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2020-09-12 14:27商琦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高校

商琦

摘要:声乐作为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而来的,通过在戏曲、歌唱和民族文化当中提取,声乐逐渐定型并为许多表演家学习和模仿。然而,如今声乐在艺术学习方面出现了困难,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主动学习声乐,声乐内容的学习也并不完整。本文将分析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探索高校民族声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

声乐作为目前艺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在高校中占据一定的艺术地位。而民族声乐作为声乐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意义。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声乐在各种文化交融之中逐渐产生,民族声乐也因此染上了各地的特色。高校里,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往往需要功力深厚的教师进行教学,只有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才能将民族声乐的特色凸显,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培养民族情怀和民族自信。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之下,民族声乐应当排除万难,找寻现代化发展方式,与时俱进,培养更多民族声乐人才。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

随着高校改革进行,民族声乐教师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显现的尤为重要。其实,声乐教学并不仅仅是发音技巧上的教学,也并不是对古今中外的声乐片段欣赏分析,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心理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练习声乐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声乐的魅力,甚至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将声乐表演表达出多种形式。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教学大纲内容和教材技法指点,对学生采取统一管理训练的方法,实际上限制学生自由发展[1]。

(二)声乐素材较少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声乐素材较为单一,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其实,这是由于高校在声乐素材收录工作上较为怠慢,许多学校声乐曲库中曲目数量并不多,可以供教师选择的余地则更小。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利用手上有限的资源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启示意义较弱。而高校聘请的专业声乐教师其实也是经由学院派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在民族声乐的核心内涵上体悟不够,教学往往是一句前人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民族声乐教学只是课程内容上的定义,而少了民族声乐原汁原味的艺术内涵。长期下来,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对于学校声乐课程开设的期望下降,不利于民族声乐的传播和传承[2]。

(三)去民族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从前,民族声乐大多流传于民间,有一批技巧高超的民族声乐大师在当地为有兴趣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教学。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声乐教学逐渐走入的大学校园,成为更加程序化、体制化的教学项目。同时,由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互通,高校中的民族声乐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逐渐与西方的美声唱法相混淆,导致高校民族声乐中的民族化特征减少[3]。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民族声乐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从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民族声乐本身是在民间地区逐渐形成的,并且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内涵,蕴含的自由性是民族声乐的特征之一。因此,在高校教学时注重维护民族声乐的自由开放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民族声乐是本土的音乐唱法,但教师可以结合运用中西教育上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既体现民族声乐的唱法独特性,又能运用现代化创新的教学理念包容民族声乐,使学生能够在文化交融之中找到学习民族声乐的平衡点,更加自信地学习和掌握民族声乐。

(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目前,高校开设民族声乐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发展民族声乐的唱法技巧,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我国现存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课程不仅体现教育意义,同样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民族声乐教学区别于一般的声乐形式主要体现在民族声乐保持着民族地区的原生态,音乐中饱含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民族风情和人文底蕴。民族声乐为民族保存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传承发扬过程中必须融入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相关元素,赋予声乐真正的生命力和魅力。高校教学中,可以邀请真正的民族声乐大师来校进行知识课堂讲座或者民族声乐演唱专场,让高校师生能够真实地感受民族声乐的独特性,提高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精神[4]。

(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民族声乐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而艺术表演必须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体现真正的艺术魅力,才能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灵魂交流。在演绎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演唱者将自己对曲子进行表达的同时,加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深化曲子中的情感,达到人与曲目产生共鸣的效果,才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表现。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等,而忽视了在声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导致演绎出来的作品缺少灵魂和共鸣。高校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注重深入分析曲子中的结构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于歌曲的节奏有较为熟悉的印象,并且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力,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展现,进而较高质量地完成曲目演唱。通过这一方式的表演声乐,能够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声乐的魅力,体会声乐中的民族内涵,激发对于民族声乐的兴趣。

(四)完善民族声乐教材

如今,大部分高校都面临着声乐教材缺失的问题。受到传统印象影响,人们总以为教材就是书本,但其实对于声乐来说,一切相关的资源都是教材,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丰富的资源,才能从中获得启发。由于声乐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是实践演唱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结合实践,既要准备符合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理论教材,也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声乐演唱视频、音频、图片等。因为在高校当中,声乐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将流传千年的声乐艺术完全教授给学生,教师无论在唱功技巧还是民俗内涵理解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一旦课堂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兴趣的声乐演唱方向,通过视频、音频的学习和模仿,提升自己的演唱技能。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唱法和不同民族特色的声乐形式,更加开阔自己的眼界,为学生在日后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民族区域特色

民族声乐艺术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民族性。由于我国的民族数量较大,所孕育而生的民族方言也是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丰富多样性。通过不同方言的表达,民族声乐艺术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譬如说我国南北方的语言风格就大相径庭,我国南方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居住在南方的人也大多温婉恭顺、美艳娇柔,从南方地区的声乐艺术中便可发现曲调大多是悠扬婉转,充满细腻情感的诉说,给人吴侬软语的触动。而我国北方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大多民风淳朴,北方人大多也是热情好客、性情豪迈,做事不拘小节,这使得北方声乐演唱大多歌声嘹亮,体现出豪迈之情。此外我国各地还有不同的方言特色,就不一一列举。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无法运用多种方言教学学生,但是通过各种渠道的自愿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声线特色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方言演唱方式,让民族声乐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结语

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联系还是文化联系都发生了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文化层面,中外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文化属于民族,更属于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世界范围内建立的文化交流都是一体的。正如上述提到的民族声乐艺术,尽管中西的声乐艺术存在较大的不同,但其实它们又都体现了民族区域性,各自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过去几年,国内的民族声乐艺术受到西方美声的影响出现没落的趋势,但是高校也在为此努力维护民族声乐的特色,让更多学生理解民族声乐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陈晓敏,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问题探析[J]黄河之声,2019.(07).

[2]朴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19,(11).

[3]刘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9,(24).

[4]李美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思考——以民族聲乐教材为例[J]音乐创作,2017,(08).

猜你喜欢
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高校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中通赴美上市探究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