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玲珍
“地妙真是大变样哦!”
“真是不敢想象,地妙村现在搞得这么好!”
“我回到村里的时候,都以为是走错地方了哦,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是真的哦,一天一个样,都认不出来了!”
“一定要喊茁侗四十八寨的亲戚朋友都来看看地妙的新变化!”
“真是感谢工作队哦!不然这个风雨桥哪里搞得起来啊,想都不敢想!”
许久未回家的村民,聚集在村部门口新建的风雨桥上,开心地讨论着地妙村的新变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自豪之意油然焕发。帮扶工作队进村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作为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派驻怀化市靖州县地妙村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队长,厅离退休处二级调研员李文忠对地妙村的变化深有感触。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今年,他们投资近50万元,集合全体村民的力量,在村部大木溪上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标性建筑风雨文化廊桥一座。风雨桥上粱竖柱当天,全体在村村民和在县城务工的青壮劳动力都回村帮忙,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仅一天时间便将长45米、高5米的风雨桥主体搭建完毕,充分展示了地妙村村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全体村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而这仅仅是地妙村近两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李文忠告诉记者,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地妙村是省深度贫困村之一,地理偏僻、交通落后,全村海拔700米以上,共有237户885人,村民均系苗族、侗族,是湖南省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行政村。工作队未进驻之前,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基础设施缺乏,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种养和普通务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为全县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
2018年,湖南省工信厅帮扶工作队进驻地妙村,在省工信厅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对标“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美丽乡村环境。
短短两年间,地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风漫天灰,下雨一身泥”的泥巴路都變成了干净的水泥路,小车直接开到了家,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年年冲毁年年修的土河堤换上了“硬装甲”,配上了机耕道,小农机下得了河、进得了田,没有水患的农田插上机械化的翅膀,用工少了,效益高了;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装上了垃圾桶、焚烧炉,门前屋后垃圾污水不见了,进村人户不再需要踮着脚尖避开鸡屎鸭粪了。去年,工作队在各个团寨添置了太阳能路灯和石板凳,一张张小围桌成了家家户户钣后纳凉闲聊的好去处,诉说着精准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幸福指数,脱贫后的生活更加温馨闲适。
给钱给物
不如建强一个党支部
“其实,工作队刚到地妙村的时候,工作开展是不太顺利的。”李文忠回忆说,“以前,地妙村村级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干群矛盾突出,一度被评为‘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典型。我们意识到‘给钱给物,不如建强一个党支部,必须始终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放在所有工作之首。”
工作队决心以党建为中心,着力抓好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建“五好”班子,建立健全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治保会等村级配套组织。
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完善党员学习管理,制定党员学习制度,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完善村支部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四是针对目前村级干部后备力量匮乏的现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开展优秀党员评选活动。
五是组织开展村支部专题活动、村委会专题活动、“七一”党团活动和丰收节“庆丰收、奔小康”文艺汇演等专题活动,通过参观粟裕故里、通道转兵纪念馆、芷江受降遗址、精准脱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培养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脱贫致富
还是要靠产业和收入
组织班子搭好了,基础设施建好了,但脱贫致富主要还是靠产业、靠收入。要让贫困户跟着工作队干,在扶贫扶志、扶贫扶智的基础上,必须先让贫困户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坚定贫困户的信心。树立脱贫致富典型是工作队下的第一步棋。
李文忠介绍说,贫困户潘启龙便是工作队树立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示范户。潘启龙有发展产业的强烈意愿,但是苦于没有技术和启动资金,即使夫妻二人吃苦耐劳一辈子,也一直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为此,工作队联系省工信厅对口帮扶潘启龙的相关处室,筹集到22000元借给潘启龙作为启动资金,同时,安排其免费到怀化安江进行家畜养殖及防预技术培训。有了技术和资金,潘启龙发展生态种植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增,仅2019年,潘启龙便养鸡600多只、鹅50羽、猪14头,出栏400多只鸡、30羽鹅、7头猪,纯收入达到10万多元。2020年已经养鸡1000多只、猪30头,预计实现年纯收入突破30万元,走上了稳定的脱贫致富道路。
通过鼓励贫困户个人发展产业,树立典型,形成“劳动致富”的示范带头氛围,激发了其他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进驻前,地妙村仅有一个速丰种养合作社,和温氏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其中村集体人股6万元,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工作队进驻后,带动村民成立了荣昌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年丰厘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李文忠告诉记者,荣昌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人股2万元,并吸收76户贫困户人股,用于发展天麻种植;年丰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人股5.5万元,并吸收25户贫困户人股,用于发展高山辣椒和太空鸡养殖。
2019年,驻村工作队通过邀请省科技厅和农科院专家、湖南汉寿千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和岳阳嘉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到实地考察调研,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地妙村水好地肥、山地早地多的特点,引进湘莲和云南小黄姜种植。由工作队免费提供种苗,安排技术人员上门培训指导,保价回收,免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并对贫困户进行以奖代补。“2019年,有19户贫困户共种植湘莲40余亩,每户贫困户增收2826元;有12户贫困户共种植小黄姜22亩,每户贫困户增收4170元。”李文忠给记者列出了一串数字。2020年,在发展小黄姜和湘莲种植的基础上,根据村里青壮劳动力少、荒地多的问题,他们又利用红薯易于种植和管理、产量高的特点,发动村民种植红薯100余亩,预计实现红薯产量60万斤。“我们还计划建设一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车间,培养车间技术负责户进行红薯粉加工,预计可实现淀粉和红薯粉产值30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和省工信厅消费扶贫全部消纳。”李文忠对记者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地妙村综合服务中心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行大字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辉,激励着工作队带领地妙村全体村民在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道路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