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苑仙 林华东 郭培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体检中心 福建 漳州 363000)
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会导致腰椎结构失衡,使腰椎周围组织应力分布改变,而出现腰痛等相应的临床症状。腰曲异常是腰椎病的早期X 线征象之一。X 线侧位片可明确显示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现收集我院2015 年—2018 年172 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X 线侧位片,对其分析如下。
筛选172 例正常体检者,拍摄腰椎正侧位X 线片。选择的X线片显影清晰且完整。其中男120 例,女52 例,年龄16 ~65 岁。
所有病例均行站立位的腰椎正侧位X 线摄片,选取X 线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椎生理曲度。腰椎生理曲度的测量方法较多,主要有Cobb 法和Seze 法。腰椎生理曲度测量值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X 线摄片的质量以及该椎体终板的变形程度[1]。Cobb 法是较为常用、简单的腰椎生理曲度测量方法,本文病例全部采用Cobb 角测量法。
图1 腰椎生理曲度的Cobb 角测量法如下图[1]。
另一种腰椎生理曲度Seze 测量法,即在x 线腰椎侧位片上,自Tl2 椎体后下角至S1 椎体后上角做一连线,腰椎各椎体后缘的弧形连线与此线形成一个弓形,弓顶点通常在L3,测量弓顶点至弧垂线的距离[2]。(正常 1.8 ~2.3cm,大于2.5cm 为曲度加深;小于0.9cm 为曲度变直[3]。)
全部病例腰椎生理曲度呈不同程度的变直,角度在10°~25°范围内(Cobb 角测量法);其中117 例伴椎体骨质增生,X线正侧位片可见椎体边缘上下角顿化或变尖形成骨刺,少部分病例呈现哑铃状或不规则状的X 线征象;24 例伴腰椎间盘突出(经CT 或MR 等检查证实),X 线侧位片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的变窄;7 例伴腰椎侧弯,X 线正位片显示腰椎呈不同程度侧弯改变,5例右侧弯,2 例左侧弯;3 例伴腰椎滑脱,2 例L4/5 滑脱,1 例L5/S1 滑脱。19 例伴有2 个以上的X 线表现。
腰腿病痛的就医者在X 线摄片及CT 影像检查中经常发现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正常的腰椎在X 线侧位片上显示如弓状,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弧度;通常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在25°~45°范围内(Cobb 角测量法),如果角度小于25°,即可诊断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即腰曲变直)。腰椎的生理曲度使脊柱具有弹性,可缓冲和分散运动给躯干带来的震动冲击;腰曲变直后,腰椎结构改变,患者的躯干容易受到震动冲击而受到损伤,导致腰椎周围组织挤压改变而出现腰痛,严重者出现下肢麻痛及感觉丧失等相应的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于腰椎结构的退变。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直接影响腰椎小关节应力分布状态,将使小关节应力增大,易致腰椎结构失稳[4];而腰椎结构退变早期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出现慢性腰痛等临床症状。有部分患者是由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导致垂直于椎间盘的分力变大,使得正常的腰椎间隙前宽后窄发生变化,出现前窄后宽;后方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受髓核后移的压力增加,使腰椎间盘变薄,进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腰椎间盘突出后腰椎力学结构将进一步紊乱,而加重了腰椎生理曲度的减小或变直,甚至出现侧弯或后凸[5]。
腰曲变直大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长期的维持坐位或其它姿势,会导致腰椎周围组织出现疲劳受损,使腰椎的结构稳定性丧失,从而诱发腰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所以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员应及时更换体位、且经常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腰曲异常的发生。有些老年腰椎退变伴腰椎骨质疏松症,会导致腰椎生理结构失衡,使正常的腰椎间隙呈现前窄后宽的变化,进而发生腰曲变直。还有部分肥胖者由于背部过重而绷紧,从而压直腰椎致腰曲变直。少数人在遗传基因的作用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腰曲变直。
综上腰椎曲度变直是各种腰椎疾病常伴有的征象;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腰曲变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且逐年递增;青少年因坐姿不正等原因导致腰背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6]。有学者认为腰曲异常是腰椎病的早期X 线征象。影像学检查X 线摄片是腰椎病早期、简便的影像诊断学依据,X 线侧位片可明确显示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为腰椎病的预防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