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阿敏 陈昌来
摘要:“是时候……了”是“It is the time that……”直译过来的句式。 “是时候……了”句式是善性欧化句式。句子表达的语气可通过句末语气词“了”来理解。现代汉语中定语后置是一种常规句式,“是时候”后面的成分是从句补足语结构。该句式能够突出语意重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欧化; 了2 ; 定语后置
一、引言
“是时候……了”表示是该做某事的时候了,如:“是时候向前迈一步了”“是时候听听中国的声音了”。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此类句式记为“是时候X了”。与该句式相近的表达有“是……的时候”如上述例句也可以表述成“是向前迈一步的时候”, “是听听中国声音的时候”, 我们把该句式记为“是X的時候”。第一个句式是直接按照英语的语序翻译过来的句式,第二个句式是按照汉语固有的语法习惯翻译过来的句式。就出现时间而言,后者出现相对较早,现代汉语中,这两种翻译形式在用量走势上呈相反态势。
张怡春老师认为,这类“是时候……了”句式是硬译,不符合汉语规范。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它是规范的,是说得通的,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是时候X了”是善性欧化
张怡春在《“是时候……了”说不通》一文中认为“是时候X了”是欧化句式,不赞同此句式的合法性。所谓欧化,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在英语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欧化语法现象是指汉语在印欧语言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式格式,亦是指汉语罕用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作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根据此定义,笔者认为“是时候X了”是通过模仿英语句式“It is time that/for……”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
欧化分为善性欧化和恶性欧化。善性欧化指借用外语形式,能够取长补短,欧而能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效果。恶性欧化,指仿用外语语法,陷于滥用、乱用,“欧而不化”写出不中不西的的语句,使汉语不通、不简、不洁。那么我们来看以下例句:
(1)是时候再提出来了。
(2)你们也是时候准备关灯睡觉了。
(3)美国政府是时候采取更明智和更务实的政策来解决与利比亚的宿怨了。
这几个例句都是能够说得通的,并且在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上文提到的恶性欧化,有一点是仿用外文语法。“是时候X了”从这个方面看来,貌似是一种恶性欧化,但是它并没有导致滥用、乱用。将上述例句进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得到如下句子:
a是再提出来的时候。
b你们也是准备关灯睡觉的时候。
c美国政府是采取更明智和更务实的政策来解决与利比亚的宿怨的时候。
比较变换后的例句,我们发现a和例(1)是可以互换的。当我们把例(2)换成“是X的时候”句式时,会发现它所要突出的语义发生了转移。变换后句子突出的语义在“时候”强调的是时点,而原句突出强调的是“准备关灯睡觉”这一事件。两个句式各有其不同的表达,不同的侧重点。当说话人想要重点突出事件时,“是时候X了”为最佳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是时候X了”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汉语的表达效果,是善性欧化句式。
三、“是时候X了”表达的语气
“是时候X了”句式语气所要传达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句末语气词“了”来理解。一般把句中动词后的“了”记为“了1”把句末的“了”记为“了2”。朱德熙认为,“了”置于句末为语气词,即“了2”属“语气词”的范畴,预示着新情况即将出现;吕叔湘则认为其“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或预示将要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彭小川和周芍提出:“在动态叙事句中,‘了2的出现主要是加强对事态发展变化状况的肯定,起强调肯定及提示作用,需要加以肯定往往是事态发生了变化或新情况出现时有强调的必要,这也就是以往将‘了2的意义归纳为表示变化或出现新情况的原因之所在。” “是时候X了”句中的“了”首先是对事态发展变化的一种肯定,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为“预示着新情况即将出现”。新情况具体指什么,取决于句中的X,如:
(4)是时候做一次案例小结了。
(5)是时候睡觉了。
(6)是时候问那个问题了。
例(4)传达出对于“做一次案例小结”这一事件的肯定,那么我们进一步理解,即是这句话表达了“做一次案例小结”这个新的事件即将出现。根据吕淑湘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做一次案例小结”这个新情况是即将要发生的事件。
