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访谈法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1.含义
深度访谈法又称为非结构访谈或自由访谈,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杨善华,2005:53)。深度访谈指的是专业访谈人员和被调查者之间进行时间较长的(通常是30分钟到1小时),针对某一论题以一种单独的、个人的互动方式进行面对面交谈。深度访谈法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只有一个访谈的提纲与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对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作为定性研究方法的深度访谈,在社会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2.历史发展
20世纪访谈法的发展源于社会科学的两大趋势:其一是在心理咨询和临床诊断领域获得“优质回应”的需要;其二是对将访谈作为心理测试与管理的基础与日俱增的关注,这一趋势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学研究领域内依赖访谈的第一项经典案例是霍桑实验,用此方法来说明不同因素对团队协作的工人生产水平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访谈法的使用更加频繁,心理测量的发展有赖于它,对士兵精神及情感生活的记录文献也有赖于它,与此同时,访谈法被用于一些經典的人种志研究。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访谈在社科研究中普及,在组织学和管理学的出版物中也屡见不鲜。(凯瑟琳.卡斯尔,2018:2-3)
二、深度访谈法的特点
1.深度访谈的优点:
(1)深度访谈能更深入地了解被访者的内心思想与看法,常常能取得一些更多的,意外的信息资料,而且一对一访谈相对而言交流时间较多,可以鼓励被访者提供更多深入、细致的信息,同时一对一交流使被访问者感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更容易与访问者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和互动,能获得被访问者切实的真实想法。
(2)深度访谈能进行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的研究。一对一单独访谈消除了被访问者的群体压力,每个被访问者会提供更加真实的信息。
(3)个访能够排除访谈对象之间的相互干扰。
(4)深度访谈适合访问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因为是无结构访谈,访问者可以在访谈的过程中,针对被访问者的回答提出一些新的有效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5)深度访谈能够获得被访谈者的非语言信息。由于是面对面访谈,相对于问卷访谈,访谈者可根据被访谈者的非语言信息(例如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便于评价所获资料的可信度。
(6)访问的弹性大、灵活性强。在深度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重复询问,可以对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以保证被访者明白问题的含义以及访问员明白被访者回答的真正意思,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深度访谈的不足
(1)研究成本高。相较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要花费的资金、时间、精力及前期准备较多。
(2)调查时间长。由于是一对一深入访谈,耗费时间长,速度相对较慢,每天能完成的调查样本量较少,访谈的规模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卡斯尔,2015:91)
(3)对访问员的要求高。由于是无结构访谈,访问结果的质量过于依赖访问员的水平和技巧。
(4)结果的差异性。由于访谈多为开放性问题,不同的被访谈者根据自身性格,语言能力的差异,对问题的解读将会有较大差异;同时,深度访谈法所得到的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
3.适用的研究主题
深度访谈法可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用以了解受访者对某一问题的行为、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等,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耳闻目睹的有关事件,并且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等。
三、深度访谈的操作程序与具体技术
(一)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操作程序
(1)确定研究内容
(2)编写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提出有关访谈主题中的5到6个关键问题,但这些问题属于起始性问题,实际的深访问题由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现场把握。(2)当数量比较多的访问员同时在很多区域做深度访谈,而访问员的访问经验有限的情况下提纲要做的相对细致一点,但是并不存在一开始就非常细的提纲,如果我们能够一开始就制定了特别细化的问题,就意味着这很有可能应该是一个定量化的结构式访谈,其问卷形式已经被定量化了。
(3)挑选访谈员
如果研究者在深度访谈过程需要招募访谈员来协助完成整个访谈工作,选择访谈员应考虑两种条件。一是对访谈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严谨求实、认真负责、可亲可信等;另外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条件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等因素,这些可能会成为访谈能否进行下去的影响因素(卡斯尔,2015)。
(4)选择受访者
深度访谈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式,抽样对象为那些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深度访谈中一般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来确保访谈那些能为主要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由于访谈数量的有限性,在目的性抽样的同时,深度访谈还经常通过异质性抽样来涵盖不同类型的访谈对象,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反映所研究对象的差异。在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异质性抽样确定一些访谈对象之后,在访谈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请求受访者推荐一些他们知道的符合访谈要求的访问对象,即滚雪球抽样。对深度访谈研究人员来说,访谈多少受访者才是足够的呢?通常来说,深度访谈遵循“信息饱和原则”,(塞德曼,2007:61)即当研究人员发现在访谈中所获得的信息开始重复,不再有新的、重要的主题出现时,就可以认为信息已经饱和,不再需要继续进行访谈了(卡斯尔,2015:42)。
(5)执行访谈
在正式访谈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选择适合的访谈地点,地点的选择要以受访者方便为原則,同时访谈的环境要安静、舒适,方便访谈一些敏感的话题以及录音与做记录,不容易被旁人打扰到。
2.对访谈的内容及访谈的提纲要提前熟悉
3.对受访者的背景信息做初步的了解,方便访谈中更好的交流
4.准备要访谈中需要的素材
访谈的具体过程
1.开场语:目的是让受访者了解研究的信息。例如有关研究者的细节,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资助者、问题的概述、受访者的挑选过程、访谈过程会录音或做笔记等。
2.正式访谈:由访谈员与受访者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在访谈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知情参与、最小伤害与信息保密原则。
3.结束语:在结束访谈之前,需要对本次访谈做总结,避免遗漏一些细节,接下来对被访者表示感谢.
(4)整理分析访谈资料
1.转录。首先需要将获得的录音、现场笔记等资料转录为可读的文本。在转录的过程中要尽量精准,避免在未进行对资料的系统整理前主观性的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
2.编码。是对资料进行简化、提炼、初步分析的过程。编码一般会有多个层级。首先细读材料进行一级编码,为每个段落标记一级编码;然后根据一级编码系统进行二级、三级编码,逐渐去提炼出共同的概念和模式。编码的层级越高,关注的东西越具概括性、解释性。建立系统编码有三种方式:归纳法。基于扎根理论,在开始分析之前并不预设编码系统,而是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地、自下而上地形成编码系统,从而能够实现从原始资料中提炼出理论和规律。开放式。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假设,预先设定一套编码系统,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直接使用这套系统中的代码进行标记。综合方法。为代码预先创建一套基本的说明系统,限定代码的规则和范围。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根据资料本身的属性和说明系统的要求,产生代码。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去调整编码系统。
3.分析。对已经编码的访谈文本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审阅与思考,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识别那些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社会现象,而不是仅仅看做具体的、特别的行为。
4.引出结论。
参考文献
[1]凯瑟琳.卡斯尔.研究访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3).
[4]埃文.塞德曼.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05).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红燕(1995—)女,汉族,甘肃平凉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