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 匡莉娜(通讯作者)
(1 重庆市江津区社会福利院 重庆 400000)
(2 重庆市江津精神康复院 重庆 400000)
精神病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以心理活动和行为上的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现阶段,临床上认为精神病产生的病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外在因素和神经生化因素、生理遗传因素等内在因素,对护理人员生理、心理健康均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主要就细节思维管理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重点报告。
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44 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数字表法,将所有护理人员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2 名。44 名护理人员中有4 名护士长,有4 名责任组长,有6 名副主任护师,有6 名主管护士,有11 名护师,有13 名护士。参照组有男2 名,女20名,平均年龄为(31.25±5.75)岁;研究组有男3 名,女19 名,平均年龄为(31.85±5.32)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参照组 该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管理法:对患者日常生活展开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管理,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和记录等。
1.2.2 研究组 该组护理人员给予细节思维管理法:①深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护理人员需要深刻意识到细节思维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关注程度,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和规避。②日常流程细节护理: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带微笑向入院患者介绍护理环境,注意对患者的称谓,避免“患者”、“病人”等词语的出现[2]。③实际操作细节护理:对日常文书书写、物品准备、消毒等各个方面展开细节控制,避免因工作疏忽进而形成的院内感染、记录不清晰、医疗器械缺失等现象的发生。④危险防范细节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积极与患者多交流多沟通,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及时发现及时疏导。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有效运动等[3]。
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具体内容有基础护理内容质量、护理技能素质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文化质量四项内容,单项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 分,90 ~100分表示满意,60 ~89 分表示基本满意,0 ~59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参照组基础护理内容质量、护理技能素质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文化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较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内容 护理技能素质 护理安全质量 护理文化质量研究组 22 98.34±1.26 98.11±1.56 99.43±1.26 97.34±2.00参照组 22 92.16±2.12 92.34±1.13 95.32±2.11 94.44±1.21 11.754 14.050 7.844 5.819 0.000 0.000 0.000 0.000 t P
与参照组综合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偏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n]
精神科主要指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患者的心理、行为、活动、神经系统出现的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癔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5]。
给予精神科患者细节思维管理法护理,从深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日常流程细节护理、实际操作细节护理、危险防范细节护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致力于提升护理质量,保护患者安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基础护理内容质量、护理技能素质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文化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综合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细节思维管理法的应用有利于优化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科护理人员细节思维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能够显著增加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