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宝干河煤矿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技术

2020-09-11 02:44:20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卷锚索锚杆

杨 沛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600)

随着煤矿大型综采设备的应用,工作面切眼宽度很多已达到7 m以上,大跨度切眼对于支护方法和支护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传统支护方式无法满足综采工作面开切眼断面大、跨度大等支护问题[2-3]。为解决大断面掘进巷道支护困难问题,本文以霍宝干河煤矿2-105工作面切眼为研究背景,对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技术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霍宝干河煤矿目前开采2号煤层,煤层厚度3.32~8.80 m,平均4.2 m。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顶板多为K2灰岩和砂质泥岩,泥岩多为伪顶。砂质泥岩抗压强度4.2~18.4 MPa,平均11.3 MPa,抗拉强度0.22~0.39 MPa,平均0.31 MPa。底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粗砂岩,砂质泥岩抗压强度6.4~8.7 MPa,平均7.5 MPa。

2-105工作面位于井下一采区的左翼,西北侧为F13断层,西南侧为一采区三条大巷,东北侧为小河村保安煤柱边界,东南侧为下张端断层。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回采巷道沿煤层走向布置,推进长度为817 m。切眼为矩形巷道,巷道净宽7 000 mm,净高2 700 mm,沿煤层倾向布置,长度为205 m,沿2号煤层顶板施工。

图1 2-105工作面空间位置

2 工作面切眼围岩变形破坏情况

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掘进30 d内,巷道顶板出现下沉,两帮收敛变形,通过井下现场对切眼巷道已掘段(0~100 m)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如下:

1) 顶板破坏情况。由于切眼巷道净面积为18.9 m2,为大断面巷道,在切眼巷道52 m处最大顶板下沉量达580 mm,严重威胁了矿井安全生产,切眼顶板个别锚索失效;32 m处局部锚杆被拉断,顶板局部有明显的网兜现象。

2) 两帮破坏情况。在切眼掘进30 d内,两帮变形量稍小于顶板下沉量,最大两帮变形量位于切眼巷道65 m处,达520 mm,其中右帮变形量为250 mm,左帮变形量为270 mm,两帮变形问题亟待解决。

3 工作面切眼顶板分区支护控制方案

针对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掘进期间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决定采用锚网索+单体液压支柱补强支护方案。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切眼净宽×净高=7 m×2.7 m,巷道掘进采用二次成巷,一次掘进宽度4 000 mm(一次掘进时将2根锚索都支护上),二次掘进宽度为3 000 mm。由于采用二次成巷,在一次掘进和二次掘进的内帮侧,需采用可切割玻璃钢锚杆。巷道顶板支护的施工工艺为掘进—打掉危岩出煤—临时支护—钻顶板支护锚杆孔、清孔—安装树脂药卷和锚杆—用锚杆机搅拌药卷至规定时间—停止搅拌并等待60 s左右—上螺母—安装其它顶板锚杆。

1) 顶板支护。顶板布置8根锚杆,规格为D20 mm×2 000 m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一切眼锚杆间距900 mm,二切眼锚杆间距950 mm,排距为1 000 mm,在切眼中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采用高强锚杆螺母M24,配合高强度万向球和1010尼龙垫圈,采用高强度拱形托盘,尺寸为150 mm×150 mm×10 mm,拱形不低于36 mm;采用1支MSCK2335和1支MSK2360树脂药卷锚固,锚固长度为1.2 m;锚杆预紧力矩为300 N·m,锚固力为130 kN。锚索采用D17.8 mm、长7.3 m的1×7股的高强锚索,间距为1 500 mm,与锚杆交错布置,锚索一排布置3根,排距2.0 m;采用1支MSCK2335和2支MSK2360树脂药卷锚固,锚固长度为1.5 m;锚索托盘为300 mm×300 mm×16 mm的高强度托盘,配套高强度万向球、锁具,锚索预紧力应≥200 kN;钢筋托梁采用D16 mm的圆钢焊接而成;采用成品10号镀锌经纬网护顶,用16号铅丝联接,双丝双扣,绑扎间距不大于100 mm。

2) 巷帮支护。帮锚杆规格为D20 mm×2 000 mm玻璃钢锚杆,每帮3根,间排距1 000 mm×1 000 mm,采用塑料托盘及配套木托板,托板尺寸为300 mm×150 mm×50 mm,采用1支MSCK2335和1支MSK2360树脂锚固药卷锚固,锚固长度为1 200 mm,采用3 100 mm×1 200 mm的塑料网护帮,用16号铅丝联接,双丝双扣,绑扎间距不大于100 mm。

分区支护锚杆、锚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板、巷帮分区支护锚杆、锚索布置(mm)

4 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板、巷帮分区支护效果,在工作面切眼120 m处布置1个测站,间隔60 m布置另1个测站,观测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每隔2 d观测一次,观测周期为32 d。切眼围岩随时间位移量、变形速率如图3、图4所示。

图3 测站围岩随时间位移量

图4 围岩随时间变形速率

由图3、图4可知,2-105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围岩变形速率在前10 d变化较大,在掘进第10 d时顶底和两帮围岩变形量最大,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65 mm和125 mm;在掘进10 d后变形速率开始趋于稳定,直至为零,最终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165 mm左右,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25 mm左右。说明切眼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支护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药卷锚索锚杆
一种工业炸药智能包装线关键设备的设计
一种大药卷工业炸药智能包装系统的研制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52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2021年10期)2021-10-11 07:06:12
切开法和排水法在乳化炸药密度检测中的对比
广州化工(2020年18期)2020-09-28 06:46:14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山东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4:56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高边坡锚杆支护的运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