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静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河源 517000
变应性鼻炎是指机体在和变应原接触之后在IgE介导之下刺激诱发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症状,在普通人群中约有10%~25%比例患有变应性鼻炎[1],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变应性鼻炎以鼻痒、频繁打喷嚏、鼻黏膜肿胀以及鼻分泌亢进等为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及迁延难治的特点[2]。以往对变应性鼻炎常用抗过敏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我科近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消敏方、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相关成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7~69岁,平均(39.15±7.61)岁;病程4~10年,平均(5.78±1.07)年;患者病情:23例为持续性,32例为间歇性;14例为轻度,41例为中重度。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26~40岁,平均(39.47±7.59)岁;病程2个月至9年,平均(3.97±1.08)年;患者病情:24例为持续性,31例为间歇性;17例为轻度,38例为中重度。两组间上述基线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变应原检查指标所得范围均与《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2]中关于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内容相符合;年龄18~70岁,意识清晰且无合并精神性疾病;无合并其它相关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表示自愿配合研究。②排除标准:患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或者其它系统疾病;合并有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症、激素性鼻炎、感染性鼻炎或者药物性鼻炎;合并呼吸道感染;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且为发作状态;合并交流、意识或者精神障碍难以配合研究;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N041003)治疗,每天喷鼻两次,每次每个鼻孔喷入剂量为64 μg。疗程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消敏方、雷火灸治疗。消敏方:黄芪20 g,茯苓15 g,防风15 g,炒白术15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蝉蜕10 g,乌梅15 g,细辛3 g。加减治疗:肾阳虚者加制附子10 g,肉苁蓉10 g;肾阴虚者加龟板15 g,黄精10 g,脾虚者加党参15 g,山药10 g;鼻塞重者加白芷10 g,薄荷10 g;频繁打喷嚏者加全蝎10 g,诃子15 g;多汗者加浮小麦15 g,襦稻根10 g。水煎煮两次,取药汁400 mL,早晚服用,每次200 mL。疗程1个月。
雷火灸治疗措施如下:选择穴位为上星、迎香、晴明、印堂、素髂、合谷,以及前额部、双鼻孔、耳部等3个位置,针灸期间患者正坐,低头,背靠椅背,各穴位常规消毒后上下来回灸60次,每间隔10次用手按压一下;在前额与皮肤3 cm距离位置横向左后对整个前额回灸,60次;在耳部前后2 cm区域来回灸,直到皮肤发红,先用旋转法,灸40次后专用雀啄法,28次;灸鼻孔位置时让患者头部往后仰,左手指对上唇下压,通过雀啄法灸28次。每周为患者进行1次雷火灸,时间约为25 min,疗程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指标评价。按照《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3]中关于症状评估内容为准并适当调整,患者在治疗后鼻部症状(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分数在0~3分间,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疗效标准[3]:患者症状指标在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改善幅度超过65%为显效;幅度在25%~65%间为有效,幅度低于25%为无效。③检测治疗前后2组的免疫指标:IL-12、TNF-γ、IgE。IL-12、TNF-γ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IgE的检测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所得评分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IL-12、TNF-γ、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2、TNF-γ均明显增高,IgE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IL-12、TNF-γ均较对照组高,IgE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变应性鼻炎从病理而言主要是鼻腔局部水液代谢发生异常,使得水液过度分泌或者是吸收不足,导致患者发生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变应性鼻炎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为主要的可能为遗传因素、变应原暴露,因此对变应性鼻炎首要治疗的措施就是避免患者与变应原接触,后期通过治疗控制症状,提高患者抵抗力,改善其生活质量[4-5]。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季节性或者常年性的变应性鼻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布地奈德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之间有高度亲和反应,可增强内皮细胞、溶酶体膜以及平滑肌细胞的稳定程度,达到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因子释放速度的效果,从而缓解局部病灶炎症病变[6]。但其单用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整体效果有待提高。
根据临床表现,变应性鼻炎可归属中医“鼻鼽”范围,其病因病机,多从肺脾不足、肾阳亏虚立论。患者肺脾肾三脏不足,致卫外不固,风寒外邪或花粉等致敏源侵袭而发病[7]。观察组所用中药消敏方中,黄芪可补脾肺之气,白术可健脾益肺,茯苓健脾渗湿,蝉蜕可疏风宣肺,苍耳子、细辛、辛夷花辛散通窍,防风可疏风止痒,乌梅可收涩敛涕,诸药相伍达到补脾益肺、疏风止痒的效果。雷火灸法中,迎香穴位于鼻翼,主治鼻塞不通、不闻香臭等,为治疗鼻部疾病主穴,且迎香穴为手足阳明经交会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此穴既有局部治疗作用,也有调节脏腑的作用;上星、印堂、素髂穴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诸阳之汇,能温阳、升阳而通鼻窍。“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治疗面部五官疾患之要穴,且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原穴为气留聚之处,可宜肺气、通鼻窍。前额、鼻孔、耳部为局部近端取穴,取宣肺通窍之效。诸穴合用,可温通经脉,扶阳固表,宣通鼻窍,增强机体抵抗力。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更好。
机体与过敏源接触后,会释放过多由IgE 介导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促炎细胞等也会参与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而IL-12 可诱导TNF-γ合成,阻碍合成 IgE 抗体[1],因此,检测 IL -12、TNF-γ、IgE 等免疫指标,可以作为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的判定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IL-12、TNF-γ高于对照组,IgE 低于对照组,说明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西药联合消敏方、雷火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变应性鼻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可很好的缓解鼻部症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