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
摘要:习近平揭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世界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构建中应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根本目标,以可持续安全理念为政策基础,针对全球南北发展失衡这个根源性因素采取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
一、概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在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以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为其基本内容,是东方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创造性贡献。在全球治理中,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国际社会成员围绕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行动进行谈判,通过协商建立国际规则体系,并以此来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各方利益。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涉及到世界各国的重大利益,需要在开放包容和合作共赢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下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5年11月,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后,国际社会第一次达成了由绝大多数国家共同开展温室气体量化减排行动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在为落实巴黎气候大会的重要成果而共同努力的关键时刻,美国特朗普政府却以“美国利益优先”为由,宣布将不履行美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所做出的承诺,使得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面临重大挑战,这种单边主义的气候变化治理思维模式有可能使得全球气候治理再一次陷入僵局,人类社会在如何保护全球气候系统与生态系统的问题上面临着方向性选择。本文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全球气候治理观构建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努力为构建新时代全球气候治理观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为理论基础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习近平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習近平所揭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大气无国界,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地球大气层中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对地球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处在恶劣的地球生态系统中,都会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进而言之,在面临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问题时,任何一个国家既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显然,气候变化这个在新的历史时期凸显出来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以其最显著的全球性特征说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从这个角度看,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生存性威胁时,只有结成不可分割、彼此依存、相互支撑的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这最有说服力地体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共生性理念对当代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重大指导意义。相反,如果试图否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客观事实,拒绝接受人类命运共生性理念,试图在彼此割裂、各谋私利的格局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就必然只能面临失败的结局。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正在于一些西方大国不能正确认识到人类社会命运存在共生性这个事实,继续奉行本国利益至上原则,在国际合作中推行气候单边主义。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种无视人类社会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存在的命运共生性并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谋求本国利益的做法,将会对全球所有国家的人民福祉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全球气候治理观的构建正在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即要么是向对抗、冲突与彼此伤害的方向发展,要么是向对话、沟通与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此重要关头,只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理念为理论基础,才能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当代和未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须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根本目标
习近平指出,“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当前的形势下,以邻为壑的冷战思维和只顾本国单边利益的零和博弈的老框框恰恰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最大阻力。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不顾国际社会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共同利益需求,为了本国的短期经济利益,毫无节制地扩大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
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签署了旨在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巴黎协定》,承诺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消耗,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担责任。为此,奥巴马政府还制定了《清洁能源计划》,促进美国发电厂和相关能源公司增加对低碳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和改善节能技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幅的同时改善美国的空气质量。但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不仅以增加低碳清洁能源的利用将会提高美国的经济成本为由,废除了《清洁能源计划》,而且还宣布美国将以大幅度扩大化石能源出口为重点,推动实施美国“能源主导战略”。
美国“能源主导战略”的实质是重视能源的“廉价”,而不是能源的“清洁”和“低碳”。从短期看,美国的“能源主导战略”似乎可以减少美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成本,帮助美国通过不受约束地使用和出口化石能源来获得利益。从长期看,美国的“能源主导战略”其实是把本国使用化石能源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转嫁给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尤其是会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进一步上升,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政策措施对其它国家的减排行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国际气候谈判和合作中充斥着这种“本国利益优先”的做法,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就有可能背离开放包容和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向,国际社会共同确定的把地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目标就可能无法实现。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国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抛弃把自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割裂开来的冷战思维,以维护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利益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根本目标,共同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才能避免全球生态系统因为气候变化而受到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须以保障气候可持续安全为政策底线
习近平指出,“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把本国安全利益置于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之上,那就必然会越过国际社会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这个政策底线,这种做法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相对于旧的“对病下药”的安全思维模式而言,可持续安全理念更加注重“对症下药”,也就是要找准安全问题的根源来采取安全对策。2006年,英国牛津研究小组(Oxford Research Group)发布了一份题为《对全球威胁的全球应对——为了21世纪的可持续安全》的研究报告,认为旧的安全理念是试图在不解决根源性因素的情况下,针对安全威胁本身采取对策,以达到控制不安全状态的目的,这种所谓的“控制安全模式”无异于“对病下药”;相反,可持续安全理念则是针对安全威胁产生的根源,“对症”采取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针对地球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这个安全威胁本身采取对策。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经历经近40年,实践证明,如果不顾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性因素,只是针对地球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这个表面现象采取对策,是不可能真正为全球气候系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的。
应当看到,在一个地球两个世界的现实状况下,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客观上存在着发展阶段的差异,这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自20世纪末以来数度陷入困境和僵局的主要原因。
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形成原因看,无论是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还是人均累积排放,发达国家都超过发展中国家;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看,发展中国家在适应能力方面还相对不足;从全球气候变化资金与技术机制方面看,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采取各种借口不履行其应当承担的对发展中国家予以支持的国际义务。在这种南北发展客观上存在重大不平衡的形势下,如果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只关注安全,不关注发展,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安全。因此,在新时代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的构建中,只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安全理念来分析和查找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性因素,并针对全球南北发展失衡这个气候安全威胁的根源,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全球气候系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提供长久的保障。
五、结语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正处在艰难时刻,美国单边主义的气候变化治理思维模式使得全球气候治理再一次陷入僵局。新时代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观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性为理论基础,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根本目标,以保障气候可持续安全为政策底线,才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向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可金,赵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3):23-29.
[2]李学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18(05):14-19.
[3]習近平对世界如是说[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1123/c64094-27842860.html,2015-11-23.
[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EB/OL].http://news.gmw.cn/2019-08/14/content_ 33076213.htm.2019-08-14.
[5]习近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9-29/7549042.shtml. 2015-09-29.
[6]Chris Abbott, Paul Rogers, John Sloboda,Global Response to Global Threats:Sustainable Security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http://fride.org/descarga/WP27_ SegSust_ENG_sep06.pdf.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