而肺通气的基础在于气道的建立与开放。为此,本试验对比了临床上常用的两种通气方式,即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按照患儿出生奇偶日期进行随机分组,从而为患儿复苏现场节省分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复苏囊面罩相比,气管插管所需通气时间、起效时间均显著缩短(P <0.05),可见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能更加有效、迅速地缓解新生儿窒息状态,缩短其通气时间,Witcher等[11]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气管插管可为患儿赢得抢救时间与成功机会。2 组患者复苏后5 min Apgar评分有大幅改善 (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张锡峰和李涛[12]指出,Apgar评分可用于对患者进行窒息诊断。但临床研究显示,低Apgar评分可对80%患儿进行窒息诊断,可见其有一定局限性和敏感性[13]。本研究基于此联合血气分析进行共同诊断,从而填补Apgar敏感度及特异度的缺点,揭示病理本质,从而为患儿氧合状态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发现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在改善血中PaO2、PaCO2、Sp O2及p H 值上更加显著(P 值均<0.05)。这是因为与复苏囊面罩相比,气管插管是在确保呼吸道通畅无异物的前提下,迅速缓解患儿窒息缺氧状态,建立其自主呼吸,以达到复苏目的[14]。可见,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是一种更为直接、准确、有效的通气方式。尽管复苏囊面罩实施起来更简单,亦是医疗水平有限等地的常用抢救方式,但其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诱发吸入性肺炎等相关风险不容忽视[15]。本研究仅按照患儿出生日期奇偶性进行分组,尚未进行完全随机分组,且本研究未对患儿进行长时间随访,可进一步随访观察。
综上,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是一种快速、有效复苏窒息新生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以提高患儿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学习。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