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020-09-12 14:03王学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导学价值

王学芳

摘要:从叶圣陶先生“育人“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出发,注重“导”与“学”,分别从思维拓展、能力提升、个性张扬三个方面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的过程、“学”的起点、“学”的氛围。

关键词:导学;美术课堂;价值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因此,作为人文性质突出的美术课程,也就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美术技能技巧,还应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形成美术素养。这种素养既包括显性的知识技能,也包括隐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富有个性的引领价值。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美术教育形态,它的目标价值完全取决于美术教师的教育意识、情感、态度、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面对“鲜活”的个体、没有“标准”的美术教育,我们该如何教学?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过程要以学为主,逐渐放手,把达到不需要教作为追求目标”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下面,笔者根据叶圣陶先生“育人”的根本价值和目的,从思维拓展、能力提升、个性张扬三个方面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的过程、“学”的起点、“学”的氛围。

一、拓展思维:关注学的过程

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是叶老提出的观点之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曾认为给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多地听、看、赏,足以令学生汲取丰富营养。也许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在学科教育中特别是小学美术学科教育中急于拓展学生思维而过度地“牵”着学生、“塞”给学生的做法是有违新课程理念与价值观的。这样的“生挤”“硬塞”遏制了学生运用思维的能力发展,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角度、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给”的教育模式,会丧失主动学习的意识,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阻碍潜力的发掘。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思维过程、探究过程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方式、过程呈现,紧紧把握“学”的状态,适时地为学生生成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导引性地控制“学”的进程,在根本意义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步的教与学的过程构建,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从而保障思维模式的多向性发展,以拓展思维。

(一)缘何拓展思维?

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生存环境不是抽象的、系统的科学世界,相反,它是感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观照个体长远的发展,但凡思维开阔的人,他的发展也必会优越于那些思维狭隘、目光短浅的人。因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奠定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何以拓展思维?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凸显其学习活动的思维轨迹,从而提升其思维广度、思维角度、思维深度的层次。因此,教师不能把美术教学看作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用已有知识消化新知识,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并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意识延伸到今后的学习、工作、成长中。

二、提升能力:关注学的起点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提炼的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发。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学生原有的主体经验,过高地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导致教授的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知识的学习由内向外的生发变为由外向内的灌输。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的起点,才能让学生学有所依,并为新的教学计划和行动做各种准备。

小学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学龄阶段的孩童,他们有自己的客观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情感状态。小学美术课程教育的价值目标,使得教师不能以严谨的美术专业水准来要求他们,也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水平来测评他们,更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强加于他们,要知道“己所思,非生所知”。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教育对象的能力素养起点,并把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以平视的角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平视的心态融入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平视的眼光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习探究的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真正地提升个体纵向发展的能力,使每个个体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长足的进步。

(一)关注起点,尊重个体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或勇敢热情,或胆小谨慎;他们或许广闻博览,或许少见多怪;他们可能惯性思维,也可能逆向思维。因此,美术教育者所预设的学的起点要尊重每一个不同知识背景、心理秉性的教育对象,使学生能从实际生活、实际认知层面出发理解新知,靠已有经验接受、消化新授知识。只有在扎实稳当的平台上搭建台阶,才能使个体一步步登上无限风光的更高峰,获得能力的最大发展。

(二)关注起点,考虑差异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必然存在着差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的起点,也要考虑起点之中的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阶梯式地设计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能力的纵向发展线上走得更远。

三、张扬个性:关注学的氛围

叶圣陶先生提出:关于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教育就是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简单一点说,就是学习的习惯要主动,学习的氛围要自主。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表达创意、显现品味、张扬个性,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课堂氛围可能会抹杀学科课程的魅力,既束缚学生的身体,又禁锢学生的思想及表现欲望。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注重“规矩之中,方圆之内”,还要注重学的氛围,打造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一个能容纳儿童不同个性的课堂。为此,我们首先是要呵护学生“人”的本质,恰如其分地释放或放大学生的身心活动区,让学生时刻处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身体上、心理上互相交往,共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信赖,挖掘出“人”的生命的灵性,发展“人”的生命的情感,张扬每个个体所蕴藏的个性。

(一)无声地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兴趣浓厚,而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得淡漠。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群体的情感、态度、兴趣互相影响,消极的个性心理会在课堂的交流中得到明确,焦虑、自卑、畏惧等不利的心理因素也会在交往中得到克服,进而润物无声地激发起每一个个体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我们应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载体,适应学生情感态度的空间,允许学生自由地参与,并与同龄人分享情感和体验。学生只有在身心自由的环境里,才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会互相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門课程,其目标价值是形成个体基本的美术素养。本文所提出的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张扬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而在教与学中,学占主体地位,只有处理好学的过程、学的起点、学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向自学方面不断进展”,才能真正发挥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导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给”的价值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我是小导游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