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经》阅读教学研究

2020-09-14 00:07秦天玉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诗经阅读兴趣

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但由于时代和语言的隔阂,如今的小学生却对它极其陌生。无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时代变化的趋势,还是课标的要求、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阅读《诗经》都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生《诗经》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现状,选取契合小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及认知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关键词:小学生  《诗经》阅读  兴趣  教学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诗经》存在一定的障碍。它毕竟是几千年前的语言和风俗,与小学生当下的生活环境、条件都相差甚远,所以需要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并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将这部经典带到学生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笔者通过听课、教研、查阅资料等形式,并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出了部分符合学情的《诗经》阅读内容及阅读方式,将《诗经》引入小学课堂。

1.小学生《诗经》阅读教学内容

王荣生说,语文教学内容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对于《诗经》阅读就更是如此,《诗经》共305篇,到底该选择哪些篇目来读呢?教学中应该教些什么呢?总体来说,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发展特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1.1选择重章叠句的诗歌,便于学生阅读。

《诗经》中有大量字数结构匀称、重章叠句的诗篇,它们形成了《诗经》的特色。这类诗歌读来琅琅上口,余音不绝。往往读完一遍还想再读。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出自《王风·采葛》)在吟咏中思念的深情已经从诗中传递到读者的心中,喚起心中所思所感,不知不觉已被它感染,反复吟诵。读这样的诗句有节奏、有韵味,就跟唱歌一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阅读就变得简单了。

陈琴主编的《中华经典素读本》第四册整本都是选取《诗经》中的篇目,大多来自《国风》和《小雅》,也基本都是重章叠句的诗歌,可以作为参考。当然,我们提倡的《诗经》阅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所以阅读篇目也要根据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和理解力进行有梯度的选择。

1.2涉及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认知相关联。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学识、阅历有限,加上《诗经》的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阅读存在一定的障碍。在选取阅读内容时,尽量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易于理解的部分。

如《诗经》中有描写远在异地的少女思念家乡和父母的《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还有《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其中想归家团聚的愿望是何等强烈!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现状。父母与孩子双方的互相思念、渴望团聚的情感与诗中的思乡之情相契合。学习这类诗歌能唤起学生自身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此外,《诗经》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还需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现行教材相联系,与教材中的情感、价值观相契合。

2.小学生《诗经》阅读教学方法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本就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有节奏、有韵律,且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诗经》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形式更是增强了其节奏感、韵律感,所以在教学时应把握这一特点,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诗经》教学充满活力。

2.1同一主题的诗歌专题阅读。

厦门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为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讲《诗经》。他选了《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卫风·硕人》、《秦风·蒹葭》四首爱情诗。

教学第一首《周南·关雎》,读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然后提问,诗中有一位公主,是谁呢?她在哪里?看到王子了吗?王子想做什么呢?读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再问,王子求到公主了吗?他的心情怎样?读诗最后四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继续追问,王子最终娶到公主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在剩下三首诗歌的学习中,老师用了同样的方法,古诗的教学转化为探寻童话故事。这与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相符,学生积极性高涨,学习方法也学会了,后面的几首诗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在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还想上这样的课!”学生已经被《诗经》吸引。

这样的归类阅读,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在疏通生字与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串联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歌。

2.2与教材上的诗歌相结合阅读。

教材中对《诗经》的选入很少,但是每一册语文书中都有古诗词选入,这也可以成为《诗经》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可以是同主题的归类阅读,也还可以与教材中诗歌的结构相联系来归类阅读。

在部编本一年级新教材中,选录了一首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民歌简单易读,主要还在于它回环重复的形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上下句用顶针的手法串联,后面的几句用重复表达,只是在每句中都换了一个方位词,学生读来自然朗朗上口,也易记。这让我联想到了这一特点最显著的《诗经》。于是我挑选了《周南·芣苢》和《秦风·无衣》两首相对短小且结构特点相似的作品,带领学生疏通生字,然后一遍遍朗读。学生大多能够背诵,并且对这类诗歌产生了兴趣。

2.3 选定主题,与写作课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总是不分家的。小学生的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其实一首诗也是一个故事,一篇记叙文。如果能够把握好主题,那么《诗经》阅读也可以与写作课相结合。

在一堂五年级学生的写作课上,李日芳老师以《诗经》中的《邶风·燕燕》这首诗为引子,配合一幅双鹅离别图,让学生深切体会离别之情。在课堂上,李老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吟诗入境。师问:读完这首诗你的心情怎样?为何悲伤?谁和谁在别离?在学生充分体会这首诗的感情之后,老师出示一幅图:

清晨的一缕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一只鹅被绑在摩托車货架上,脖子一直往下伸,另一只则站在地上,脖子上扬,双双对望。观察这幅图,老师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两只鹅是什么关系?它们还有相见的可能吗?在这送别的时候它们会回想起曾经的哪些场景?他们会对彼此说些什么?历历往事浮现在眼前,可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这分别的时刻,它们会做些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越来越发散、丰富。此时,再读《邶风·燕燕》这首诗,结合图片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诗和图写一篇作文。学生纷纷沉浸于那个送别的画面中,开始认真构思。有些学生把诗句穿插于作文中,有些用诗句做标题,还有的用诗句做题记……加上了同主题的诗句,加上了送别时心中的不舍,那一篇篇文字都鲜活了起来。

这次《诗经》与写作课相结合的尝试,让《诗经》阅读不再是单调而刻意的,它也可以为写作服务。这也开辟了一种新的《诗经》阅读方式。

3.小学生课外《诗经》阅读方式探索。

除了在学校有限教学时间内的阅读,学校、班级文化氛围的创建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校园里可以设立《诗经》文化角,班级里设《诗经》文化展板,甚至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等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的亲子阅读形式。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讲故事,或许比学校里的集体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语:

龙应台说:古典文学是语文最厚实、最肥沃的土壤。《诗经》便是这肥沃土壤中的一块。我们倡导的小学生读《诗经》并不是发起一场所谓的“复古运动”,让学生死记或遵从所谓的常理常道,而是不断探索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方法,进而了解《诗经》的主要特点,如果喜欢,还可以自选篇目或者其中的片段来背诵,让这部经典在学生的心里扎根。

参考文献:

1.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2. 夏传才.不学诗,何以言[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5.10.

3. 胡晓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4. 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1.

5.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秦天玉(1990.3-)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初级职称,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学历,目前任教于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诗经阅读兴趣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巧用《诗经》解难题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