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摘要:在出版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图书出版面临着多钟载体以及传播方式的改革,而这也诱发了很多关于出版内容难以把控等问题。为了顺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对出版内容的审核也需要做出很大程度的改變。由此,作者认为通过在原有的内容审核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审核标准、完善审核的方式,也是能够解决出版融合背景下对出版内容审核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融合出版;数字出版;发展;路径
一、出版融合背景下对出版质量的困境
2019年8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媒体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业务的日漸式微,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由此可见,出版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出版物的种类、形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它对于人们获取信息的相关方式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未能同步健全机制、强化流程管理的前提下,因出版融合导致出版物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也并非个案,这造成了通过出版物获取信息的成本逐渐增加。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浪潮,出版行业呈现出了碎片化、标题华、娱乐化的趋势,其中内容杂乱不成体系,这些都喝新媒体内容的展现方式与人们的浅阅读的习惯相关,同时也因为数字化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其中大量的内容再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和加工,其中出版质量很难能够得到保证,编辑根本顾不上精耕细作。由此,出版融合背景下出版质量如何保障以及未来出版方向如何发展等问题都需要出版社去考虑。
二、优化出版质量精细化分工的措施
在学术出版机构内部既要注重整合机构内部的优势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又要做好精细化分工,“整合”与“分工”是硬币的两面,互为支撑。没有“整合”的目标就没有“分工”的标准和要求,没有了“分工”的效率和专业,也就失去的“整合”的优势。在英国的学术出版机构中,策划编辑、编务项目经理、助理编辑、文字编辑、生产经理各司其职,角色明确,有利于提高效率。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稿件后续的出版工作,有很大部分就是交由印度的外包公司负责,这不但能使策划编辑专心专业领域,而且降低了成本。这也为出版机构内部员工成长规划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抓好队伍建设
提高出版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审校人员的整体素质。素质的提高要靠每一位审校人员的刻苦努力和不断钻研,而领导的重视与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切政治、文学、科教、卫生、体育的等等各式稿件都要经过审校人员的校对才能见诸报端,这就要求审校人员应成为“杂家”,当然,这并不是需要每一个人事事都要懂、事事都要精通,但应力求做到知识更广博些,这就需要审校人员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当然,方法、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有的人虽然责任心很强、文化素质也较高,但也出错,其因就是经验不足。所以,应注重培养审校人员勘查、勤记、勤问、注意观察,在学中干、干中学的好习惯。具体到工作中,应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有针对性地安排所校版面,做到老带小,老带新,新老结合,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二)整合制度建设提高出版质量
工作中要制定《校检工作条例》,严格三校、一读等程序,使其不仅成为一条铁的制度,而且要使其成为一条基本规律,随意减少审校次数或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都应该严格杜绝。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文字,这是对审校人员最起码的要求。当然,若发现原稿有不妥之处,也应大担质疑并及时请示、纠正,在“校是非”上多下功夫。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差错率是低于万分之零点五为优质,但保证不出大错、事故直至完全消灭差错应为最终目的。因此,制定完善和严格落实好制度规定、严格岗位责任制,使广大审校人员真正养成“精、细、详、慎”的专业工作作风是不断提高出版质量的关键。
(三)挖掘市场优势同步推进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要结合“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用中国人自己的权威研究,经过国际化的权威渠道,向世界传播和解读“中国梦”“一带一路”。用好“中国笔调”写好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借力和助力国家宣传,有助于拓展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渠道。另外,还要关注重点工程项目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等。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各项对于“走出去”项目的资助特点,充分发挥自己出版社的优势与特长,借助国家支持,实现图书的海外出版与宣传和推广。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出版单位而言,需要站在保证出版行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改进措施,以期为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服务。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改革创新,规范质量管理,多出精品力作,提高出版物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加快实现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当然,图书质量管理模式尚待不断改进和完善,还需要政府、出版人和读者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出版物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晶.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数码世界,2017:123.
[2]郑建丽.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5,08:31-33.
[3]李书伟,柳青.基于图书出版的项目质量策划与控制[J].科技与出版,2007(7):124.
[4]梁小建.文化强国建设的出版融合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2,(9):16-19.
[5]蒋建国.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J].出版参考,2014,30:4.
[6]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中国出版,2011,(11):8-10.
[7]曹继东.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4,(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