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观察

2020-09-15 02:33吴琴燕吴红华江贇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分值精神分裂症医护人员

吴琴燕 吴红华 江贇

(常州市德安医院三病区普通精神女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本文主要以常州德安医院62 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录的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总数62 例。入选标准:患者资料完整收录在病例档案,且自愿成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高[1]。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障碍、妊娠期妇女的患者样本。将62 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护理路径按照1 ∶1 的比例分为31 例对照组、31 例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后,呈现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n 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实验组 31 0/31 48.97±3.33 4.15±0.87对照组 31 0/31 48.76±3.47 4.36±0.99 P>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案为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路径。实验组加用心理行为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案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心理会出现紧张、焦虑、孤独、恐惧、自卑等情绪,这时医护人员需要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对康复计划进行制定,通过护患沟通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知识的掌握,使患者尽快适应自己病人的角色,提高治疗依从性。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心理之后,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照顾,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科学的手段引导患者正式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另外,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通过患者与家属多次接触,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2]。

1.2.2 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在进行行为干预时,首先需要寻找患者异于常人的观点与行为模式,在发现患者的异常观点之后,不能立即给予否定,应该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3]。其次,在开展行为训练时,可以从验证、计划两部分进行,在行为验证环节,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准确区分幻觉与现实,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予以纠正。而行为计划阶段,则要培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在患者取得进步后,可以采用物质与语言的激励法,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为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睡眠计划、用药计划等,并且以患者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对娱乐活动方案进行制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NSS 评分、认知功能评分。PANSS 评分为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患者连续7 天的分值在3 分以上,说明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分:采用MoCA 评分量表,总分值30 分,分值与患者的认知能力呈正比,分值越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越强[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NSS 评分对比

两组PANSS 评分,干预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NSS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NSS 评分对比(±s)

组别 n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1 13.52±2.67 9.82±3.81 20.52±5.78 14.32±4.83对照组 31 13.78±2.45 11.35±3.67 20.98±5.97 18.21±3.98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1 22.18±1.68 27.22±1.16对照组 31 22.87±1.59 24.19±1.78 P>0.05 <0.05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类型,会出现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感知障碍等病症,如果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会使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异常等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较重,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良行为,生活观、思想观、价值观易于常人,以往常规护理模式针对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行为干预逐渐走进临床视野[5]。

心理行为干预中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勇于面对疾病。行为干预可以纠正患者的异常行为,养成健康的行为模式。本文开展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的实验组,PANSS 评分更低,且认知功能评分远在对照组之上,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分值精神分裂症医护人员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