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虎 ,张梦娟 ,周亚南 ,高 蕊,区海蕴,刘雨星,王笑焓,朱芝秀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间稍微向外凸出的G-短杆菌[1],是造成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病料瑞氏染色特征为两极浓染[2]。临床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表现为畜禽急性、败血性的一类疾病[3],牛鸡鸭猪兔等均有可能感染该传染病[4],鸭场中易群发该病,发病传染急而迅速,并且病鸭短时间死亡[5~6],对养禽场造成严重损害。2019年4~6月间,南昌某番鸭养殖场爆发疑似巴氏杆菌病例,本试验通过对疑似病例进行病理解剖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操作,为对番鸭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良好建议与适当方法。
病料:某养殖场病死成年番鸭;试验小白鼠:18~22g,南昌大学实验动物室购买。
电子数显微游标卡尺(购自上海美耐特旗舰店);PCR仪(购于Bio-Rad公司);牛津杯(购自上海申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微量生化管及药敏试纸(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
2.1.1 病理检查
临床解剖:观察气管环、喉头、肺、心肌及心内外膜、心冠脂肪、肠黏膜等组织出血状况;观察肝脏病变情况;截取心脏、肝脏病变部位进行瑞氏染色镜检。
2.1.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死亡鸭心、肝器官,勾取病变部位划线接种5%兔血平板,37℃温箱静置24h,观察血平板优势菌落形态、溶血状况等;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单个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挑取镜检菌落再次划线接种5%兔血平板进行纯培养,分离菌命名为:Y-X-1、Y-X-2、Y-G-1、Y-G-2。
2.1.3 分离菌生化反应实验
勾取 Y-X-1、Y-X-2、Y-G-1、Y-G-2,分别接种微量生化反应管,同时在微量生化反应管中滴加无菌血清1~2滴,37℃下静置1~2d,观察生化反应管反应情况,对照生化反应说明书分析并记录结果。
2.1.4 分离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根据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7],用细菌常规扩增法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8]。由湖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进入Blast系统进行16srDNA同源性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构建16srRNA系统进化树。
2.2.1 药敏试验
无菌条件下,均匀涂布 Y-X-1、Y-X-2、Y-G-1、Y-G-2发酵液于血清平板,用眼科镊夹取药敏纸片轻贴血清平板表面,记录药敏纸片药物名称及放置顺序,37℃静置24h,观察抑菌情况,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2.2.2 乳酸菌对分离菌体外抑制试验
将分离菌发酵液均匀涂布血清平板,其上对称放置2个牛津杯,把鸡唾液乳杆菌、猪小肠乳杆菌发酵液依次缓慢注入牛津杯内,3 7℃静置24h,观察抑菌现象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将购买的试验小白鼠适应环境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分别腹腔注射Y-X-1、Y-X-2、Y-G-1、Y-G-2发酵液(0.1mL/只),对照组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观察试验小白鼠的发病情况,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死亡小白鼠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气管环出血(图1),心冠脂肪出血(图2),肝脏针尖状坏死(图3)。取肝脏瑞氏染色境检,表现为典型的两极着色(图4)。
Y-X-1、Y-X-2、Y-G-1、Y-G-2 在 5%兔血平板上呈水滴样,半透明,不溶血(图5),经G染色镜检可见G-短杆菌(图6)。
图1 气管环出血
图2 心冠脂肪出血
图3 肝脏针尖状坏死
图5 分离菌血平板菌落
图6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4瑞氏染色结果
由 表 2 可 知 :Y-X-1、Y-X-2、Y-G-1、Y-G-2可分解葡萄糖等,其中Y-X-2分解麦芽糖等产酸产气,另外3株分离菌不产气只产酸,乳糖不分解。
表2 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
电泳结果如图7所示,目的条带在约1800pb处出现。扩增后的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高至 99%(图 8),Y-G-1与 MG597107.1菌株,Y-X-1与KX579748.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图9)。
图7 分离菌电泳结果
由表3可知,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敏感,对克林霉素等耐药
图8 分离菌16S rDNA同源性分析
图9 分离菌16S rRNA序列进化树
表3 药敏试验结果 mm
见表4可知,两种不同源乳酸菌对分离菌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显然鸡唾液乳杆菌对分离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表4 乳酸菌抑菌实验结果 mm
试验组小白鼠均死于攻毒后的12h之内,对照组生理状态正常。从解剖死亡小鼠脏器中分离到形态一致的细菌,染色镜检结果与原分离菌一致。
根据病理剖检、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结果,对比《伯杰氏细菌分离鉴定手册》[9],可初诊分离菌为巴氏杆菌;依据上述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菌生化反应结果与刘燕发表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10],只有个别糖酵解试验不同,可能与菌株、地域差异有关。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对阿莫西林等高敏,与刘杰等发表的论文结果不同,可能是用药习惯、菌株与地域不同造成[11]。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边彦超等发表的文章一致[12~13]。乳酸菌与高敏药物配合使用,可以缓解抗生素泛滥所导致的耐药性问题。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试验小白鼠均于12h内死亡,分离菌有较强的毒力,可能与菌株的荚膜有关[1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也越来越普遍,禽类巴氏杆菌病作为一类高发接触性传染病更得受到重视。畜牧场应当建立合理的饲养标准,做好防治,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等条件,同时做好免疫预防。一旦发现发病禽类个体,应当立即隔离,严格消毒污染场所,以防更大范围的感染,用药方面应当追求合理配药,防止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