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
“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其实,破译文本的突破口往往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
一、“舍末逐本”,快速抓住课文重点
一般而言,教师在一节课上不可能将一篇课文讲得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舍弃许多“细枝末节”,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引导他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相较于同一单元的《雨巷》《再别康桥》等現代诗歌而言,篇幅较长。教师如果逐字逐句地帮学生分析文本,只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点,简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歌中最能表现大堰河品质的词组,即“紫色的灵魂”。从“紫色”人手,引导他们探析其深层含意。“紫色”一词带有中国文化的烙印,是“高贵”“吉祥”的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等。那么,大堰河的“紫色的灵魂”中有没有这层深意呢?追溯文本,学生就能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分别研读一个章节,要求他们概括每小节中大堰河的生活状况、精神品质或身份特征。如:
第一节:生无姓名低贱
第二节:哺人养家勤劳
第三节:生活困顿坚韧
这样的概括既能使学生掌握每一节的大意,又能让他们对人物的品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勤劳”“坚韧”等品质属于“紫色的灵魂”的范畴。大堰河的身世经历、品质,是艾青颂赞她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借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诗歌主题的分析上。作者写作此诗是为了歌颂千千万万深爱着儿子的母亲,同情被奴役了肉体和精神的妇女,赞美勤劳、质朴和忍耐的劳苦大众。以“紫色的灵魂”为切入点,就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节省教学时间,使整节课重点突出。
二、“另有图谋”,找到新的切入点
教师往往喜欢借助课文来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如引导学生在阅读《赤壁赋》的过程中体会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阅读《游褒禅山记》的过程中了解王安石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但是,教师如果想要力求新颖,就应该巧妙利用文章范例,适时创新,另找切入点。比如,引导学生体味《赤壁赋》中苏子的辩证哲思,掌握《有褒禅山记》“记”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在写人状物上都用到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教师可以以这些写作方法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教学。例如,在讲解《小狗包弟》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正面或侧面描写小狗包弟的句子,并从中总结出包弟聪明、乖巧、可爱、有情义、懂人性的特点。又如,在讲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正面描写),以及作者的评价和听众的感受(侧面描写),进而总结出梁任公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之后,开展相关写作训练,让学生描写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将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适时提问,改变切入的方式
网络上已有数不胜数的教学方案,但是,不少方案仍旧没有突破旧的教学范式。比如,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研究新闻的几个要素,这显然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又如,在讲解《卫风·氓》时,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其实,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以这篇新闻获得的颁奖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颁奖词中的“突破零度写作”“着眼细节”两个评价人手,不断思考。所谓“突破零度写作”,是指作者没有再现纳粹对犹太人实施暴行的血淋淋的画面,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着眼细节”,即着重细节描写。围绕“突破零度写作”、“着眼细节”两个点,可以改变切入的方式,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最终使他们感受到文中笼罩着的沉重、压抑的气氛,感受作者对死难者的哀思、悼念,以及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
综上,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平时的教学中,富有经验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深入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好切入点,让高中语文课堂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贾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