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拉
摘 要:地区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普通话,这既不利于地区语言的发展,更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面对这种情況,保护地区语言,传承地区文化已经刻不容缓。藏族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相对落后,文化传播不便,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藏文学习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藏文;学习能力;学生
西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文化传播不便利。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直观的向人们展示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所以臧区藏文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无论是时代大环境还是客观条件都为学生藏文学习能力提升造成一定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藏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已经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讲述藏语的发展史,借助历史,传承相关的藏族文化,培养学生对藏族地区的归属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相应的便利。
在进行藏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前提,正所谓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老师在进行藏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视频教学,讲故事的方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述,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讲述相关的相应的藏文知识。老师在课上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藏语进行对话,表演相关的小品,激发写诗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讲述藏族的由来,以及西藏以前的称呼,西藏唐宋之前一直成为乌斯藏,在藏语里面是:圣洁的地方的意思。明朝初期称呼为卫藏,之后改名为西藏,大体意思就是:西边圣洁的地方,老师还可以像学生讲述藏族的发展,藏族的祖先起源于雅鲁藏布江,同时藏语也并不是只有一种语言,大体有三个分支,即卫藏,康,安多三种语言。老师通过讲述藏族的相关发展以及传统信仰,使学生逐渐了解自己的民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为接下来的藏文教学提供便利。
二、加大藏语使用频率,营造环境讲述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藏语的影响力之所以日渐消退,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进行高中藏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大藏语使用频率,营造环境,同时在教学时老师也可以告知学生藏文的使用小技巧,结合相关的语境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师生之间多加交流,拉近距离,构建和谐课堂。
在进行藏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可以利用藏语进行相关的教学烘托教学氛围,为学生练习藏文听力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老师还可以适当拓展,结合相关的生活进行藏文教学,使学生知晓藏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教授高中生藏文应用的相关技巧,例如,讲述藏语的显著特点就是关联词比较多,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藏语中的关联词进行讲述,适当举行相关的藏语游戏,提升学生的藏语表达能力。此外老师在进行相关藏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构建交流平台,制作相应的卡片,卡片上写下相应的汉语字词或者词句,让学生进行藏语的训练,同时老师在讲述相关的藏语知识时,还可以让学生记录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藏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给予学生练习机会,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藏文无法普及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顾及学生的感受,只为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由于没有切实的进行训练,也就对藏语缺乏一定的了解,无法对藏语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究。多方原因共同造成了目前这种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老师应给予学生练习机会,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让学生日常备下一本藏语字典,在讲解相关的藏语知识时,若学生由不懂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若无法理解相关的藏文内容,老师可以适当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学生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启发,共同进步,为接下来的藏文教学提供便利。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学生藏文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巩固,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的语言如果消亡,就会伴随着这个地区的文化消亡。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若想加强藏族文化影响力就需要提升学生藏文学习能力。这首先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加大藏语使用频率,营造环境讲述技巧;最后老师还应提供练习机会,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凡达.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藏语学习能力[J].教学研究,2017,4(03):98-100.
[2]杜小燕.高中学生藏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