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是上海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发展空间,是长江生态廊道与沿海大通道交汇的重要节点。自生态岛建设目标确立以来,上海市和崇明县(区)统筹“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三大时代要求,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共生发展机制,有效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
(1)上海战略框架阶段(2001-2006年)。以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明确将崇明岛建设为生态岛的目标为起点,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崇明县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岛的总目标及相应规划,以具有法律法规性质的市县两级规划为标志,崇明建设生态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框架基本确立。
(2)长三角战略框架阶段(2007-2015年)。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调研崇明岛时明确指出,崇明建设生态岛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崇明岛对长三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上海市政府印发《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明确崇明岛生态建设的目标、指导方针及框架形态,为崇明生态岛建设进一步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提供了平台支撑,崇明生态建设在战略定位和战略空间两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3)国家战略框架阶段(2016年- )。崇明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推进与国家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互动共振的良好局面。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位。7月,崇明正式撤县设区。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2019年,国务院发布《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巢湖地区、崇明岛生态建设”,崇明生态岛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高水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1)生态岛理念深入人心。2013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崇明调研时表示,“崇明县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生态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建立长期的环保机制,崇明生态环境局加强环保法制宣传,专门设立环境信访制度,2017年、2018年受理的环境类案件均在1400件左右,内容涉及空气、水源、噪音和固废等方面。目前,无论是崇明区政府、企业机构,还是广大市民、外来务工人员,都将崇明的生态保护视作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和长远发展的文化动力。
(2)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崇明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明显优于上海平均水平,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空气质量最优、绿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1]。2018年崇明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4天、饮水水源地水质较为稳定、3个备选水源地基本达到III类水标准,土壤环境质量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7-2018年,崇明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工程项目对象约20.5万户,1595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6364条段劣V类水体(含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5827条段(2018年任务量是2328条段)。
(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共进。崇明生态环境局设置了环境准入制度。《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严格限制高耗能工业及低层次利用和输出初级产品的产业,清退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特别是落后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崇明生态岛建设在符合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同时,还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2014年,在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指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其绿色经济教材[2]。”表明崇明生态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广泛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
崇明生态岛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既是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了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崇明的地方经验,在国家战略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和提炼,对于上海建设生态之城、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示范价值。
(1)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新世纪以来,崇明的人口一直控制在70万人左右,为生态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未来发展中,崇明还将保持这一人口总量。从生态角度看,人口数量直接决定着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口数量的控制不仅能极大地减弱生态保护的压力,更能为当地生态社会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以环境指数为标准,严格设置生态红线。崇明在本岛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方面严格以国际生态环境指数为标准,在鸟类、鱼类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尽可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面貌。生态决策的严格执行和生态指标体系的创立[3],虽然短期来看会对经济增速产生直接影响,但从长期看,生态系统的保护必将为崇明岛生态经济的循环发展和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3)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合理布局城乡结构。崇明的城镇布局完全依照国际生态岛的建设标准,合理规划土地,布局城镇、街道和交通,做到紧凑利用和平衡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以绿色为宗旨的内涵式发展,推动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1)始终秉承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2017年,崇明发布“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了“东西南北中”五大特色循环经济区域,并在各区域重点布局特定产业,如农业、海洋装备、智慧岛数据产业、固体废物处置和风力发电等。崇明以生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形成了新农村循环经济体系,如“种养结合”的养猪新模式,生态鱼塘不仅提高了水产品品质,也实现了“水在林中流,鱼在水中游,人在林中走,鸟在林上飞”的生态修复目标。崇明的循环经济还体现在绿色能源利用、出行方式变革以及低碳生活观念推广等方面,为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积累了经验。
(2)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政策。2011年崇明开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在此过程中,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定时定点”和“撤桶计划”,并利用“互联网+大环卫”的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对垃圾分类各环节的动态智能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回收处理问题,为生态岛建设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的推广提供了先行示范。
(3)大力提高环境保护力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形成了以崇明能源互联网项目为代表的“互联网+”智慧能源实施方案。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广泛应用新兴技术,促使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自主创新生活湿垃圾处理技术,做到湿垃圾不出镇。在节能方面,崇明形成陈家镇生态示范楼工程建设的生态示范经验及节能技术体系。
当前,崇明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优良的水、大气、森林和湿地等自然本底条件,同时也是首批进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地区,崇明应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模式探索、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及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争做国家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排头兵。
■ 一弯新月 王全福/摄
(1)崇明应以建设与上海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世界级生态岛的格局和视野为出发点,以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出真招和建设美丽中国出实招为着力点,研究和制定具有重大战略布局和战略突破性质的发展战略,更多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发展大局,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崇明作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和主要承载者,要深入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五大国家资源集于一身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先天区位优势、整体生态定位的政策优势、优良水土气生条件的生态优势、多年生态发展的工作基础优势,从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研究和提出具有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性质的战略发展目标,统领崇明生态岛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体系和实践模式,建设以绿色、人文、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自然生态优美、人居生态和谐、生态经济发达、文化魅力独特的现代化世界级生态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城市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2)作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崇明以“西滩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模式实践区”“东滩湿地生态保育与修复示范区”、陈家镇生态示范楼工程集成技术体系、“互联网+”智慧能源实施方案、“生态、海岛、乡村”三位一体的“生态文化功能区”规划、长江口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全球城市康养旅游和运动休闲新模式为代表,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岛建设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规划建设“中国新型绿色城市”和“全球现代化高品质生态示范岛”的基本条件。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走出一条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内在要求、上海和崇明区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需要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中国新型绿色城市和全球现代化高品质生态示范岛为目标,切实加强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政策制度体系,打造绿色发展引领产业升级、环境保护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走出一条体现国际视野、承载国家战略、肩负上海使命和彰显崇明特色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
(1)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环境品质。厚植生态基础,持续开展生态治理,植入生态元素、体现低碳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产出率,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创建生态节能智慧的和谐人居绿色城市环境。
(2)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经济能级。依托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综合优势,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新一轮变革机遇,运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新型生态经济布局,完善生态产业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与上海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产业集群,在全球岛屿生态经济圈中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
(3)发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创新示范效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国家战略中抓住区域发展新机遇,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成为新型绿色城市建设的试验区。
(4)发挥具有全国辐射力的生态引领带动功能。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先发优势,争当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成为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生态桥头堡”,在绿色发展引领区域和城市发展上探索形成系列经验,为我国和全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崇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