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舒欢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身体的保养以及健康的问题。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或者耐力等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型体育运动,对于基于身体素质视角下技工院校学生啦啦操开展策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身体素质;技工院校;啦啦操;策略探究
引言: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速度素质指的就是人们在单位的时间内完成的运动的次数以及身体快速反应的能力;力量速度表面意思就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强与弱;耐力素质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抗疲劳能力,就比如在跑步的时候,一个人坚持的时间越长说明这个人的耐力素质越高;灵敏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变化的外界环境中做出的灵敏的反应;柔韧素质主要是讲一个人身体的柔韧性的好坏。
1 啦啦操的特点
啦啦操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里,最初只是一项呐喊助威的活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项目凭借团队、时尚、活力的项目特性风靡全国各地,目前啦啦操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多种元素,啦啦操分为两大类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每年全国有各类的啦啦操比赛,在国际幼儿青少年群体中已呈爆发趋势。
2 在啦啦操训练中注重柔韧素质的锻炼
啦啦操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考验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运动,只有一个人的身体越柔韧力量越好,那么她跳出来的啦啦操才最活泼最好看。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啦啦操中的动作会特别考验身体的柔韧性。如果,学生们的身体的柔韧性不好的话,那么他们在做一些幅度十分大的动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受伤。所以,为了避免以及减少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受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的时候,要充分的热身,更要十分关注学生们的身体柔韧性的锻炼与练习。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时,每一节课都会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训练学生们的柔韧素质。教师往往是通过要求学生们做一些动作来提高他们的柔韧性。比如:要求学生们将双腿并拢,伸直他们的两只手臂,然后弯腰,将伸直的手臂向着脚尖的位置压。或者教师会要求学生们做一些正踢腿的动作,围着操场正踢腿走一圈以及高压腿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的反复练习,学生们的柔韧性会有很大提高。
3 在啦啦操训练中注重灵敏素质的锻炼
我们都知道啦啦操都是一项集体项目,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行动。所以,训练当中非常重视运动远门动作的一致性,这样才能给观众们以美的享受,如果,啦啦操队员的动作十分地混乱,那么这可能就意味着这些队员的凝聚力不够,他们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用力,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够给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儿,而且很可能使运动员们泄气。但是,一个完整的啦啦操的动作往往很多,队员在一起跳的时候出错也是难免的,如果想要让观众们看不出来出错的地方,这时候就十分地考验队员们的灵敏素质了。如果他们的灵敏素质很高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随机应变与其他队员的动作重新保持一致。所以,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时,对于啦啦操队员的灵敏素质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的时候,通过进行“冲刺-退跑”的活动来对学生们进行灵敏素质的训练。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在操场上直线放置了五个障碍物,他们之间的间距大致一样,并且这几个障碍物上已经编上了号码,分别为“1,2,3,4,5”教师要求同学们起始都站在编号为“1”的障碍物旁边,然后听老师发布起跑的口令,讯速地跑到编号为“3”的障碍物的位置,然后立即返回跑到编号为“2”的障碍的位置,然后再迅速转弯,跑到编号为“5”的障碍物的位置,然后原路返回到编号为“1”的障碍物的位置。这个活动通过考验学生们在听到老师发布“起跑”的口令时是否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并发出跑的动作,以及在跑的过程中急转弯时候是否能够快速而不摔倒来考验学生们的灵敏素质,并且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们的灵敏素质。
4 在啦啦操训练中注重耐力素质的锻炼
展示完一個完整的啦啦操往往需要不短的时间,这时候就十分考验队员们的耐力了。如果,队员们的耐力素质很差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在表演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力气了,这对于一个优秀的啦啦操队员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因为,他们一旦没有力气了,就很难把啦啦操的活力完全地展示出来,甚至还会忘记动作。所以,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时,要特别注重对于他们耐力素质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的时候,每节课上课的时候,都会让学生们慢跑几圈,并且随着课程的深入,上课要求跑的圈数会越来越多。通过跑的圈数的不断地增多,使学生们的耐力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身体素质视角下技工院校学生啦啦操开展策略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03) .
[2]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3] 王海波.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