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娜
(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50;2.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天津 300204)
在新媒体的助推之下, 公众获取舆情、 传播舆情的途径层出不穷。 这使得公众在充分获得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同时, 也造成了舆情环境的复杂化与模糊化。 一些紧跟社会热点、 关乎公众利益、 标注新闻热词的新闻事件, 由于初期舆情发声的不规范, 新闻事实被部分或全部扭曲, 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漩涡中, 事实真相最终脱颖而出, 使得舆情出现了逆转、 倒戈的态势。 换言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舆情反转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使得“政府应对社会危机事件的媒体变数日益增大, 缩短了危机酝酿和爆发的时间”[1], 从而引发了媒体的信任危机。 作为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重要载体, 多模态话语是多种符号资源协同作用并形成合力的共同结果, 对媒体话语的意义建构和形象塑造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因而, 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图、 文、 音、 像等符号资源, 以事实为依据, 以还原真相为导向, 建构求真务实、 谨言慎行的媒体形象迫在眉睫。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理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 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欧图勒、 克瑞斯和范柳文等。 他们认为话语是居于社会之中关于客体的实践形式, 而多模态话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符号模态进行交际的话语。 如果说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是社会语境中的符号成分, 那么, 克瑞斯和范柳文更加详细地界定了这些符号成分。[2]188诚然, 除文本之外, 多模态话语还囊括了图像、 图表、 音乐、 颜色、 版式等复合话语, 或者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3]换言之, 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共同实现的,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所有的模态符号都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 孤立地研究一种符号模态不能解释话语的全部意义。 在社会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首要条件是超越语言, 也就是多种符号体系协同发展。[4]可见, 媒体话语的多模态化, 不仅改变了当代话语的内部结构和语义特征, 与此同时, 也对社会权利关系、 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克瑞斯和范柳文的《阅读图像》(ReadingImages)[5]119中, 他们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拓宽到视觉模式[6]69, 创建了以“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互动意义”(interactive meaning)和“构图意义”(compositional meaning)为核心内容的分析视觉图像语法框架, 奠定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操作层面上, 学界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多符号系统混排的情况下意义是如何得到诠释的”[7]。 简言之, 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是通过各个符号系统协同实现, 而图像意义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2017年8月20日下午, 网友@潞璐love 发微博称他在张北草原天路“被骡子远距离碰瓷”[8]。 网帖称, 周日上午当事人在张北草原天路骑摩托车游玩时, 被当地一位大爷以吓到自家骡子为由, 索赔1万元, 并晒出事故处理过程中骡子主人拒不配合, 席地而坐拦住警车照片(图 1)。 消息一出, 瞬间引发了网络热议, 舆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自称为“受害者”的游客。 8月22日下午, 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网传“骡子讹人”事件的情况通报》, 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骡子讹人”事件实为骡子被游客追逐致伤, 图 1、 图 2 和图 3 为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在情况通报中所使用的图片[9]。 在此次舆情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 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如: 北京青年报以“‘骡子讹人’当事人:说我讹钱?哪有拿牲畜取乐的”为名, 做了封面报道[10], 新浪、 网易等多家网络媒体相继转载[11]。 图 4 为在舆情发展的过程中, 网友上传的“闹事”现场图片。[12]
图 1 网友@潞璐love微博中“被骡子碰瓷”的闹世现场图片
