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出版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

2020-09-12 14:13杨艳霞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杨艳霞

摘 要: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精神包括心有理想、工作负责、精益求精。我国在出版编辑的历史与实践中彰显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反映了当代编辑出版工作的本质。面对出版质量不断下降的现象,提高我国出版业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这就要求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具有高度的工匠意识,在编辑出版教育方面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经过专业的实践课程深化落实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编辑出版专业能力,联合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化工匠精神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编辑出版教育;人才培养;编辑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2

工匠精神蕴含着我国人民踏实、坚韧并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也是从业者一生秉承的职业态度、精神及追求。工匠精神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位的高度认同,在职业行为上表现出认真、投入、热爱的工作态度。

图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作者的专业水平及创作和编写的质量,也取决于编辑出版的编校质量。编辑出版教育工作肩负着为编辑出版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更需要在出版教育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工匠精神的普及和培育。

一、工匠精神

(一)工匠

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具体而言,是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步骤或环节的人。

《辞海》中,“工匠”的意思是手艺工人。生活中,凭借一门专业的手艺来生业的一类人都可以叫作手工业者。同时工匠精神也可以是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想要将自己工作做好的欲望[1]。即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当作是重要的使命,对自身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打造出本行业中的精品。

(二)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或工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务实严谨、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一般与工匠精神匹配的精神有:其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坚持本心,将自己的此生贡献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其二,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能够在专业上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并把此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自始至终贯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其三,工匠既要对职业有敬畏之心、对质量有精准的要求,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新时代“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

需要。

二、在编辑出版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需要

(一)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使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卓越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无数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本质上它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从物质文明来看,“工匠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

(二)受到出版质量下降的影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定期公布的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出书质量显著下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活节奏变快,有些人心浮气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出版工作有敷衍塞责的现象。

在编辑出版界中,流传着一些错误的言论如“编辑出版无学”[1]。而部分专业教师教授的编辑出版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有照本宣科和搪塞应付的现象。在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编辑出版专业教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没有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有效贯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导致课程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三)学生缺乏工匠意识

市场经济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但同时也助长了不良风气,如有些人过度追求名利。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编辑出版人员肩负着极大的社会责任,但编辑出版产业并不是赚钱的产业。目前,受到网络快餐文化和刷屏文化的影响,有些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偏向于选择经济效益更快更多的行业。此外,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大部分学校并未有特别开设工匠精神教育[2]。编辑出版工作需要沉下心来,一字一句,精雕細琢,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不可能在编辑出版行业持之以恒,更难说奉献

精品。

三、在编辑出版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措施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一定是经过时间洗礼留下的精品之作,必然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和编辑精巧的加工,这反映的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有可能出版经典作品,这是对编辑出版工匠精神最好的注释。因为当代社会民心浮躁,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必须紧抓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敬业等内容[2]。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编辑出版专业不但需要精通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能,更为重要的便是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良好的编辑观念,热爱编辑工作,热爱出版事业,才能有严谨且认真的做事态度,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教师更要以身作则,用自身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二)加强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

编辑出版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水平远远不够。编辑出版专业学生不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经过出版实习阶段学习有关专业的技艺。结合各大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近年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均建有专业的实验室、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编辑实践活动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勿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要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全身心投入,感受实际工作中的难度和压力,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磨砺,使学生深切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熟练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的各项技能。

(三)加大监管力度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多次开展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查专项工作。第一批次重点围绕辞书、社科和文艺类出版物开展编校质量检查,并公布编校质量检查结果,以示警戒。

为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立项申请,拟将《出版物(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细则和计算方法》等25项行业标准列入新闻出版业202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立项计划,已将各标准项目有关信息进行公示。编辑出版行业规范越来越完善,各级出版单位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和责任编辑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四、结语

编辑出版专业教育肩负着“百年树人”和传承刻苦耐劳“工匠精神”的双重责任。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是实现“出版文化”社会效益和“文化出版”经济效益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和出版社应联合在一起,培养专业的人才并开展新员工培训等合作,优势互补,让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继而推进编辑出版教育的改良,培养出能够为出版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具有真正匠人精神的人才,使之践行工匠精神,保证出版内容的质量,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庞胜涛.论编辑出版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J].视界观,2019(8).

[2]付中英.论编辑出版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3).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