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贵达 刘玉成
【摘要】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光辉灿烂的宝藏,具有高度的人文价值。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的传达也不能脱离民族文化这一根基。探寻民族文化源流,传承民族文化特色,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音乐教师的现实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民族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来试图提出新的民族音乐的发展策略,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族音乐;高校
引言: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大潮之下,坚守民族文化的根基在现今音乐文化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也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校里的音乐教育是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摇篮,针对当前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发展窘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式与手段,重建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1、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体系不完善
之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音乐界积极学习西方的音乐文化,吸收西方经典音乐理论与实践,这一方面是中国音乐与世界接轨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也无意识地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唯西方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近些年才被提出。因此,由于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长时间缺席。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例如教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未发展成熟。
2、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积极性不高
在大众文化席卷的背景之下,起源于西方的流行音乐在音乐界日渐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其丰富的色彩与激情迎合了年轻的高校学生追求新异与快感的心态。相比之下,民族音乐古典庄严的特质,不容易与年轻学子产生共鸣,因此失去进一步了解与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另外,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学都是以成绩和学分为指标,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1、完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体系
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体系包含许多方面,针对此体系存在的许多短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足。首先,从重新编写专门的民族音乐文化教材开始,重塑理论体系。在学习各个民族的音乐时,可以结合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比如在编写东北地区音乐文化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当地满族、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并且吸收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民族音乐旋律;其次,可以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课程扩大至全校,纳入公选课范围,让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再局限于音乐专业;再次,可以开设关于民族音乐的活动,如可以举办校园民族音乐演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观看;最后,积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各个民族音乐的传承人进入校园,对教师开展培训,甚至可以让他们进入课堂成为民族音乐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在接触到民族音乐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有机会深入到我国的民族音乐宝库中去。
2、转变教学思想,创设学习氛围
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过去,教师囿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单一的语言传授法,这导致了学生认为民族音乐极为枯燥无趣,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将重点从音乐技法的传授转移到对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的领悟,将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改变为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情境,通过情境的模拟来技法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另外,针对民族音乐 内容多元的事实,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本人所自有的地域文化内涵,从不同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出发,从学生本身出发,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也兼顾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例如,如果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可以请他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谈一谈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3、加强文化交流,民族与世界交融
诞生在各民族长期共存的日常生活中的民族音乐具有极深的历史沉淀与内涵,而发展至今,民族音乐也跟随时代在不断地丰富发展自身,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去适应时代。针对现今流行音乐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及西方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仍然具有隐形统治地位的现状,民族音乐在夹缝中生存,不过仍然没有丧失该有的活力。在这种发展环境之下,首先我们要端正态度,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定为一尊,忽视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更不能坚持唯西方论,将西方的经典奉为圭臬,而视民族音乐为过时之物。其次,可以将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拿过来加以利用,融入自身的民族文化之中,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与内涵,使民族音乐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民族音乐的地位放于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的地位之下,避免本末倒置。
4、注重民族音乐实践,积累民间素材
中国早期的民族音乐大都起源于人民群众的自觉创作,来自于田间地头,通过劳动人民的口耳相传发扬成一种獨特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也有专门收集民间音乐的机构——“乐府”,乐府官员走访民间,将荒腔走板和民间小调记录下来,再加以加工增色,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因此,在当今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之中,重新回归至民间的源头极为重要。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专业的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民间音乐的采风,利用现代音乐记录与加工设备对民间音乐进行增色。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为民族音乐的素材库提供最新颖的素材,更能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立即民族音乐的内涵,真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主动担负起传承民族音乐的任务。另外,在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组织有关民族音乐的演奏与创作活动,树立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感。
结束语:
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深刻的性格与意志体现,而主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当代诠释。面对当前文化日益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现实,面临大众文化与市场消费文化的冲击,重建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必须要打好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付然.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戏剧之家,2021(10):117-118.
[2]李玮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北方音乐,2020(2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