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英果
摘要:面塑作为民间工艺之一,对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被国家视为了其中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同时,面塑艺术在民俗,教育,经济以及审美这4个领域都有着较高的价值。因此,该传统艺术被我国视为了瑰宝。本人从发展历程以及传承创新方面,对面塑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探究,以此来使面塑艺术的发展能够具有长久性以及可持续性。
关键词:面塑艺术;发展历程;创新
我国的面塑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能够以立体的方式体现出日常民众的审美,情感以及智慧。此类民间艺术在长时间的雕琢下,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对面塑艺术造成了冲击,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一、对内在文化意蕴的继承和发扬
想要实现对面塑艺术的有效创新,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和挖掘面塑艺术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通过对艺术文化内涵的发扬和继承,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对面塑艺术的合理创新。民族文化在我国对情感的表达较为内敛,人们如果不愿对情感进行直观的表达,通常会通过对部分实物的利用,以此来实现对情感的表达,而面塑这一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对情感的表达。首先,面塑艺术运用了寓意手法,在面塑中对某种情感或意义进行了寄托,也就是对某种物体的形象塑造,使人们实现了对内在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例如,面塑中的蝙蝠和云纹造形,其涵义是百福不断,面塑中的松树和鹤的造形,其涵义是志节高尚,延年益寿等等。其次,面塑中对谐音手法的应用,以音象形的对情感进行了表达。例如面塑中的柿子造型,其涵义是事事如意,面塑瓶子中对如意造型的插入,其涵义是平安如有意等等。最后,面塑中还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某一物象的利用,来对另一个物象的概念进行表达,以此来使观看者能够对其进行联想。例如起架新房,在这个时候亲戚邻居会通过赠桃花馍,以此来表示庆贺,其对美好的千年永固,金梁玉柱愿望进行了表达。因此,在对面塑艺术进行创新时,需要以内在文化意蕴为基础,对面塑造型进行传承[1]。
二、对传承和推广方式的创新
目前,在传承和推广面塑艺术的过程中,采用了与其他民族艺术类似的方式,其在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传统的形式,例如师徒相传,祖辈相传等等。此类传承对作坊式的采用,很难使面塑艺术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也会加大艺术失传的可能性。为了有效的对面塑艺术进行传承和创新,就需要采用全新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对其的普及和宣传范围进行拓展,做好对培养和培训的重点加强,并且,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对面塑创作空间的拓展,以此来使人们在新时期所提出的多元化面塑需求能够得以满足,使面塑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面塑艺术,将面塑班开设到幼儿园中,以此来使幼儿能够得到创新思维的良好发展。此外,高等院校也可以将民间面塑项目添加到艺术教育专业中,以此来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实现对更多面塑艺术人才的培养,使面塑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推广力度的加强,对报纸书籍,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介的积极利用,以此來对面塑艺术进行宣传,使面塑艺术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大型面塑比赛的组织,或是对相关展览活动的开展等,以此来使大众能够更加认同面塑艺术。
三、对面塑艺术题材的创新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面塑艺术的诞生需要以民俗为基础。在经历时代的长时间发展后,民俗和人们提出了全新的审美趣味要求。面塑艺术需要根据相关要求,通过与时代发展的及时结合,为面塑提供全新的内容,以此来使面塑艺术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面塑艺术可以对部分民俗题材进行创新,例如名人字画,民族风情等等,此外,还可以将不同的新素材添加的都市生活中。例如,根据相关元素对圣诞节的圣诞树,圣诞老人等西方部分外来节庆进行展现[2]。
四、对面塑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
面塑艺术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需要通过人们对生活所提出的休闲,时尚等需求的结合,将时代气息赋予更多的面具造型。需要根据相关变化,做好与时代发展的结合,面塑艺术的造型和颜色这两个形式,能够体现出其创新性。
相比淳朴和稚拙的传统面塑造型来说,其蕴含了较为突出的象征寓意,主要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随着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获得了全新的环境,所以,可以将动漫,卡通等新时期的文化纳入到面塑造型中,通过对其幽默性以及夸张性的提升,对其动漫造型进行拓展,以此来使面塑作品的娱乐性以及诙谐性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传统面塑对寓意和观念的表达,可以对绘画以及雕塑这两种现代艺术进行借鉴,以此来使面塑艺术的艺术性以及观赏性能够得到提升[3]。
综上所述:
为了使面塑艺术能够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就需要根据相关发展历程,对面塑艺术进行必要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内在文化意蕴的继承和发扬、对其传承和推广方式的创新、对面塑艺术题材的创新以及对其形式的创新发展,以此来使面塑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格格. 指尖上的魅力——论徐州面塑艺术造型的审美与创新[J]. 戏剧之家, 2020, No.343(07):119-119.
[2]王小路. 面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产业化发展探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 27(04):53-55+62.
[3]乔方辉, 张啟龙. 从”百年面塑村”的发展谈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及开发的意义[C]// “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 0.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千石工艺品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