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茜
摘要: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快速发展,在“2+2”、“3+1”和“3+2”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加强对境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为研究内容,旨在分析目前外语专业学生在境外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境外学生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以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自国务院颁发这一规定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加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也是大势所趋。在2017年中组部党组、教育部党组还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对外开放的工作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务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国际化人才是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吸取语言对象国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凸显重要。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境外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常实行“2+2”、“3+1”等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完成2-3年的学习,再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为期1-2年学习。在国内外学习环境的交错下,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时空的限制性。常表现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培养工作刚刚开展,发展入党的时机尚未成熟的积极分子将出国学习。在境外的时间一方面要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要遵守当地法律,受制于当地政治环境,对开展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建客观上增加了难度。加之,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一般为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技能以及语言对象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针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较少甚至不做必要的课程要求,导致外语专业学生在中外合作教学背景下的政治认同感较薄弱。因此,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境外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探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境外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境外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开展受内因和外因影响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从内因分析,传统的党建形式不满足中外合作办学中境外学生的教育管理,国内党组织没有明确规定对境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体制不健全都是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现存问题的内在表现。而从不稳定的外因来看,在跨文化交际的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从思想和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特殊性和不稳定性。
(一)传统党建形式不满足境外学生的教育管理
在发展党员的5个阶段25个步骤中严格要求的线下集中培训,预备党员的接收和转正大会的现场发言、宣誓,表决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以及定期汇报思想情况和定期谈话等重要的党组织活动环节是境外学生无法参与的,进而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受限。在传统的党建形式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优秀学生不能发展成党员,无法组建境外党员团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境外学生没有党组织的带领,党员发展工作薄弱且境外学生积极性不高,进一步促使境外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难以开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境外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
对于中外合作辦学中的学生群体,在跨文化学习背景下,学生接收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思维活跃、包容度大。在不同的文化冲击下,其思想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存在多样性和不稳定性。而高校党组织对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情况关注度不高,对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较保守,没有全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针对境外学生的特殊性开展全面教育,不能因地制宜的加强境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政治素养。
(三)国际环境与文化渗透阻碍境外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背景下存在国际环境与文化渗透,在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在学习对象国历史和吸收对象国文化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掌握对象国国情和社会现状,容易被其渗透和影响。在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常会使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难以坚定政治立场,导致该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推行。加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民林语言学习和升学考证的压力,不仅需要完成国内的基础教育,还需要适应国外生活环境保证学习质量,如果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激进,还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和排斥心里,党建工作更加困难。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加强境外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时代,坚持党的引领,坚定境外学生理想信念是国家政策规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加强境外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国家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文件中多次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加快培养一批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加强教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境外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进一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全面成长的内在需求。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高校高度重视对境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意识的形成,为更好地坚定外语专业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文化认同感,境外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势不容缓。
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需针对境外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丰富党建平台与载体。借助“互联网+党建”平台,突破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强化境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把关党员发展与管理,为国家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利用新媒体,掌握境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目标,以“网络党建”开拓境外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创新境外党建品牌活动,将国内外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析[J].学理论,2015(31).
[2]解艳华.中外合作办学: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N].人民政协报,2017(9).
[3]刘地松.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8(06).
[4]林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8(06).
[5]茹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
[6]梁淑艳,戴杨.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党史博采(下),2019(08).
[7]杨华.新时代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下),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