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世冬
摘要: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等许多专业内容,包含了多个领域。本文所提到的几点建议,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要想实现建筑领域真正节能,还需要建筑界及相关部门同仁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
引言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围护结构体系成套节能技术及产品;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制冷空调系统,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 度减低运行能源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特别是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和冷热量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
一、建筑节能的法规、措施和目标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动建筑节能的进展,建设部制定了《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和建筑热工相关的节能法规、措施和目标如下。
(一)实施建筑节能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针对四个不同热工分区的三个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居住建筑
(1)严寒和寒冷地区
对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采暖居住建筑,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前大中城市全面执行此标准,2003年底前小城市普遍执行,2005年底各县城均予推行。
(2)夏热冬冷地区
对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2001年10月1日起在大中城市全面执行,2003年底前小城市普遍执行,2005年底各县城均予推行。
(3)夏热冬暖地区
对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起在大中城市执行,2005年小城市普遍执行,2007年各县城均予推行。
2.公共建筑
2002年起组织针对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工程试点,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的前提下,与上世纪80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可减少50%。
(二)推广集中采暖居住建筑的室温调控和热量计量
对于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居住建筑2001年起应采用双管系统,可调控室温,并预留安设户用热表的位置。同时,在城市新建小區中逐步扩大采暖系统分室调控室温和热量按户计量收费的技术和管理试点,2002年后成片推行,2005年在各大中城市全面推行。
1. 发展和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全面禁止使用实心或空心黏土制品,积极发展和推广新型墙体,减少普通砖混结构。
2. 村镇建筑的节能
村镇建筑也要根据当地条件及时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通过示范倡导,力争达到或接近所在地区城镇的节能和热环境目标。
3. 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研究开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地下水、河水、湖水、海水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关键技术与设备。
4. 控制采暖产生的大气污染
在建筑面积持续增长的同时,通过采取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措施,到2002年是由采暖产生的大气污染得到控制,到2005年,主要城市采暖期大气环境初步接近国家质量指标要求
二、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总体规划设计;2)建筑单体设计;3)建筑设备设计;
(一)总体规划设计
1. 建筑选址
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2.建筑布局
利用建筑楼群合理布局,充分结合特定地点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建立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
3. 建筑形态
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外表面积/体积)小,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
仅从夏季得热的角度,建筑应有合适的长宽比。加大进深由8m增加到14m,可以使建筑耗热指标降低11%~33%,因此对于1000~8000㎡的住宅,进深控制在12~14m有利于建筑节能。
4. 建筑间距
阳光对于个人不仅有卫生学的意义,同时对人的心理及精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但是热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保证住宅室内具有一定的日照量,从而决定建筑间最小间距,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采用斜屋顶在满足日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住宅间距。
5. 建筑通风
适当布置建筑物,冬季降低冷风风速,可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节省能耗;夏季可以组织良好的通风,在建筑物之间及建筑内部形成良好过堂风。
6. 建筑朝向
朝向的选择考虑因素有: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入室内;夏季通风良好,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照顾居住建筑群体组合的需要。
7. 环保概念的体现
环保一个重要的体现方面是小区绿化。小区绿化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可以考虑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步行道、停车坪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应该给大地以透水透气的余地。
(二)建筑单体设计
1围护结构
(1)外窗
外窗的能耗包括通过玻璃、窗框的传热,窗缝的空气渗透,夏天太阳辐射得热三个方面。普通外窗的能耗远远大于外墙。传统方法有控制窗墙比;注意隔热条的选用。
(2)屋顶和外墙
传统的外围护墙体由单一材料组成,其热工性能指标已经不能满足节能建筑的要求。复合墙体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能,来达到节能建筑所要求的围护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
(三)建筑设备节能
1. 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
2. 电气
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3. 卫生器具
尽可能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结论
对人居环境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所关注的问题。无论在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还是在提高人居舒适度,创造新型的住宅建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对这个庞大的建筑领域,建筑能耗是显而易见的,微小的能耗变化,都将决定对能源的如何分配。
本文所提到的几点建议,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要想实现建筑领域真正节能,还需要建筑界及相关部门同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