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华,马涛洪,梁宇俐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低体温指机体核心温度低于36 ℃[1],是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2-3]。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寒战、心血管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切口感染等[4-6],影响病人的康复[7-9]。近年来,术中保温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的重视,护士术中主动保温的意识增强,采用各种仪器、设备保持病人术中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仍高达22%[10]。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卫生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病人进行术中主动保温。为了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对术后低体温病人采取经济、有效的复温措施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保温措施很多,针对恢复期的复温报道较少,效果不明确。充气加温毯是目前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保温措施[11-13],它由主机和配套使用的加温毯两部分组成,主机持续输出温暖的气流。但充气保温毯属于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经济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低体温病人复温中的应用。本研究改良了充气加温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于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病人的复温,通过对其复温效果的观察,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复温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18 年1 月—9 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术后进入PACU 的病人80 例,其中男30 例,女50 例;年龄16~87(51.34±16.55)岁。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行非心脏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且入PACU 即刻耳温低于36 ℃。排除标准:术前已存在发热或低体温的病人;术中需进行低体温保护重要脏器者;明确诊断为汗腺功能障碍者;有外耳道活动性疾病不能测量耳温者;存在热疗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为改良充气保温被组和充气加温毯组,每组40 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s)
注:ASA 为美国麻醉师协会。
组别改良充气保温被组充气加温毯组统计值P入手术室耳温(℃)36.68±0.52 36.79±0.59 t=-0.717 0.400例数40 40年龄(岁)50.00±15.74 52.68±17.42 t=-0.519 0.473性别(例)男16 14 χ2=0.213 0.644女Ⅱ级体质指数(kg/m2)21.86±3.14 22.07±3.23 t=-0.087 0.769 ASA 分级(例)Ⅰ级36 34 χ2=0.457 0.499 24 26 46
1.2 方法
1.2.1 核心体温测量方法 鼓膜邻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14],可以较好地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且测量鼓膜温度简便易行,对人体危害小,符合麻醉质控标准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选择测量鼓膜温度来反映病人的核心温度。测温仪器选择鱼跃THP79JU 医用红外耳温计及配套消毒耳套。红外耳温计每周由专业人员进行校准检测,保证误差小于0.1 ℃。所有病人入PACU即刻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测量耳温。
1.2.2 复温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在同一间PACU 进行复温,PACU 室温保持22~24 ℃。术后病人送入PACU 时均常规覆盖2 kg 棉被,并在入PACU即刻测量耳温。改良充气保温被组:使用EQUATOR温毯机EQ-5000,加温输出温度设置为43 ℃,将出风管道从病人足部伸入覆盖的被套中,使被套内充满加温的空气。充气加温毯组:使用EQUATOR 温毯机EQ-5000,加温输出温度设置为43 ℃,应用配套的保温毯覆盖病人除头部以外的身体。两组病人核心温度达到36 ℃以上时,停止复温改用常规覆盖棉被保暖。
1.2.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手术室温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②比较两组病人入手术室耳温、入PACU 和复温过程中5 min 测量1 次的耳温、复温时间(从开始复温至体温恢复至36 ℃以上所需时间)、复温速度、PACU 停留时间和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等。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术中相关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术中手术室温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比较(±s)
表2 两组病人术中手术室温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比较(±s)
组别改良充气保温被组充气加温毯组t 值P例数40 40手术室温度(℃)22.18±0.87 22.23±0.95-0.060 0.807手术时间(min)120.10±68.45 119.38±73.99 0.002 0.964麻醉时间(min)227.10±80.64 221.68±85.74 0.085 0.771术中输液量(mL)1 287.00±500.73 1 251.75±460.54 0.107 0.744
2.3 两组病人在PACU 复温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入PACU 时均为轻度低体温状态[15],入恢复室耳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复温时间、复温速度、PACU 停留时间及寒战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在PACU 复温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病人在PACU 复温情况比较(±s)
组别改良充气保温被组充气加温毯组统计值P例数40 40入PACU时耳温(℃)35.72±0.21 35.75±0.20 t=-0.486 0.488 PACU 室温(℃)23.18±0.71 23.10±0.71 t=0.223 0.638复温时间(min)15.38±10.28 15.25±9.60 t=0.003 0.955复温速度(℃/h)1.12±0.28 1.08±0.27 t=0.751 0.389 PACU停留时间(min)24.38±8.10 25.63±7.00 t=-0.545 0.462寒战(例)7 10 χ2=0.672 0.412
3.1 复温在PACU 病人护理中的重要性 低体温是手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围术期低体温分为轻、中、重3 个等级,34~36 ℃为轻度低体温,30~<34 ℃为中度低体温,小于30 ℃为重度低体温[15]。有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也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影响[16]。病人处于低体温状态时间越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越大。吴瑶等[17]研究报道,术后低体温可导致病人心电图异常、苏醒延迟,发生血压高、心率快、寒战等急性应激反应,对症给予降血压、降心率的药物无效,需及时复温,方可促进病人尽快苏醒并脱机拔管。由此可见,PACU 的低体温病人及时恢复正常的核心体温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两大产热器官,PACU 内大多数病人还存在一定的肌松药残留,影响骨骼肌产热。麻醉恢复期病人出现寒战时会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是一种极不舒适的体验[18],应该避免寒战的发生。术后机体仅依靠肝脏产热,不能满足病人体温恢复的热量需求,采取积极的复温措施是避免病人长时间处于低体温持续状态的有效措施。在确保复温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耗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将进一步促进PACU 优质护理的提升。
3.2 促进PACU 低体温病人复温的有效措施 目前,临床应用的保温措施很多[19-20],其中充气加温毯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的保温措施[11-13],由于保温毯耗材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PACU 复温中的应用。本研究应用改良的充气保温被和充气加温毯对低体温病人进行复温,比较两者的复温效果。辐射散热是围术期最主要的丢失热量途径[21],人体90% 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传统覆盖棉被是一种被动保温措施,通过隔绝机体与外周,减少机体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因此复温效果较差。改良的充气保温被和充气加温毯在使用过程中,能持续不断地向病人输送暖风,在病人身体周围形成一个温暖的环境,减少机体辐射散热的同时,还能向机体提供热量,促进病人复温。研究显示,每小时复温速度在0.3~1.2 ℃是安全的[22]。本研究显示,两种复温措施的复温速度均在安全范围内,且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充气保温被组和充气加温毯组复温时间、复温速度、PACU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的充气保温被能达到充气加温毯的复温效果。
3.3 两种复温措施的成本分析 从经济成本方面比较,改良充气保温被直接将充气加温设备主机出风口置于病人足部被套内,节省了耗材,不增加病人经济成本;充气加温毯的价格为数百元,增加了病人费用。两种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复温效果,改良的充气保温被可降低成本,有利于充气加温系统在PACU 低体温病人复温中的应用。
3.4 局限性 由于复温效果可能与病人的低体温程度有关,而本研究中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处于轻度低体温状态,因此研究所得的复温规律推广到中重度低体温病人时,可能会造成偏差,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对于轻度低体温病人,改良的充气保温被可以达到充气加温毯的复温效果,同时降低了成本,适用于PACU 轻度低体温病人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