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盼
摘要:以“计数单位”的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从捕捉机会、提前孕伏、巧用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对数学高效教学的几点策略:活学巧用,着眼于让“计数单位”成为学生解决计算难点的生力军,改学为用,致力于让“计数单位”成为学生学习新数的好帮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数单位;教学策略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所呈现知识点的科学理解,始终是展开高效教学的两大关键抓手,综观当下课堂,无论是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和低效无用的学习策略,还是教师的淡漠学情、误读学情的情况,亦或是学生和教师对知识本身理解偏差或错误的状况都常有发生。
一、小学数学“计数单位”教学的困惑分析
(一)一次调查测试带来的思考
学生对整数、分数、小数计数单位的学习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我对本校五下年级的163名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测试和访谈,发现学生对计数单位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如:第四题:千米、0.001、、克 、亿、0.98、元、7、年、、128、百 ,哪些是计数单位?哪些是计量单位?正确率仅为39.24%。
(二)两次研修活动引发的困扰
活动一:在一次“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的研讨活动中,听到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人教版数学四下年级《小数的意义》一课。几位教师设计不同,各有精彩,但却都碰到了“小数计数单位”难教难懂的问题,始终难以突破。
活动二:在随后的一次听课活动中,有幸听到了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但见唐老师在“计数单位”这一问题似乎也未能很好地突破。在课后汇报中唐老师也谈到了这一问题,说自己试教了好多次,这一内容的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难以把握,曾经试教过多种方法,似乎总找不到上好的应对办法。
(三)计数单位本身举足轻重的地位
1.计数单位,是认识数的基础。我们分析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计数单位,那么每个数量的变化都应该创造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
2.计数单位,是数的运算基础。新课改后,计算教学的总课时数和习题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严重下降。要改变这一现状,势必要仰仗学生对算理的自理解,而对算理的理解必需依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计数单位”教学的纾困策略
(一)捕捉机会,激活思维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 既有规律可循, 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教师即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信息,并施展自己的教学机智,让“高效”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然生成。
[案例重现]:如一上《10的认识》的教学片段设计:
师:通过操作,我们把原来分散的10个“一”变成了现在的1个“十”,让我们一起“十个十个”地来数一数。
生: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当“一个一个”数太多太费时,把它们稍作整理,变成“十个十个”地数,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啊?
因此,学完《100以内数的认数》后就可以认识10个百……先教学计数单位再认识新数,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计数单位的“工具性”作用。
(二)提前孕伏,拓展提高
做好提前的孕伏和铺垫工作,以及重视拓展性内容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开阔,想像丰富,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有裨益。
[案例重现]
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可以借助点子图的背景框,渗透计数单位“十”,让学生思考把这个长方形框摆满,还能再摆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在《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时,再结合点子图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学生就能获得对计数单位“10”的更多直观体验,就可以给进位加法的算理作更好的支撑。
如果我们能在数认识阶段做好“计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对“计数单位”获得丰富体验和感知,必能大大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有效沟通,成为计算教学中攻城拔寨的生力军。
(三)扎根生活,巧用方法
埃及分數是目前公认的有详细记载的最早分数,是专门研究“分数单位”的学问,也就是说分数最早就是以“分数单位”的形式出现的。那么我们能不能以此为依据,在先教学“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来研究分数呢?如对三上年级《分数的认识》的教学片段设计:
[案例重现]
师:蛋糕只有一个,如何平均分给四个人呢?
生:切成同样大的四块就可以了。
师:于是每个人得到了“一块”是吗?
大屏幕中出现从同一蛋糕中切出的,大小不一的许多“一块”。
师:你们说的是哪个“一块”呢?看来“一块”的表达是很不严谨的,因此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来表达这“一块”的大小了。
师:一个物品要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时候,这们就可以把这个物品变成几个“几分之一”再分了,这“几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一块”“一段”等词汇是人们对“分数计数单位”的生活表达,“一捆”“一大捆”等词汇是人们对“整数计数单位”的生活表达,“一格”等词汇是人们对“小数计数单位”生活表达,这些词汇在特定的行业或语言环境中都能被默认为特定的含义,但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够严谨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利用好这些生活经验,加以淬炼,提升为数学中的“计数单位”,自然就可以让“计数单位”在学生中显得更接地气,也更容易乐于被学生接受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位实践者的执著追求,尽管需要我们在很大的领域内作出艰辛的努力、刻苦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但是只要我们从日常教学的每节课、每个环节做起,少些浮躁,多点耐心,少些埋怨,多点反思,淡化不必要的花哨形式,且注重关注课堂教学的现实与本质,养成追求高效性教学的敏锐意识,不断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的探究和实践,高效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成为空喊的口号而变成辉煌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谈小数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11(4).
[2]吴振亚.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J].小学教育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