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近日,《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由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为软件学院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石油”,数据库则是数字经济的“内燃机”。数据库作为关键基础软件,对可用性、性能、安全性等都有极高的要求,被称为软件皇冠上的明珠。
突破现有桎梏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传统数据库赛道上,主流产品基本由国外主导,我国关键领域采用的数据库被国外的Orade、DB2、SQLServer所垄断,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关键基础软件行业的学习曲线非常高,研发必须一步一步地从较低水平逐渐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在攻关核心技术的过程中,浪潮秉承预研一代,开发一代,装备一代的方式,不断迭代前行。对于前沿技术,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大,是否一定代表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即使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下也很难应用到产品中去产生效益。但是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如何以紧张的资源,分配到广阔无边的不确定前沿技术中去?浪潮与高校联手,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
企业负责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洞察前沿的发展趋势,实施产品的工程化研发,并分解出300多个前沿子课题;而高校则探索学术界趋势,进行不确定性的技术预研,针对于课题进行预研。在学校侧建设小型的数据库风洞环境,方便老师进行数据库理论、模型、原型验证工作,原型验证完成后,放在浪潮建设的上千节点的超大规模数据库风洞环境上进行工程化验证,风洞提供端到端的沙盘分析、仿真各种复杂场景、几十万个真实环境提取的用例、仿真注入各种软硬件故障,用数字来说话,使得老师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得到检验和反馈,有效的成果可以快速应用到产品中。
承载软件学科教育
培育高水平软件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国之大计,人才培育是进行科技创造、科技创新的关键。高水平的老师、卓越的课程体系、先进的实训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最大困难是难以招聘到优秀的系统级编程人员。在100名211以上院校毕业的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候选人里,只有20人能熟练使用指针和内存搡作,ioA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2人能对体系结构、架构方法和系统工程有好的理解。如果不能在学习能力最强、学习精力最旺盛、学习时间最充沛的学校期间大量进行编码训练,掌握算法和体系结构,掌握系统级的编程能力,毕业以后再想有本质的提升则非常困难。
和下围棋一样,IT人员计算力最强、最有创造力的时候是在20多岁。Linus在21岁时候经常要用终端仿真器去访问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了Lmux的第一个内核雏形。往前追溯,他在12岁开始学习编程,在就读于赫尔辛基大学期间,为Minix(-种Unix)做开发,奠定了他21岁研发出Linux雏形的能力。而如果学生在毕业前,已经进行过大量的系统级编码训练,研发过一个小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CPU,那么,则非常有希望在未来像Linus一样,发明Linux和Git,作出卓越的贡献。即使不能像Linus那样,起码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系统级编程人员。
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集网络密集、存储密集、计算密集于一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编译技术、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资源管理技术、调度技术、软硬件融合技術、数据结构和算法,并在工程上利用软件架构方法、系统工程方法。数据库涵盖了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大型软件工程、大型系统架构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编程语言训练、网络、计算机原理等内容,能较完美的承载软件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
浪潮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坚持“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提升实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全方位战略合作,成立了“西电一浪潮”数据库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引入数据库业界世界级大师,与高校学术老师一道,以数据库研发、课题承接、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科研合作、人才输送、培养与发展为切人口,开展深层次合作。双方建立企业和学术双导师制,将数据库的各种技术融入到课程中,共同研讨课程体系,编写专业课教材,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孵化前沿理论技术,培养高水平学生,为企业储备核心技术人才,共同培育产业化高端人才。利用现有的数据库风洞环境搭建大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平台,让本科生可以提前参与到数据库的单元测试和开发,研究生提前参与到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通过让学生提前参与到大型软件生命周期研发过程中,不但掌握先进的架构、系统工程的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奋斗的使命感。
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意向,按照一流规格、一流标准、一流要求进行规划,面向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凝聚一流师资和技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和服务,探索“优势共建、强强互补”软件学院运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