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绍辉,李娟娟,王银燕,雷晓芬
(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ICU 病人病情危重,心电监护在动态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及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一次性电极片作为连接病人与心电监护仪的医用传感器在ICU 中广泛应用,但由于一次性电极片上芯头是由银/银氯化物制成[2],周围有黏合剂,病人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皮肤损伤。据报道,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26.0%~76.8%,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为接触性皮炎[3-5],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的则出现表皮松解,甚至皮肤坏死[6]。损伤引起疼痛、感染、伤口面积增大、伤口延迟愈合,增加了医疗成本。目前,关于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指南及标准[7-10],且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前期已对ICU 病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量表,对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预防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具有物理与生物双重抗菌机制及局部免疫促进修复再生、止血止痛,并且使用方便,价格较低等特性[11],本研究探索性地将其应用于一次性电极片所致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中,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因使用一次性电极片所致接触性皮炎病人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本人或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病人入住时电极片粘贴部位皮肤良好但在住院期间出现接触性皮炎;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排除标准:年龄<18 岁;在入住前已存在一次性电极片相关性皮肤损伤者;皮肤损伤的类型为非接触性皮炎者,病人及家属不愿意配合者及对壳聚糖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中,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皮肤损伤面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洗皮肤损伤处及周围皮肤,然后涂抹碘伏,8 h 1 次,护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皮肤损伤处及周围皮肤,然后喷涂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每次用量以能够覆盖皮肤损伤处为准,喷口距患处5~10 cm,8 h喷涂1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2.2 质量控制 对ICU 护士进行一次性电极片致皮肤损伤相关知识培训,并将观察电极片处及周边皮肤情况纳入护士的日常交接班中,以便及时发现皮肤损伤并对皮肤损伤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由研究者及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共同确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2.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皮肤损伤程度、BMI、治疗效果、单次操作所用时间、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病情的严重程度。皮肤损伤程度的判断标准依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标准[12]。阴性(-):无皮肤反应出现;可疑(±);弱阳性(+):出现轻度红斑;强阳性(++):表现为浸润、红斑及少量丘疹;极强阳性(+++):出现明显的水疱、丘疹和浸润。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为瘙痒消失或基本消失,无渗液,且红斑、丘疹消退≥60%;有效为瘙痒减轻,无渗液,红斑、丘疹消退21%~59%;无效为瘙痒、渗液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红斑、丘疹消退≤20%[13]。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采用Waterlow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总分≥10 分危险;≥15 分高度危险;≥20 分极度危险。病情的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CPS)],理论最高值为71 分,≥15 分病人为重症,15 分以下为非重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皮肤损伤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皮肤损伤程度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单次操作时间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单次操作时间比较(±s) 单位:s
表4 两组单次操作时间比较(±s) 单位:s
注:t=-8.299,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14.88±6.20 24.60±8.36例数50 50
3.1 ICU 病人易发生电极片相关性皮肤损伤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72±6.09)分、(16.68±6.23)分,易受低蛋白血症、循环不稳定、辅助呼吸和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抗凝剂等药物的影响[3],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易损性增加。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分别为(23.96±4.99)分、(22.88±5.88)分,皮肤均处于极度危险状况中。同时,ICU 病人住院时间及心电监护时间均较长,发生一次性电极片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加之ICU 很多病人意识不清或处于镇静状态,病人皮肤感知力下降或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且目前临床应用的电极片不透明,不利于护士观察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病人发生皮肤损伤的危险增加。
3.2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一次性电极片致皮肤损伤效果 据报道,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主要处理措施为涂抹碘伏、抗生素及激素[14-16]。应用抗生素及激素虽然治疗效果好,但副作用较大,且有明显的禁忌证及较多的注意事项,其临床应用较为复杂,在本研究中心应用较少。碘伏治疗因取材方便,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适用范围广,成为临床护士常用的治疗措施。因此,本研究将碘伏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吸收创面分泌物,并可保持创面湿润,符合湿性愈合理论,能够加速创面愈合[17]。且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能够形成一层分子级保护膜,隔离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同时具有物理及生物双重抗菌机制,能够杀灭病原微生物,可避免感染对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18]。国内多项研究表明,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Ⅰ类切口、Ⅱ期压疮中,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19-21]。本研究观察组应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一次性心电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有效率达100%,疗效较好。
3.3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具有临床实用性 涂抹碘伏治疗,护士需要取用棉签、蘸取碘伏、给病人小心涂抹等过程,应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护士直接喷涂即可,操作简便,用时较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单次操作所用时间为(14.88±6.20)s,对照组单次操作所用时间为(24.60±8.3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天然多糖,其主要来源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高达100 亿吨,价廉易得[22]。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使用方便,性能良好,护士操作时间短,优于碘伏治疗效果。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验证其有效性。由于ICU 病人病情平稳后即转回原科室,使一次性电极片致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受到影响,且病人来自全院不同科室,追踪随访较为困难,未能完整地观察到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痊愈时间及皮肤愈合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