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当中,我国新课程改革得以全面落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化学课程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保证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探究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期望经过本研究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化学教学方案,保证化学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及整体能力,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浅析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1.背景与定位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在化学反应原理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相应的定性、定量分析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在化学反应原理当中需要构建模型,让学生可以对这样的知识进行储备。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立
首先,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根据化学反应宏观展现形式,实现定性观察以及定量探究。其次,模型认知和推理证据。经过相应的实验方案,分析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相关因素,包含浓度、温度、压强以及催化剂等。最后,创新认知和深入探究。改进实验装置,进行科学探究。
3.教学实录
【教师】使用图片将钢铁生锈、工业合成氨以及牛奶变质这样的实际情景充分展现出来,在这样的化学反应过程当中,哪些要加快以及减慢呢?
【学生】牛奶变质以及钢铁生锈需要使其反应速率减慢,而工业合成需要使其反应速率加快。
【教师】如若需要让这样的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或者加快,需要对其化学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所以要明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多种因素。
【学生】这样的因素可能是浓度、温度以及压强、催化剂等。
【教师】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对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所起到的重要影响进行探究,并且做好相应的补充评价。
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对多样性方案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探究怎样让实验结果形象且直观。并且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案。如下图1,引导学生对改进之后的装置条件与气球重要作用进行思考与探究。
图1 实验一的改进装置
实验一:第一,分别向三支具支试管中滴入0.1mol/L FeCl3溶液;第二,三支针筒中分别加入5%3ml的H2O2溶液;第三,向试管当中注入H2O2溶液,并且将这些试管分别放置在热水、冷水以及常温水当中;第四,对试管当中发生的情况与气球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在完成这样的实验之后,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及气球大小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化学反应速率会随着温度的逐步提高而增加。
【学生】创新的实验装置能够直观的看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师】将实验一改进,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分析催化剂会对化学实际反应速率起到的重要影响,并且做好相应的补充评价。
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当中,对多样性方案进行评价。
实验二:第一,向第一支具支试管中滴入0.1mol/L FeCl3溶液,向第二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第三支具支试管中不放催化剂,如下图2;第二,在三支针筒当中加入5%3ml的H2O2溶液;第三,把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到相应的试管当中;第四,比较试管当中的实际情况与气球膨胀速度。
图2 实验二的装置
【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及气球大小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催化剂会对化学反应速率起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4.设计意图
经过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全面认识到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经过相应的实验方案的改进,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接下来学生们还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节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化学反应的多种影响因素,让学生可以了解控制变量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感知探究科学的相应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认知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5.评价及反思
本节教学采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方法,将实验进行改进,用到具支试管、针筒、气球等,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学习并深刻体会到控制变量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作用。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对学生设计的每个实验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香涛.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7(01):46-49+79.
[2]李鹏.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下《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研究[J].才智,2017(23):166.
[3]陈柳青,刘江田.立足课堂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为例[J].中學化学教学参考,2018(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