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身在魚米之乡的苏州人,似乎对糯米制成的食物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一年四季品种不断的糕团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值夏季,清爽可口的炒肉团子正是老苏州餐桌上的贵宾。
作为苏州独有的夏季糕团,炒肉团子色白如玉,柔软粘润,馅大卤多,清鲜可口,并且季节性强,被称为“糕团皇后”。可见其颜值和实力。
既然是“皇后”,必然有着尊贵之处。6月9日,双塔街道第二联合工作站邀请了近水楼的师傅张宇峰,向居民当场演示了一套“糕团皇后”的“打造术”。
苏州人吃东西,从不走简单粗陋的路线。一向只有更精致,没有最精致。这4块钱一个的炒肉团子,即便价格亲民,制作起来也毫不例外地透着讲究。
精细地熬馅料
既然是“皇后”,首先肚子里要有料,还要有好料。人们在炎热的夏日爱炒肉团子,正是因为它馅料丰富,有荤有素,一只下去,啥元素都有了,完全可以代替正餐。同时这馅料带来的口感,完全符合苏州人追求的关键词——鲜。鲜,还不腻,正是与配料的选择和炒制的手法有关。
传说中炒肉团子的馅料包含着三荤四素。三荤:鲜猪肉、开洋、虾仁。四素:黄花菜、木耳、扁尖、笋丁。现在许多糕团店都不再添加笋丁,用的是三荤三素的配方。
馅料洗好、剁好,先别急着炒。要把香味和鲜味都吊出来就需要正确的步骤。菜籽油下锅,加热后先下葱蒜,把油爆香。再将葱蒜捞出,毕竟它们可不能出现在馅料队伍里。
然后下黄花菜,把它特有的味道炒出来,再加猪肉炒,之后依次下木耳、开洋,扁尖要最后放,毕竟是腌过的食材,烧久了会咸。
这炒肉团子的馅料炒出来还有些眼熟,和苏式面里“炒肉面”上的面浇头倒是有好几份相似。大概苏州人“吊鲜”的功夫就是这么一脉相承。
炒,只是做馅料的第一步。下一个重点,是熬。馅料熬入味了,汤也熬鲜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吃炒肉团子时那最后一勺浇上的汤,正是这制作馅料时熬出的汁。原汤配原食,味道得到巧妙的平衡,食材的精华也没浪费。这汤天一凉就容易凝固,所以炒肉团子更是只能在夏天推出。
耐心地“凹造型”
成为“皇后”的另一要素肯定是颜值。炒肉团子这色如白玉的外表,正是源自于对皮的讲究。
首先,水磨粉与梗米粉按比例调配好。师傅对比例都做到心中有数,粉不同,口感也会大受影响。新糯米就比陈糯米更有黏性,若是今天店里进的是新糯米,师傅就会“手下留情”,给梗米粉更多空间。调好的粉筛匀后,上笼蒸。
熟米粉蒸熟了,就要拿出来兑水不断揉。不能用冷水,要用温水;不能急躁,要有耐心不停揉。糕点师傅的这双手,既不怕烫又有力,都是练出来的。揉到成型,以经验确认不会粘牙,就刷上一层菜籽油,准备包团子。
做出炒肉团子的造型是个艺术活儿。捏上一块粉团,压扁、压圆,在中心放上满满一勺馅料,托起,双手合力,旋转出一个球型。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有些像捏包子,但下一步,就不同了。这力使到团子口,要立刻收住。炒肉团子是不收口的,甚至要把它敞开捏成一个太极图形。两个开口大有用处:一个放虾仁,“扎台形”;另一个之后浇入汤汁,画龙点睛。
时不我待地吃
吃炒肉团子,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吃。师傅刚捏出来,立刻浇上汤汁,食客一只手接过,大口咬下。汤汁的鲜味、团子皮的韧度、馅料的丰富层次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不过现在人们大多是打包好了带回家慢慢吃。贴心的师傅会将汤汁另外打包好,食客回家直接浇上即可。团子过早浇上汤,一是天热容易馊,二是皮就烂了,口感大打折扣。所以选择炒肉团子店的时候可以先站在旁边暗中观察:直接浇汤让顾客带走的店家不要买,这是不懂炒肉团子的奥义!
有时候团子买多了吃不掉,冰箱里放了一晚怎么办?张宇峰给了个办法,千万不要蒸,微波炉“叮”30秒即可。
吃上炒肉团子,那就是吃上夏天的滋味了。苏州的糕团店也讲究时令,拿近水楼来说,炒肉团子五月中上市,热销一个夏天,十月下市。之后萝卜丝团子紧紧跟上。卖到十二月份,店里的“角儿”就变成了桂花糖年糕和猪油年糕。等开了春,青团子上市。再到五月,“皇后娘娘出宫”,又是一个轮回。
最近的周末,张宇峰一天能卖掉几百只炒肉团子。但他说,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人们买起来也只是“略有疯狂”。去年这个时候,店门口的长队能从上午6点排到下午2点,店里忙到用“恐怖”来形容。想想也有道理,都说物以稀为贵,这唯有在苏州出现,又唯有在夏季推出的炒肉团子,就是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一早爬起来,扇着扇子,眼睛亮晶晶地来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