图 2 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在情况通报中所使用的图片之二
图 3 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在情况通报中所使用的图片之三
图 4 热心网友上传的"闹事"现场图片
根据克瑞斯和范柳文对图像再现意义的分析, 其主要是指再现了图像中人物、 地点和事件之间的交际关系或概念关系。 此外, 为了区分叙事性再现与概念性再现, 他们提出了“向量”的概念, 即只有叙事性再现存在向量。[5]119
据此可推断, 无论是网友@潞璐love 微博上的图像(图1), 还是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上发布情况通报中所使用、 并被媒体相继转载的图像(图1、 图2和图3), 以及网友上传的“闹事”现场图像(图4), 都存在着一定的向量关系。 在图1中, 存在两个向量关系: 警车内驾驶员(协警张帅)与双方协商, 骡子主人的母亲面向警车, 席地而坐; 图2的向量关系体现在骡子主人及出警的协警张帅一致朝向受伤的骡子, 再现了对骡子伤情的关切; 图3的向量关系可以通过图像中的两个箭头体现, 一方面骡子放养的地点发生了改变, 另一方面骡子的后腿伤势比较严重; 图1与图4的向量关系有重叠之处, 均为协商, 但不同的是, 图4中骡子主人的母亲坐在警车旁向协警张帅以及围观的人哭诉。 由此可见, 引发这场舆情闹剧的关键因素之一, 便是网友@潞璐love 微博上的配图(图1)所再现的意义。 而图2、 图3和图4再现的意义则为舆情反转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 图像具有构建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的特定关系, 即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构建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复杂、 微妙的关系, 也可以表示观看者对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3]构成互动意义的四个要素分别为: 接触、 社会距离、 视角和情态。 其中, 每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图像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 从图2、 图3中可以看出, 表征参与者协警张帅与骡子主人都没有直视观看者, 因此, 他们不存在“接触”关系, 反之, 这两幅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一致关注的对象为受伤的骡子, 因此, 它们均属于“提供类”图像, 提供的是骡子受伤的图像事实。 其次, 从“距离”的角度考虑, 拍摄四幅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时, 均用了中长镜头, 呈现了人物的整体形象, 由此可见, 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 而非个人关系, 这与此次舆情事件的性质相符。 最后, 在“视角”方面, 根据克瑞斯和范柳文对图像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图像采用正面的水平角度, 表明观看者属于图像世界的一部分, 图像采用倾斜的水平角度, 暗示观看者不属于图像世界。[5]119不难看出, 以上四幅图像均采用了正面水平角度。 根据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上发布的情况通报, 图2和图3的观看者可推断为目击证人村支书李江, 或骡子主人的亲属。 图1首次出现是在网友@潞璐love 微博上, 因此, 图像的观看者为涉事网友。 图4按照网友描述应为事故处理现场的旁观者。 无论证人、 亲属、 闹事网友或旁观者, 均为此次“骡子讹人事件”的观看者。 从各方提供的图像资料可以知晓, 在此次“骡子讹人”事件中, 其立场是截然不同的。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 图像的构图意义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信息值、 取景和显著性。 图像中不同的位置对应了不同的信息值, 从左到右的位置结构, 构成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信息结构, 已知信息是常识性的, 或显而易见的, 而新信息则是有问题的、 可争议的; 由上至下的构图结构, 传递理想到现实的信息结构; 从中心到边缘的图像结构, 形成重要到次要的信息结构。 而图像的显著性指的是图像元素对观看者注意力的吸引程度有所差异, 影响图像显著性的图像元素包括: 前景背景、 尺寸大小、 色彩色调等。
从图像信息值的角度看, 图 2 左侧为受伤的骡子, 是已知信息, 右侧为民警与骡子主人, 构成得知受伤事实后检查伤势的新信息。 图3中, 左侧是骡子主人牵着受伤后的骡子, 暗示主人已经了解骡子伤势, 但骡子受伤后左腿已瘸, 很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此为新信息。 图1与4中, 左侧均为民警与双方协商的图像, 为已知信息, 表明警方介入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 图1右侧图像呈现的是席地而坐的骡子主人母亲, 暗示不配合、 不罢休、 不讲道理等未知信息; 而图4中, 骡子主人母亲则是面向周围群众, 其中包括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哭诉自己心疼骡子, 无助、 无奈、 无所适从的场景, 此为新信息。 从图4的构图意义来看, 骡子主人母亲并未有拦截警车的情况, 这为舆情反转提供了重要的图像线索。
在图像的取景和显著性方面, 图2和图3中骡子的取景角度和尺寸大小都占据了主要位置, 成为两幅图像中最显著的表征参与者; 图1和图4中从取景角度来看, 共有两个显著信息: 协商与哭诉。 不同的是, 图1右下角只有骡子主人的母亲一人被置于图像的前景位置, 背对镜头, 所占尺寸比例远远大于其在图4中所占比例, 成为图像中最凸显的表征参与者, 背对的角度则暗示对抗与不服从。 而图4取景角度则明显区别于图1, 骡子主人的母亲侧坐在地上, 似乎在倾诉, 面部表情悲伤, 此外图4还涵盖了包括小女孩在内的五个旁观者, 他们或同情、 或困惑、 或关切, 为倾诉者提供了自证清白的线索。
