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 宋青励
摘要:目前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上的“不敏感”、思想上的“不坚定”、作风上的“不扎实”、心态上的“不健康”等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尤为迫切和重要。延安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党性修养,包括以坚定理想为核心的政治修养、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修养、以人民情怀为核心的作风修养、以乐观主义为核心的心态修养四个方面。发挥延安精神在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作用,需要挺起“硬脊梁”,以严抓基层党建克服政治上的“不敏感”;守好“总开关”,以理想信念教育克服思想上的“不坚定”;练就“铁肩膀”,以永葆人民立场克服作风上的“不扎实”;培养“真本事”,以勤学实干之风克服心态上的“不健康”。
关键词:延安精神;党性修养;大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1-0140-0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延安战斗十三年,领导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固基石,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艰难险阻和血腥斗争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其基本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进一步凸显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价值。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其中全国学生党员人数为306.7万[1],“95后”“00后”大学生党员逐渐成为党员队伍里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党员受教育水平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队伍的主体力量。然而,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还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基本理论知识欠缺、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尤为迫切和重要。延安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是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对延安精神内容的“再学习”,可以从党的这段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通过对延安精神价值的“再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提供思想指引和路径指南。
一、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之一就是切实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由其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意义铸成了其特有的党性,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铁的纪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翻看百年党史,从嘉兴红船的十三位党代表到如今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党性修养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当前,我们正昂首阔步地迈向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尽管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延安精神这一“传家宝”永远不会过时[2]。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更要缅怀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岁月,坚守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抱负,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大势,只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未来才能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党员队伍[3]。
二、延安精神中蕴藏的党性修养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基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旋律。从战争时期到和平时期,从民族解放到民族复兴,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延安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进之路,又如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成长成熟。延安精神中蕴含着政治、思想、作风、心态等多方面丰富的党性修养。
(一)以坚定理想为核心的政治修养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坎坷峰回路转,最终胜利抵达陕北。这条革命之路可谓雄关漫道、险象环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其中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曲折,遭遇怎样的风险挑战,即便是流血漂橹、马革裹尸,共产党人都没有任何的犹疑或动摇,心怀共产主义理想执着向前。正是在培育理想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延安去”就是那个时代青年人发自肺腑的呼唤和强烈的热望,更有无数革命志士立下“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誓言。理想信念的向心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无数热血的年轻人,激励着他们从四面八方和世界各地聚集在革命圣地——延安。1936年6月到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他曾这样描写延安见闻:“在那些献身于他们认为完全正义的事业的人们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实际上,这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和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时刻不忘提醒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使革命事業在困境中依然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修养
延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的毛泽东写下校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这是对思想路线的明确指引,也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党性要求。延安十三年,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就是靠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造就了西方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难以置信的”伟大成就[5]。从井冈山到宝塔山,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在不断丰富。毛泽东在1942年2月8日延安干部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中讲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句话的内涵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讨论甚至论战,中间也出现过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但最终,党中央没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6],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开展革命工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八路军采取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坚持持久抗战和敌后作战,把日寇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法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实事求是不仅是延安时期我们所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更是马克思主义最具特色的品格,在任何时候都闪耀着真理之光。
(三)以人民情怀为核心的作风修养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时处处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举行活动给延安当地的老人集体祝寿。从1940年起,国民党军队封锁了陕甘宁边区,面对几乎断炊的财政经济危机,老一辈领导人带头开展大生产运动,用自己的补贴救济困难群众,同时在边区积极施行新政,破解民生困局,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生活状态;1947年,面对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大举进攻,中共中央随时都有被追击的危险,党中央领导同志坚决不抛弃群众,而是转战陕北坚持斗争,最终收复了延安。陕北的十三年间,中共中央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在人民情怀的感召下,陕北老乡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更加拥护,参军支前的意愿更加强烈。据统计,延安时期,中共党员的数量由1937年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1947年底的270余万人,人民军队数量由1937年初的9万多人发展到1945年的130多万人,有力地支援了革命事业。
