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和收集疫情初期关于民众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和文献,整合并总结出了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和心理困扰程度。根据SARS爆发的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总结了此次疫情造成民众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精神卫生心理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使专业的心理援助能够更多地帮助到民众。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水平;危机干预;社会支持
一、研究背景
2019年末由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作为高感染性、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仅对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并且给民众带来了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打击。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敏锐地洞察到疫情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健康困扰和潜在的危害性,要求各级部门重视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对相关心理危机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和干预[1]。
二、对民众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一)新冠肺炎感染人群
研究者对湖北武汉疫区方舱医院临床稳定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前进行了创伤后应激模式的在线评估,以及他们对于危机心理卫生服务的态度。结果不仅符合预期,并且其严重程度更高。受测的700余名成年患者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患病率超过96%[2],比2003年SARS患者的应激水平更高。有接近一半的患者认为在患病期间的危机心理干预服务对自己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接触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
有研究者针对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定,显示处于这些高危岗位的医护人员的SCL-90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一线医护人员的应激、焦虑水平较高,部分出现了抑郁心境,高于常模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应对疫情以及危机的状态更好,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较强,能够更好地克服紧张焦虑等状态。临床护士以及医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一线医护人员的亲属
研究一线医务人员的亲属的心理状况,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的量表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亲属近50%的心理状态比较健康,但总体上低于全民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3]。因此认为一线医务人员的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康水平较低,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等干預。
三、影响民众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一)社会排斥、污名化
研究者调查的新冠肺炎感染人群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患病率较高。这类人群极其特殊性,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关于疫情的舆论信息的铺天盖地。他们有可能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中面对贬低性言论。由于自身疾病的传染性遭受到他人的歧视和排斥等[2]。这都在这些患者遭受生理痛苦的同时,遭受到了人际疏离感和抹黑。因此面对双重压力,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而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面临着高感染风险、高强度工作压力以及污名化、人际疏离,心理压力水平增高,焦虑和抑郁程度增加。
(二)人际疏离感
有研究表明,人际疏离感在民众的焦虑感和应激状态之间起到中介效应[4]。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疏离感、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可能诱发PTSD,尤其是经历家人离世、重病等重大创伤事件。民众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多表现为焦虑和失眠并伴有抑郁心境等,越是处于疫情严重的地区,民众的焦虑水平更高,心理困境更严重。民众在疫情爆发最初期的应激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安抚,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深抑郁和焦虑,甚至引起PTSD。
(三)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感较好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好,而心理状况不佳甚至出现危机的群体,社会支持感也很低。缺少社会支持很容易使个体陷入焦虑和无助的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也随之降低。
四、保持民众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
(一)心理辅导的危机干预
在医院开设心理援助室,派设医院有精神科、心理疾病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师或咨询师进行轮班援助服务。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大多需要一个倾诉对象,叙事疗法鼓励来访者说出自己的压力和感受,而咨询师进行鼓励理解和支持,通过叙事和情感的宣泄,以期能够起到缓解来访者心理压力的效果。而放松训练、正念疗法也是能够缓解压力的常用方法。对于曾患新冠肺炎的愈后人群,他们的心理应激水平更高,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援助。
(二)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对于曾患新冠肺炎的愈后人群,尤其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由于舆论和部分社交媒体软件上的歧视、排斥性言论,增加了他们的人际疏离感。而如今疫情逐渐好转,官方媒体宣传更多普及防护知识、和正面的宣传。但要建立整个社会良好的支持系统,需要在各社区、行业中鼓励关爱病患愈后人群。给予他们更多生活、工作和精神上的支持。
(三)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汶川大地震后,学者研究了青少年群体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做了一系列跟踪调查,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并且青少年成长和恢复正常生活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为他们的创伤后成长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作用[5]。
类比此次重大疫情,关于减轻应激状态的研究结果,具备可操作性。面对疫情民众的心理困扰较高,应提高民众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身边亲友、同事的鼓励,提供有力的支持系统。
(四)提高传染病知识以及应对技能的普及
民众关于疫情的新闻和进展多从社交网络上自主习得,而缺乏统一专业人员的普及。再加上疫情初期网络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极有可能使民众对于传染病的知识了解存在偏颇和不足。对于传染病知识和应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因此,官方媒体以及相关单位、高校、权威专业平台应该为民众普及更多客观实用的传染病知识和相关防护的正确做法。
五、结语
疫情尚未结束,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本文以期能够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时,精神卫生心理援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使专业的心理援助能够更多地帮助到民众。
参考文献:
[1] Li Wen-Yang-Yuan. Progress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0, 16(10): 1732-1738.
[2] Bo Hai-Xin-Li-Wen-Yang-Yuan-Wang-Yu.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attitude toward crisi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mong clinically stable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China.[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20, 3(22): 1-2.
[3] 刘坤,张蒙,刘争,等. 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务人员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10(4): 57-59.
[4] 朱越,沈伊默,周霞,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负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的条件过程模型:人际疏离感的调节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23(9): 23-26.
[5] 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等. 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1): 98-104.
作者简介:
孙嘉琪(2000-),女,河南省平顶山市,本科学历,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