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摘 要:文章以阿拉善地区卫拉特蒙古族的金银器传统纹饰为例,展开分析研究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阿拉善;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纹饰
阿拉善地区为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放牧生息之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漠南北、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在友好往来、经贸交流和彼此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阿拉善地区丰富多彩、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
卫拉特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悲壮故事的民族,吸引着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本文针对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形态多种多样,对几个应用广泛的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装饰纹样进行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在使用和制作金银器方面的历史悠久。在辽墓中已“有片金刻丝、描金、捻金等数种,说明这种技术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第95页。工匠们在金银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认识了金银的物理特性和延展性,将金银捶打成金箔或者拉成金丝等装饰纹样镶在各种器皿上。在北方草原民族中,各个时期都有极丰富多彩的金银器皿和装饰物。金银器工艺是蒙古族的传统工艺,同时也是闻名于国内外的。马可·波罗说:“大汗所藏杓盏其他金银器皿数量之多,非亲见者不能信也。”说明蒙古族金银器工艺的发展从匈奴时期一直到元朝以及清朝时期都是非常受人珍视的日用品。卫拉特蒙古族也沿袭了草原民族文化,对金银器皿非常的热爱,几乎家家都能看到银碗、蒙古刀、打火镰、药勺这些银制器具。一些贵族后裔的家中更有许多珍贵的金银器皿如:銀壶、鼻烟壶、烟斗、花簪首饰盒等。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上古典、雅致的图案装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金银器上錾刻出精美的羊角纹、盘长纹、八宝吉祥纹、鼻纹、犄角纹、龙凤纹、卷草纹以及各种几何传统装饰图案。综合历代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资料分析,可将其分为日常生活用具、餐具、佛教用品等方面,并与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及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点的金银器。
金银器中传统纹饰纹样形态具体如下:
一、云纹
由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以天空为被,大地为床,孤独的放牧人最喜爱的伙伴除了他的牲畜就是天空中流动的云彩,蒙古族将云的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应用在金银器和服饰、毡帐和生活用品等物品上。云纹代表着自由、圣洁和吉祥的寓意。云纹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优美的卷曲,规则的对称,都比较容易应用。
二、工字纹
卫拉特蒙古族自东归回国后,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卫拉特蒙古族的传统纹样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工字纹就是由汉字“工”演变而来。工字纹是以空心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的工字形图案,线条粗细均匀,富有民族特色,在金银器和蒙古包中应用广泛。
三、羊角纹
蒙古民族的生活是极为丰富的。作为反映生活、美化生活的图案艺术来说也是极为丰富的。从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饰看,美好的幻想,艺术夸张及生活的真实描写,是蒙古族纹饰的主要特征。在幻想和夸张中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因而纹样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情趣图案一词,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它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民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卫拉特蒙古族属于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所以动物纹样也经常被心灵手巧的艺人演绎在各种器皿上,羊角纹与其他卫拉特蒙古族纹样组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方式。羊角纹是模仿山羊角的形状自然向上弯曲,形态逼真,体现出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质朴情怀。
四、八宝吉祥纹
八宝又称“八吉祥”或“八宝吉祥”,由法轮、法螺、金鱼、宝瓶、莲花、华盖、宝伞、盘长八种佛教法器组合构图。其中盘长又称八吉。由于卫拉特蒙古族信仰的是藏传佛教,所以八宝纹样在金银器皿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八宝纹样寓意吉祥和因果报应,在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中银碗的底部经常出现,银碗都是长者和客人使用,所以也象征了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美好夙愿。
五、盘肠纹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游牧畜牧业,他们的财富主要是牛、马、羊群,所以人们对牛、马、羊(包括绵羊和山羊)、骆驼等五畜是极为熟悉的,在生活中就采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看了这些犄纹图案和牛、马、羊、驼的图案以后给人以生动、亲切的感觉,马的矫健、牛的质朴、羊的玲珑可爱,此中都寄托着图案设计者的深厚的感情。我们经常看到的云纹、水纹、山纹、火纹图案也是这样,蒙古族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美丽故乡的一山—水,为了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设计图案时总是吸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和最喜欢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盘肠纹来自佛教的八宝之一,盘长为第八品,就是通常俗称的中国结。盘肠纹为绳结缠绕在一起的形状连续不断,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延绵不断。蒙古族图案中很多是表现团结的,这是反映了蒙古人民的一种朴实、诚挚的思想感情,这些反映团结的图案,在民间一直流传、使用。这些盘肠和方胜图案常常与卷草纹结合使用、互相交叉、紧密相连,用线条组成一种肩并肩手拉手,彼此联合,无懈可击的形象,用以作为坚强团结的象征。在现代中盘肠纹也得到了很好应用,那就是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被大众所熟知。
六、鼻纹
鼻纹同样是提取于动物纹样,与羊角纹相对,鼻纹自然向下弯曲,模仿鼻子的结构,采用鼻翼与鼻孔的形状创造出的图案,用于金银器皿的边角,作为辅助图形使用,在其他卫拉特蒙古族服饰、毡毯、马鞍县中也经常见到。
在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中,这些传统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既可以单独使用,又能与许多图案组合应用,展示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审美观念。如下图,每个图案都有着自己的深刻寓意,很多图案都能让我们联想到北方民族原始生活时期,把卫拉特蒙古族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和风俗习惯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反映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美学思想。
从这些遗留下的金银器皿中,我们发现生活中这些金银器皿都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体现了民间艺人、民间工匠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些遗留下来的金银器件件都能成为工艺品,不但给我们的增添了愉悦的色彩,让我们把宝贵的历史可以代代相传。而这些工艺品又是十足的艺术品,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经济基础、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文化。蒙古族装饰色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从蒙古族的工艺美术和淳朴的民间图案到召庙的装饰彩画,从民间的衣帽服饰到日用家具的装饰美化,都需要我们去总结,研究,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陈佳丽.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纹饰研究[J].大众文艺,2013.
[2] 陈佳丽,王松.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金银器纹样的艺术价值[J].中国包装工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