(四)以乐观主义为核心的心态修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们党的事业是从延安出发真正走向胜利的。在延安时期,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恶劣艰苦的自然条件,随时随地都可能流血牺牲,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党人带来了勇气和决心,带来了自信和乐观,铸就了坚强意志、视死如归的传奇。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2年,日本法西斯在“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下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极端残酷的大扫荡,在这样看起来难以应对的形势下,毛主席告诉全党“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党中央先后制定和实行了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收到显著成效。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就国内形势做出判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定,对人间正道的坚信,对艰难困苦的无畏。这一论断在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人民和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综观党领导的28年浴血奋战,从井冈山时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到长征时“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到解放战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透露出的都是这种坚定乐观、勇敢执着、光明磊落的革命品质。哪怕在1947年放弃延安转战陕北,被胡宗南率领的国民党部队追击距离只有十几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是一种以乐观主义为核心的心态,一种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创造了无数以弱胜强、惊天动地的战争奇迹。
三、延安精神对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启示
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是大学生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在党组织教育引领下,通过学习、实践和思考所进行的自我完善,是把党的性质内化为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具体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每个支部、每位党员。”党员作为党组织的细胞,细胞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肌体的正常运行,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目前在大学生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党性修养提升的问题倾向,亟待引起关注与解决。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务和思政工作者应该把延安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内化其中蕴含的党性光辉,填补大学生党务知识的空白,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一)挺起“硬脊梁”,以严抓基层党建克服政治上的“不敏感”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可能改变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不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马观花,对党的理论知识把握浅尝辄止,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淡薄,甚至认为过组织生活是“给基层增加负担”“搞形式主义”“耽误时间”,这些错误思想观点是大学生党员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永恒的生命线,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和管理党员、锻炼党性的最重要平台。政治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党员素质,党内政治生活也关乎党性修养。要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实践性,以严肃的组织生活锤炼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过好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生日”,强化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提高党性觉悟,夯实思想根基,强化共产党员的组织观念、道德品质,使党建工作从“虚功虚做”到“虚功实做”再到“实功实做”,并以“实事求是”培育創新思维,激励党员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让每个大学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二)把好“总开关”,以理想信念教育克服思想上的“不坚定”
“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于党员个人而言,更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由于少数高校在党员发展质量上把控不严格,轻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入党动机及培养教育过程的深入考察,出现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有功利化倾向和方便就业等考虑。入党前和入党后表现“两张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没有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在言行举止上与一个党员的身份不相符,还没有在思想上加入党组织,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政治上、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对于大学生党员应驰而不息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大学生党员在精神上“补足钙”,掸除思想上的灰尘。应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互补带动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常学常新,推动大学生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形成新思想“学起来、研起来、传起来”的良好氛围。
(三)练就“铁肩膀”,以永葆人民立场克服作风上的“不扎实”
受到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种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党员存在作风漂浮的情况,表现为生活好逸恶劳、铺张浪费,内心崇拜权力和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群众,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大学生党员干部中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官僚化、行政化倾向。要教育大学生党员树立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以一颗谦虚与感恩之心深入基层投身实践,诚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心里始终想着人民群众,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融入人生目标;要教育大学生党员树立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劳动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对现实问题做出思考、探索和解答,在劳动历练中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长才干,把自己锻造成烈火真金。
(四)培养“真本事”,以勤学实干之风克服心态上的“不健康”
大学生党员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良风气影响,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着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着“自我设计”,有一味追求成绩和荣誉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早在梁家河插队时期,他就带领当地村民开办铁社、打坝淤地、打井灌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习近平一路走来的最好概括和写照。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的诸多成就,更是離不开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勤学笃行创造价值,实干奋斗成就人生,应教育大学生党员对照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学习坦荡无私的光辉品格,形成健康正派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做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以勤学实干的行动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冲击,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光明日报,2021-07-01(2).
[2]刘静.延安精神与统一战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1.
[3]李荣珍.从百年党史看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J].档案,2021(10).
[4]时啸鸽.延安精神的民主意蕴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8(6).
[5]郭德宏.永恒的延安精神[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83.
[6]崔景明.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兼谈大学生传承延安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万千(1989—),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政办公室正科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宋青励(1993—),女,汉族,天津静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