此外,从认知的角度看,“了2”只显示后状态,不显示前状态。因为世界上的物象虽然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型物象,但更多的却是非此不一定即彼的多值对立物象。因此“了2”预示的新情况是说话之后所呈现的状态。例(5)中,“睡觉”是即将要进行的后面的状态,至于说这句话前说话人是在看电视还是在聊天我们无法得知。
四、X的定性与句式表达的优越性
对于“是时候X了”句式中“时候”与“X”的关系学术界说法不一。唐正大提出“X”为从句补足语结构,对“定语后置说”和“连谓说”进行了否定论证。首先,我们是认可汉语中有定语后置这一说法的。吕叔湘和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曾提到过“名词的有些附加语,作者为了要使句子更通畅就不要把它放在前面,而把它放在后面”。符维达也曾提出:“在汉语的发展中,对名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有放在名词前面的,也有放在名词后面的,这是一直存在的两种固定结构。”因此后置定语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式。并且定语后置是一种纯粹的语法形式,只要是对名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而又紧靠名词的成分,不论在名词之前或之后都是它的定语。如:
(7)我买了一条鱼十斤。
(8)叔叔有一个女儿在上大学。
“十斤”在位置上紧邻名词,又由于它是对于名词“鱼”的修饰,修饰部分位于名词后面,因此属于定语后置。例(8)等同于“叔叔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女儿”, “在上大学”是对“女儿”的修饰,又因为修饰部分位于名词后面,因此,这两列都是定语后置。汉语中是存在定语后置的,并且是和定语前置一样,是汉语中固有的表达方式。
其次,“是时候X了”与“有可能取得成功”这一类句式很相近,这两个句子都是在名词后加上动宾词组。但为何“是时候X了”不是定语后置?唐正大通过与典型定语后置句进行比较,认为“时候”不是典型的名词,不适合做论元,指称能力低,因此不适合把它看成定语后置。
与句式“是X的时候”相比,“是时候X了”的表达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当X部分较长的时候,采用“是X的时候”中间部分过长,显得难以理解。如:
(9)现在已经是我国南方每一个人愈加清楚得认识到自己在救国视野中的责任、根据环境以适当形式参加斗争、极力加强和扩大反美吴集团的全民团结阵线的时候了。(转引自刘云)
在句式“是X的时候”中“是……的时候”是固定不变的旧信息,“X”是新信息,新信息置于旧信息中,而“是时候X了”中“是时候”是旧信息,“X”是新信息,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1]。汉语的焦点的位置多分布在句尾,在“是时候X了”句式中,作为新信息的X正好处于焦点的位置。当新信息位于焦点的位置时,容易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如:
(10)车漆面这几天又在连绵的小雨中经受折磨,该是时候为爱车做个全套护肤了。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就不妨多花上1000多元。
(11)躺了许久,直到房间里的光线黯淡下来,似乎是时候讲述苏菲的故事了,要做到去粗取精。莉莲尽可能快地讲给他听。
(12)不少经济界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之争可能提醒是时候加大汇率改革的步伐了,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一下子放开。
例(10)中句子所要强调的是“为爱车做个全套护肤”通过把这句话置于焦点的位置,起到凸显的作用,让听话人意识到要去为车做保养。例(11)中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为:应该要讲讲苏菲的故事了,句子中突出强调的是事件。通过把事件置于焦点位置,使事件得到凸显。此外“是时候X了”还含有提醒的意味,如例(10)谈到车漆面在連绵的雨中有磨损,因此提醒对方该对车进行保养。例(12)中人民币之争是原因,促进汇率改革,正是发生了争执,因此提醒人们应该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是时候……了”在复杂句式中具有表达的优势,能够凸显说话人表达的重点部分,使语言表达更加高效。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善性欧化句式,我们不应予以禁止。
参考文献:
[1]刘云.汉英接触产生的新兴结构“是时候VP”[J].汉语学报,2018(4).
[2]张怡春.“是时候……了”说不通[J].语文教学之友,2019(2).
[3]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彭小川,周芍.也谈“了2”的语法意义[J].学术交流,2005(1).
[8]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2(3).
[9]唐正大.从“是时候VP了”看汉语从句补足语结构的崛起—兼谈汉语视觉语体中的VO特征强化现象[J].世界汉语教学,2018(3).
[10]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1]符达维.现代汉语的定语后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作者简介:康阿敏(1995─),女,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陈昌来(1962─),男,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