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珠 雷一帆
摘要:当代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党性修养缺乏问题,理论知识薄弱,思想不够成熟、宗旨意识淡薄、锻炼机会不多,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人生观的修养,本文试图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实践阅历四个方面深入探析其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缺乏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大学生已具备入党资格并逐步发展成为党员,但党性修养缺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在自我实践与改造中逐步形成一套价值体系与是非准则等,而党性修养是一个党员重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1],包括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宗旨意识,实践锻炼等,当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修养还不足,甚至逐步淡化,弃之脑后,本文试图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与实践阅历四个方面深入探析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家庭环境没有形成党性修养的有利向导
一个人的家庭状况,包括经济条件,教育环境,家长政治与文化修养程度等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反之则起抑制作用。而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其党性的培养与锻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顺境中成长,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上一代从艰苦年代奋斗而来的人相比,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顺境中成长,没有过多的家庭负担,家庭的经济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缺衣少食,也不需要从小就担负起家庭责任,很多是独生子女,在“蜜罐子”里长大,长辈溺爱,娇生惯养,逐步养成了懒惰散漫的品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中国共产党是从艰苦奋斗中逐步壮大与成就伟业的,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而很多当代大学生党员从小就没有这种精神品质,在发展成为党员后更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无法在服务人民的事业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上克服艰难险阻,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2、“三观”教育不到位,甚至缺失与扭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观念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现阶段部分家长还存在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忙于自己的追求,现学校很多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享乐心理大多来源于此;再者,大部分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能从学校这个门出去开拓更广的路,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压学习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当代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私自我,宗旨意识淡薄[2]。很多党员依旧是拜金享乐,不能勤奋刻苦学习,也不能在服务同学与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展现出责任与担当,很多甚至经不住考验,被逐出党籍。
3、家长文化与政治修养不足,无法从小培养孩子的党员意识。当代大学生的家长普遍缺少高等教育,处于初中水平较多,而高中与大学较少,自身的文化与政治修养不足,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对党的认识不够充分,自身缺乏党性的实践与锻炼,而源于官本位思想,希望孩子能在成年后尽早在学校加入共产党,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成为党员才能当官,但对孩子党性的培养无从下手;部分家长更是不重视孩子的入党事宜,觉得没有用,因此孩子也不重视,入党也是存在功利主义思想,为了找工作,为了考公务员等。没有党性的熏陶与教育,入党动机不纯,使得很多学生党员对党性锻炼与组织生活不重视,在思想上始终不能达到要求。
二、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党员培养与教育的投入
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都是在大学培养与发展起来的,学校应当给予充分的考察、培养与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共产主义者,但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与促进其不断成熟上缺乏投入,无法培养杰出的大学生党员。
1、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决定了大学的主要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成为其主要考核指标,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也多倾向于这几方面,对学生党建工作投入不多,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不够重视,相关研究与顶层设计较少。在具体工作中,主要由学院党委书记、组织员、辅导员负责,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党员总量较大,基层党建薄弱,学生的日常管理就已经应接不暇,若再做深入的党性培养与锻炼就变得比较困难。
2、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党章中明确规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3]。大部分学校可以履行这一基本任务,但对学生党员的学习与教育开展方式较单一,次数较少,多以报告与党课形式为主,相对枯燥,缺乏创新,更多地是把责任与权力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学院在实施过程中也多以开会学习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很多學生都是为了应付考核而去,在学习过程中不积极,不深入。
3、缺乏实践平台,大学生党性锻炼不够。玉不琢,不成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经过充分的锻炼与实践,只学理论而不能在党的各项事业中身经百战是经不住考验的,但目前大学生党员的锻炼平台还不够完善,没有实践的机会与途径,虽然很多高校有社会实践活动,但多以科研为主,而且为期较短,多集中在暑假,锻炼不够充分。目前,基层党组织多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党日活动,活动也相对单一,不够系统与完善,从学校到基层党支部都没有形成一个党员实践平台,使得少部分学生党员只能自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提升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
三、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当前,国内国外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出现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取向呈现多元化;市场需求导向,使得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的开放自由也使得很多社会不良风气渗透到大学生中来,这些都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1、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在交流与引进中逐步开放多元,中国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追求多样化,崇尚个性与自我,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参与政治的热情及政治敏锐性与以往相比明显弱化[4];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有西方国家企图利用文化侵略来攻击中国青年的思想领地,敌对势力更是制造舆论与事件诽谤中国政治与中国共产党,这对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及理想信念产生巨大影响,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政治理念淡化,甚至开始怀疑。
2、就業严峻,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迫切,同时又出现求职竞争激烈的局面,随着学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近一两年来达到高峰期,更使得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为找到满意的工作在保证基本的学业成绩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很多人认为党性修养的高低对就业尤其是对进入企业来讲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愿花时间顾及他人与集体,也不注重党性修养的锻炼与提升。
3、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与腐蚀。大学文化有自由、包容与开放的一面,学校在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多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使得很多社会不良风气渗透进来,由于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探索时期,思想还尚不稳定,缺乏历练,容易受到影响,当前很多大学生党员沾染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的风气,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党性
修养,使得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消失殆尽。
四、实践少,阅历浅,自我改造不彻底不坚定
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决定了其成长与自我改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虽然时代赋予其使命与责任有所改变,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与优良传统还需要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传承与发扬,但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与实践少,在学校这个象牙宝塔里读书学习,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自我改造过程中就很难有切身的体验,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容易成为墙头草,立场不坚定,根源在于对很多问题没有切身感受其中利害冲突与重要的影响,无法把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深刻理解与内化;而在少数的社会实践中很多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完成,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抱怨,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信念,自我改造地不坚定不彻底,党性修养逐步淡化甚至丧失。
参考文献:
[1]王清兰.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简论[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49-50.
[2]刘强.基于家庭微观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纵横,2008,23(5):151-15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Z].2012-11-14
[4]宋珺,张慧芬,陈小立.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难点和途径[J].教育理论研究,2011,24(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