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公开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13:55张先根
高考·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中华传统

摘 要:在地理公开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利于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地理;公开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就颁布并实施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已出现考查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真题,如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我国山水画”,所以我们要挖掘、寻找、传播、传承地理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笔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传承下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

2.地理教学中可以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理是研究地表的形态及其变化的规律、人地关系的综合性的科学。在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可以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有:必修教材中的我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观测、月相的观测与在农业上的应用、古代的传统建筑等,选修教材中的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

二、在地理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

1.甄别精华精髓,选择性批判地继承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甄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然后选择性传承精华部分。如春秋时期管仲就认为:“上逆天道,下绝地理”会导致“天不予时,地不生财”。我们既要充分地认识到农业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又可以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无土栽培、反季节种植等。又如二十四节气对应农事安排、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数九歌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有些农业谚语已经不能反映客观事实了,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看待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选择性地传承。再如传统风水知识,在去其迷信、欺骗等不科学的糟粕后,海内外华人在建筑选址、房屋规划、住房朝向等城市规划方面一直传播和实践其中的科学部分。在讲解苏州古城建设、保护和开发时,我介绍伍子胥受命利用风水中的精华部分合理规划和建造了阖闾城,选定了苏州古城的地址。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发挥它的现实教育功能和应用价值。

2.联系教学实际,形成民族特色教育

在《中国的民族》公开课中,结合我校承担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教育和教学任务、来自新疆的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学生和苏州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这一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增加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堂是传播的主阵地。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多种民俗和风土人情、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而且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进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形成中华民族特色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中国地理概况》公开课中,我带领学生认识中国的版图、民族、区域、人口等基本国情、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増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习地理的相关知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紧扣核心素养,不断与时俱进发扬

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公开课中,我把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孔子认为“君子”第一就是要“畏天命”,敬畏天命因果。恩格斯也曾发出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大自然取得的胜利,自然界会报复我们的。之一。先哲们已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具备“天人合一”思想,为缓解我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提供了思想源泉,引导人们追求绿色GDP。在介绍发展生态农业时,我分享了教学案例: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一度面临面积锐减,渔业资源枯竭的境况。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生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将清水鲜鱼化作滚滚财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冬捕,经常会出现4匹马拉着绞盘转动、2000米长的大网在冰面下游走、数万尾湖鱼被带出冰封湖面的画面,展示了传承千年的古老渔猎文化,实现了年年有鱼,年年有余,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熠熠生辉。

4.关注全球发展,运用地理视角渗透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要自觉关注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开课中,我播放歌曲《太湖水》,介绍苏州因地制宜地设置了太湖的休渔期,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整治太湖。每年9月初,休渔期结束,中国(苏州)太湖开捕节闪亮登场,渔民扬帆出港,场面壮观,浓缩再现了太湖地区传统的渔俗文化,切实践行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传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迅速发展、环境不断变化都迫切地要求学生要具备全球意识,关注世界发展,学会用地理视角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先贤“天人合一”、注重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的协调的思想,对学生关注、思考、缓解和解决全球发展過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在地理公开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明确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利于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张先根(1979.9-),男,汉族,安徽桐城人,本科,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德育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公开课教学案例研究》(编号1920103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开课中华传统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