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慧芳 王新雷
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的一种最新的办学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推行,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帮助企业减轻培训方面的负担。尽管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学校和企业得到推行,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培训的效果[1]。下文笔者对校企融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改进培训工作的策略,为更好地做好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参考。
通过校企融合展开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最早是在职业院校推行的,随着这种培训社会认可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单位越来越多,目前利用校企融合展开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这种培训主要是将企业内部需要培训的员工选派到受委托的学校,由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对员工展开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既包括对管理层的管理培训,也包括对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既可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展开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师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机会。
这种企业员工培训模式主要是通过签订定向招生协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招录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安排到企业就业,这种培训模式由于针对性强,课程设置的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是很多企业招聘技术工人经常用到的培训模式。
这种企业员工培训模式主要是通过签订定向招生协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员工受生活压力的影响,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校企融合的模式开展半工半读式的培训也是很多企业使用的培训方法,这种培训方法充分利用了员工的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员工个人生活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对员工进行培训,深受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尽管校企融合培训模式的意义已经得到学校和企业的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培训工作质量的提升:
要想使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校企之间的沟通非常必要,但是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的培训合作大多都缺乏深入的沟通,很多学校在培训过程中,没有认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企业也没有将明确的培训内容和标准提供给相关的学校,造成了学校的培训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在培训的过程中,校企之间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好,培训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会对后期校企之间的合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沟通工作非常重要。
想要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培训的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使培训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学校教师一定要主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条件的要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这样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校企融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都忽视了培训课程建设,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利用校企融合模式展开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认为签订了相关的培训合同,培训工作就应该由学校主导,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员工培训主要是为企业服务,企业想要通过培训取得预期效果,具体的标准只有企业自己知道,所以在利用校企融合模式展开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考核的标准,只有这样,培训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
利用校企融合模式展开对员工的培训,对企业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想使培训真正起到作用,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校企融合模式培训员工过程中,企业作为最大的受益方和人才使用方,必须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有清楚地制定出了这些目标,才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指明方向。如果培训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根据自己的认识展开相关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所以在双方合作之初,就要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标设置相关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要想使校企融合培训模式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企业要主动向学校反映自己的诉求,使学校能够了解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教学。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要主动走进企业,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员工能力的真实需求,发现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工作。只有学校和企业之间经常沟通,并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培训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校企融合展开员工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培训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容易造成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能够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和学校都要格外注意企业文化问题,巧妙地将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培训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安排企业人资部门加入课程教学中来,对员工展开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加深对企业的印象,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企业中来[3]。
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真实需求。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业务的不同必然会对培训工作提出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应深入企业,通过在一线进行观察并走访企业的人资部门,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各个岗位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这对于学校展开员工培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学校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就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岗位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和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情况,为不同部门的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使培训工作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认真做好培训考核,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员工通过培训是否达到企业的入职标准并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培训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为培训教师深入一线进行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4]。企业也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性人才到学校对培训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双方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技术水平,使校企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
利用校企融合模式,对企业员工展开培训,需要双方共同制定完善的培训督导方案,对学校的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督导,便于企业更好地评价培训效果。所以,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企业和学校一定要认真做好培训督导方案的制定,明确督导的内容,要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员工出勤、课堂教学质量、培训考核工作进行全面的督导,以便及时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让他们对相关工作进行改进。
利用校企融合模式开展员工培训,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对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周密的设计,并做好全程督导,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才能使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培训的要求,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