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管理对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影响

2020-09-12 02:59王杰萍许录萍
护理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病人防控

杨 楠,王杰萍,吴 薇,李 倩,许录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38)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我国及境外多个国家相继发现病例。疫情牵动所有人的心,做好疫情防控尤为重要。我院各科室自2020 年2 月2 日起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强化管理。本研究通过对全科医学科实行强化护理管理前后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探讨强化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1 日—2020 年3 月1日我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组(A 组)30 例,为2020 年1 月1 日—2020 年2 月1 日入院的病人,强化护理管理组(B 组)22 例,为2020 年2 月2 日—2020 年3月1 日入院的病人。强化护理管理期间,住院病人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大于85 岁,属于超高龄人群;病人绝大多数卧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40 分,属于重度功能障碍,提示病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第三,超过一半的病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且多数病人合并3 种以上慢性疾病,护理上存在很大难度。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合并疾病等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管理方法 A 组实施常规管理,B 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全面开展医务人员、保洁、陪护、运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技能培训;加强探视管理,加强体温、病情检测,做好消毒、后勤保障工作。两组护理措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病人与医生、护士交流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住院费用。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2013 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及经对数转换后为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强化护理管理组病人与医生、护士交流时间延长;抗生素使用率下降、使用时间缩短,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下降,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48 h 后发生的感染,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病死率,还会延长住院时间[1]。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专业知识水平,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控制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3]。

3.1 人员培训管理全面化

3.1.1 医务人员培训 常规护理管理阶段,我院医院感染培训不定期举行,平均1 个季度1 次,且形式单一,以大课堂讲课为主。强化护理管理后,根据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消毒隔离措施、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等,采用视频授课、在线学习、线上考核等多途径、多形式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及考核,培训周期缩短,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及加强防控意识,多次开展相关知识线上讲座,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相关防护知识培训,如穿脱隔离衣、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

3.1.2 陪护、保洁、运送等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指导的重点及难点是培训陪护、保洁、运送人员[4],以往对上述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没有得到重视,此次强化管理,采取分时、分段进行培训,确保人人掌握防控要点。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指导生活/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在院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严格遵守住院管理相关规定,不得随意离开病房,不得在公共区域逗留,与他人保持至少1 m 的安全距离;病人陪护固定,不随意调换。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口罩佩戴及手卫生考核,达标率由强化管理初期的43.7%、56.9%提高到100.0%、100.0%。由于部分陪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知识薄弱,感染防控意识不强,培训过程中,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浅显的比喻,举一反三,采取手把手、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的方式,通过现场提问和演示,检验培训效果,确保理解、弄懂、会做。强化管理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陪护人员因密切接触病人、在院时间较长,易产生焦虑情绪[5],通过定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防护知识科普,减少病人及家属因知识缺乏导致的恐慌[6]。

3.1.3 家属探视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阶段,科室对家属探视无严格限制。护士治疗期间,病人家属探视会干扰治疗工作;探视人数过多,造成病房环境嘈杂,不利于病人休息。为降低老年病人的感染风险,强化护理管理期间,严格规定探视时间段(每日09:30~11:00、14:30~17:00),每次探视人数不超过3 人,每次探视时间不超过30 min。设置专门的探视管理登记本,由责任班护士负责登记、管理。非探视时间,如需送物可将物品置于指定区域,由专人运送至病房。

3.2 护理操作精细化

3.2.1 加强体温及病情监测 每日上午、下午监测体温,体温大于37.3 ℃的病人增加体温监测次数,了解病人有无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上报管床医生,协助病人完成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入发热筛查流程。每日监测医护人员、陪护人员的体温,统一填表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2.2 严格操作流程 病人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感染征象,立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病房内交叉感染;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整洁干净,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 次;治疗和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减少人员频繁进出。呼吸道护理: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痰和深呼吸;长期卧床病人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排痰;排痰困难者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房病人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接触病人频率较高,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分级防护制度。嘱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坚持饭后漱口,定时用漱口水清洁口腔。每日早晚刷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卧床病人如病情允许,抬高床头30~45°,定时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疮、感染;及时清洁床单,保持床面清洁。

3.2.3 重视心理护理 疫情期间住院病人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情绪,为缓解其焦虑状况,主管医生及护士增加与病人床旁交流时间,结合远程语音或视频等形式增加与家属的沟通,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

3.2.4 细致做好饮食交接工作 除鼻饲病人外,其他病人、医务人员、陪护人员、保洁人员的饮食均由医院专人专车配送至住院楼一层大厅,包括一日三餐、水果;每日主班护士负责专车取餐,并送至病房指定位置,病人及工作人员按顺序取餐,避免人员聚集。餐车使用后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3 消毒通风严格化 病区明确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晰。病房、办公区及生活区每日通风3 次或4 次,每次大于30 min。地面、台面、床栏以及床头柜使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 次。病人使用后的医疗设备表面使用75%的乙醇擦拭,或者每周擦拭2 次。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固定使用,用后应用75%乙醇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每日3 次;每月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 次。对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感染病人所用的物品专室放置、专室使用,建立台账,做好记录。

3.4 社区联动一体化 医院-社区联动是指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通过相互合作,制订无缝隙的转诊方案,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治疗及护理[7]。医院-社区联动,一方面有助于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社会属性,为家属提供社会支持性服务,减轻照护者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8]。我院与周边辐射的9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及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区域内紧密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实现管理及基本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并于2018 年初搭建了医联体信息化平台,符合下转指征的出院病人,病房与社区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转诊,与签约的家庭医生团队交接,由团队内的护理小组建立延续性护理档案,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定期进行随访[9]。以前,医院与社区的联动仅限于双向转诊,强化管理后,对于需要专科护理操作的病人,可以通过平台预约护士下社区会诊,保证病人连续性健康管理。有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于社区[10],一方面与人口老龄化,病人反复住院或居住于养老机构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社区医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的薄弱。科室与社区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讲座、联合实操演练,提高社区医生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医院-社区的联动。

4 小结

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合理配置人力,实行分层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11]。通过“四化一体”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3.3%下降至9.1%,抗生素使用人次下降,使用天数缩短,抗生素使用强度明显下降。本研究显示,强化护理管理一方面使医院感染防控取得一定成绩;另一方面降低了老年住院病人整体医疗费用。今后病区管理可以借鉴,强化管理措施常态化,严格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病人防控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谁是病人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住院病人
基于住院病人的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分析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