图像意义的表达是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带有显著的个人或机构意识形态特征, 在彰显立场的同时, 甚至影响和支配受众。 因而, “图像作为一种话语形式, 也在再现事件的同时参与社会实践和构建新的权力关系”[13]112。 在经济全球化、 信息多样化、 舆论个性化的大背景下, 舆情传播的途径早已不再局限于报纸、 杂志、 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微博、 微信、 博客、 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 这些或带有个人意志, 或彰显机构特征的舆论发声者无一例外地诠释了话语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从“骡子讹人”事发之初, 网友@潞璐love首先通过微博发声, 并附上骡子主人母亲“拦车照片”(图1), 主观上存在误导舆论的意图。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盛行的当下, 这种以偏概全、 扭曲事实的自媒体新闻屡见不鲜, 这种信息处理的模糊化方式迎合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模式, 满足了受众网络围观的心理需求。 与此同时, 也使公众舆论误入歧途、 造成了媒体公信力的缺失。
张家口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网传“骡子讹人”事件的情况通报》, 附带三张图像。 两张图像(图2、 图3)为证实骡子受伤属实, 且伤势严重。 第三张图像(图1)引发网络热议的“拦车照片”, 在此处为辟谣之用, 这些图像为舆情反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 “意识形态是社会现实的表征, 反之, 社会现实的建构与权利密切相关, 是意识形态的过程”[14]36。 微博平台归属新媒体的范畴, 但张家口市公安局具有执法机构的典型特征, 其话语传递的信息也应彰显公平、 公正、 公开, 其官方微博的情况通报维护了法律威严, 真正做到了政务公开, 彰显了依法治国方针政策下法制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正如李站子所言, “意识形态贯穿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中, 对语义的意识形态动因的考量除了从语义上看, 还要关注意义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分布”[15]。 在此次舆情反转事件中, 网友上传“闹事”现场全景图(图 4)还原了事发现场的真实情况, 推翻了舆论一边倒的主观臆测, 使受害方的形象从“讹人、 抗法”转变为“无助、 无奈”。 这体现了法治社会中, 公众立足事实、 追求真相的主流意识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 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 却始终未见此图像, 或类似还原事实的其他图像。 媒体机械地转载新闻报道, 但求效率、 不求真相的行为, 未尽之责, 令人深省。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 媒体像现在这样重要。 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 它就是现实。[16]10模态和媒体的关系归根结底是话语和技术的关系, 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不可分而论之。 同样, 在多模态语篇中, 媒体话语的图、 文、 音、 像等多个符号体系都参与了话语意义的建构, 忽视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正确、 充分地理解语篇的全部意义。 因此, 媒体话语建构应重视多模态语篇意义建构的多功能性, 充分发挥媒体话语对公众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对待热点新闻要快报、 更要慎报, 敢于探究真理, 寻求真相, 把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多处提到媒体传播与话语体系建设, 强调发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 要全面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媒体话语不再是独立的、 碎片化的, 它们在社会实践的网络中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并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媒体形象之建构。 因此, 媒体话语不仅肩负着为民发声、 为民达意的历史重任, 更要立足长远、 放眼世界, 提高媒体话语的传播力、 引导力、 影响力、 公信力, 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模态话语主要是通过多种符号资源在同一语篇中“协同”进而实现意义。[17]也就是说, 文字与图像之间是互补、 互动和互惠的关系, 它们在一定的语篇中协同作用, 依托多模态的话语表现形式, 形成话语合力。 因此, 媒体话语构建与形象塑造对受众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承载者, 应充分认识媒体话语与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不要让弱小的公众群体成为现代社会的失语者, 要将新媒体话语建构在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之上, 以实事为基础, 以求是为导向, 充分发挥媒体话语的舆论导向作用,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