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金银器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10 00:55汪刘智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银器

汪刘智

摘要:唐朝时期道风仙学以强劲之势横扫过大唐帝国,饵服丹药成为了唐人竞相追逐的时尚,金银器作为煮炼存放丹药的常备之物,也就成为了帝王为首的唐代上层社会人士广为需要的用具,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银制造业在唐代的迅速发展。因此唐代金银器可作为唐朝工艺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一方面继承传统吉祥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外来文化即是一长安为中心的唐代与西域乃至周边诸如印度、日本各国文化交流。本文主要就唐代道教金银器的纹样与器型来探述其对于传统文化与粟特文化的学习传承及其对于后世之影响。

关键词:金银器;传统吉祥文化;西域文化

一、唐代道教金银器的产生背景

金银器是指以金属金或银加工制成的器物。在广义和狭义上有不同的概念。广义的金银器泛指用金银制成的一切物品;狭义的金银器是指用金银制作的器皿和饰物。由于制作金银器的价格昂贵。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作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长时间为皇室贵族所专用,平民百姓无权也无力问津。唐朝时期,皇帝崇奉道教,有意抬高道教的地位,并借助它巩固统治、神化皇权。使用金银器可以长生不老这一说法更加助长了整个社会使用金银器的风气。從而道教的推崇为金银器的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时,随着两种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两种不同的文化渗透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金银器就在其中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渗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官方的贡献和赏赐。为了保持与大唐的友好关系,常以金银器作为礼物上贡与唐朝统治者。作为回礼,唐代统治者也经常以金银器赏赐给各民族。另一种则是通过民间贸易,主要指在唐代长安西市的商贸交易活动。金银器作为文化载体通过频繁的贸易流通于当时中外各国,成为文化交流中的典型器物。并且多方面文化糅合促使金银器得到更多的发展。

二、传统吉祥文化在唐代道教风金银器上的“语言”

中国传统符号在器物中主要变现在器型和纹样两个方面。在笔者看来,中国的传统符号讲究“吉祥”。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在唐代道教风金银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切的符号都是为了将“长生”的意蕴传递到使用者的内心。让皇权贵族相信使用金银器便可长生。

(一)以仿生型言吉意:唐代道教风金银器型的表达

唐代道教风金银器作为实用器物,需要满足生活实用,观赏陈设等基本功能。但也因自身独特的价值因素,让金银器超出了自身实用性。为了让皇权贵族在使用时感受“使用金银器可长生”的蕴意。从而使得唐代道教风金银器在器型上充分的体现“吉祥长生”的文化意蕴。

观察比较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龟纹桃形银盘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可以发现,两件唐代金银器皆采用了仿生设计,是以“桃”的形状设计器型。桃子是传统吉祥符号中重要的题材与物象之一,桃本來是-种常见的水果,桃和桃木在神话的语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巫术意义和功能,其巫术意义在接受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放大。在吉祥文化中,桃的意象是神异的仙果,如蟠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太平御览》九六七卷引东方朔《神异经》云:“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三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1]《神异经》中的这句话意思是:“东北方有一棵树,高五十丈,它的叶子长八尺,宽四五尺,它的名字叫做桃。它的果实直径为三尺三寸,果实中有小的桃核,吃了桃的果实后让人长寿。”故以仿生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金银器制作中常用的手法。

(二)以纹样语祥蕴:唐代道教风金银器纹样的表现

同样是观察比较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龟纹桃形银盘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可以发现,两件唐代金银器是以“龟”和“狐”作为装饰纹样。

在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中,在盘底两桃中心处锤出一对相向而行的狐狸,两狐互为顾盼,神态生动活泼。双狐周身饰鎏金,在光洁锃亮的银盘映衬下熠熠生辉。“狐”在此器物中作为装饰纹样,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狐狸在古人心中也是长寿动物的代表;第二点原因是“狐”的形象深受唐朝人的喜爱。

在观察和比较鎏金龟纹桃形银盘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发现了两件金银器都是以“桃”为造型,后以寓意着“长寿”的“龟”和“狐”作为纹饰。当二者与自带福寿意蕴的“仙桃”成为固定组合时,在盛行以金银为饮食器可益寿长生的思想风潮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让“长生”的祥瑞意蕴更好的传递至使用者的心中。

三、唐代道教金银器中粟特文化的体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粟特文化所带来的新造型、新纹样、新构图、新工艺,都为唐代金银器的制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工匠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激发了创新意识,促使唐代金银器发展迅速且多对于金银器制造业最直接的影响应在于工艺的改革和提升。

(一)粟特纹样装饰特点的体现

通过对粟特金银器的观察,不难发现粟特人对于装饰纹样的组合和安排有本土性特点。粟特文化中金银器中最有特色的构图方式便是动物纹样居中,此类装饰手法多用于盘或碗这类器皿中,在盘形器物内部中央位置仅饰一动物纹样,其余部位基本为素面碗形器物。猞猁纹银盘属粟特输入器,而在观察鎏金龟纹桃形银盘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能发现共通点,动物装饰纹样也位于器物的内部中央位置。这一装饰特点确切说明了唐代道教风金银器中借鉴了粟特文化的装饰特点。

(二)唐代道教风金银器对锤揲工艺的吸收借鉴

金银锤揲工艺是重要的金银器成型方法。鎏金龟纹桃形银盘和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中的动物纹饰都是由金银锤揲工艺打制而成。唐代本土的金银器手工艺也因金银锤揲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制作的器物因工匠通过自由捶揲的方式随意掌握胎体厚度与形状变的更加精致优美。这为唐代金银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工匠的创作思路也不再因工艺方面的问题而受到制约,唐代金银器从此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但锤揲工艺难度较大,需长时间的联系和全方位的培训,方可掌握。工匠的技艺水平在学习会有所提升,制作出来的器物更加精美,从而促使金银器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论

唐朝强盛、开放、繁荣,吸引着大批外域民族的眼光。它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先决条件,是一切往来活动的基础。对于一切“善”的事物,在“兼容并包”的思想引导下,择其善者融入本土的金银器制作中。唐朝道教风金银器将传统吉祥符号和粟特纹饰的构图方法结合在一起,不断促使着创新的发展;粟特人金银锤揲工艺的输入也为唐代道教金银器的创新增添了色彩。当今的产品设计发展也能从中得到借鉴,对有利于本国产品设计的发展的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促进其成集大成者。

注释:

[1](宋)李昉 等撰.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289页。

参考文献:

[1]贺云翱.中国金银器鉴赏图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郭范琳.唐代金银器中的粟特文化因素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4]田自秉.中国纹样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朱青峰.唐代金银器纹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金银器
何家村窖藏所见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述略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唐宋时期金银舍利塔的风格演进
北朝设计中的波斯萨珊文化因素
止则相偶,飞则相双
阿拉善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纹饰研究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唐代工艺品中器皿的图案艺术
唐代金银器中外交流初探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