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分析

2020-09-15 02:33曹明军李伟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后骨髓内肢体

曹明军 李伟

(1 重庆红岭医院外一科 重庆 400042)

(2 重庆红岭医院外三科 重庆 400042)

骨不连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骨折超过6 个月仍未愈合。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几率在5%~10%之间,主要是由于骨折端血运受损、骨折对位不良,导致骨折间隙增大,难以愈合,表现为明显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能够增强骨折端的固定力,刺激骨痂生长,利于骨折的愈合,且能克服钢板应力遮挡的缺点,临床应用优势明显[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 年1—11 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68 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 例,男20 例,女14 例,年龄24 ~67 岁,平均年龄(44.1±9.2)岁,肱骨骨折13 例、股骨骨折16 例、胫腓骨骨折5 例;对照组34 例,男19 例,女15 例,年龄22 ~68 岁,平均年龄(44.5±9.6)岁,肱骨骨折13 例、股骨骨折17 例、胫腓骨骨折4 例;所有患者均经X 线或CT 检查显示有骨折端硬化、骨不连等现象,确诊为骨不连,平均病程(9.7±2.1)个月,肥大型18 例、萎缩型25 例、营养不良型6 例、无菌型8 例、模性假关节11 例;排除有手术禁忌者;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不连类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行全身麻醉,在骨折处行10-15cm 长的切口,剥离骨不连的骨膜,将骨折断端修整成断面或梯形截面,将骨折端复位,在骨折受张力位置钻孔,置入塑形好的钢板,置入皮质骨螺钉,加压固定,视情况进行植骨,确认复位及固定牢固后冲洗切口,逐层缝合,结束手术。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全身麻醉后再骨折处作一切口,剥离至骨折处,清理硬化骨质,清除骨折端骨膜,用扩髓器对骨折处进行扩髓,视骨折处骨骼情况选择适宜直径的内钉并植入,将骨折端复位并加压固定,钉入锁钉,确认复位及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关闭切口,结束手术[3]。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术后肢体无疼痛、肿胀、活动恢复正常,复查X 线骨折完全愈合,解剖结构基本正常;有效:术后肢体偶有疼痛,无明显肿胀,肢体活动轻度受限,复查X 线骨折基本愈合,解剖结构恢复尚可;无效:术后肢体有明显疼痛、肿胀,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复查X 线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解剖结构恢复不理想[4]。

1.4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有无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折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n(%)]

2.2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s)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34 115.42±12.31 247.15±15.28 92.43±20.54 18.28±2.34对照组 34 159.94±24.35 396.26±24.37 178.69±33.28 29.43±5.47 5.143 5.969 5.257 4.303<0.05 <0.05 <0.05 <0.05 t P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观察组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折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是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受感染、血运不良、骨折端分离、骨折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剧烈的疼痛、功能障碍等,对肢体功能及预后有明显影响。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治疗的关键在于植骨和骨折端处理,因此,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对提高骨折愈合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均是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加压钢板能有效恢复骨折端的解剖结构并达到良好固定力,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容易影响骨折端血运,不利于术后肢体活动,骨折愈合速度较慢,且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整体效果一般[5]。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本病的治疗中优势明显:(1)手术创伤小,对骨折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低,出血少,对骨膜的损伤轻,不影响骨折周围血运,有助于骨折的愈合;(2)通过扩髓、置入髓内钉的方法,不会造成明显生物学干扰,通过力学传导,降低弯曲应力需求,避免了钢板应力遮挡的问题,利于控制 旋转功能,并能避免肌肉纤维化、关节粘连等并发症,有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6]。因此,带锁髓内钉固定于髓腔,通过带锁装置加压固定,能获得可靠固定效果,加强了肢体的稳定性,并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增强了抗旋转力,有助于骨折端的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折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创伤更小,出血量及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加快了骨折端的愈合速度,提升了肢体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确切,肢体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后骨髓内肢体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效果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