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容
【摘要】:在我们开展“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教学模式中,其有效性在把握教材,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同学段中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用好模式;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运用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达到有效学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能掌握学习方法,具有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我校开展的《“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中,我们提出了先探后展·互编互练的教学模式,即在整堂课中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决、自己展示、自己评议,当堂训练也由学生自己编题来相互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基本上全部是学生在展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自觉、快乐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理解记忆、消化,然后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呢?经过课题的研究,我就小学语文课堂中 “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教材,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们研究时,通读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对我校 “先学后展·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先探后展·互编互练”的教学模式:
A.设疑自探。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用问学单收集学生的疑问,在此基础上老师整理成自探提示再返回学生,指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自探。
B.解疑合探。在自探的基础上进行合探,力争把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人人都展示,个个都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展示点评。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研究的成果及研究的广度、深度进行全班展示,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点评,老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
D.互编互练。学生根据所探究的知识生成练习题,同桌互相交换进行练习,老师也可在学生出的题中选题供全班练习。
确立了教学模式后,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实际中,“互编互练”并不适用于小学语文中。于是,在我们对“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模式进行了修改。如:小学语文习作课“先探后展·导评应用”模式研究,就把“互编互练”改为“导评应用”。
习作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
(1)设疑自探
①导入;②出示学习目标;③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如:怎样修改习作?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修改?④出示自探提示(出示修改习作的方法)⑤学生根据自探提示修改自己的习作
(2)解疑合探
①同桌交换修改习作;②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上台展示如何修改。
(3)教师小结,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不难发现,我们把“互编互练”环节改为适合小学语文作文课的的“导评应用”,这样不为模式而模式,使之有效。
二、不同学段中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用好模式,达到有效。
不同学段中处理学与教的关系,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和导要自然地融合,要实现深度学习,那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才能够使学习真正发生。在实践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的学段的模式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如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中低段和高段的模式即《小学语文精读课文“先探后展·升华运用”模式研究》:
(一)中低年级精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A、设疑自探:1、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利用多种形式读,教师正音、指导)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梳理出难于掌握和理解的字词,教师也可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5、学生自探。
B、解疑合探:1、小组内交流自探問题。2、汇报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C、当堂检测。
(二)高段精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A、设疑自探:1、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3、读课文。4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重在词语理解及主要内容的概括)5、自探。
B、解疑合探:1、小组内交流。2、全班展示汇报。
C、当堂检测。
都是精读课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和高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模式侧重点也不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完成的。特别是第一课时的汉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分享他们的心得成果,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把握好学生学与老师教的关系,用好模式,从而达到有效。
三、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运用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达到有效学习。
没有让学生经历过程,不可能有效学习。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呢?
比如学习《两小儿辩日》,在自读课文质疑环节里有这样一个问: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前面两个问学生很好回答,在第三个问学生答道“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这个道理,但是显然这样学习的任务,没有把学生真实的思维暴露出来。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课文中除了两小儿,还有人物是谁?”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就把呈现出来了。用这样的学习任务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这就是学习过程,非常关键。
当教师实现教学有效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随之展开。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学习语文,具备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一点浅薄的看法,课题研究还在继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先探后展·互编互练”教学模式为载体,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课堂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关于全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金锄头文库 https://www.jinchutou.com/p-36443001.html
[2]《“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学术期刊《发现(教育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