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扩招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探析

2020-09-10 11:16罗海林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

罗海林

摘要:高职扩招是国家提升全民学历又一举措,构建多元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扩招学员完成学业,提升学历、技能以及适应企业的需求。本文针对高职扩招下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问题进行剖析,构建适合高职扩招学员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recruitment is another measure of the countr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training mode is conducive to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upgrade their education, skills and adapting to the needs of the busi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manufacturing talents under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builds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expans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扩招;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recruitment expansion;manufacturing type;talent training model

0  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201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里提出: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可单独编班。鼓励有机组合师资、教学实训、食宿等资源,提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用优质校拉动一般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适应不同生源、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针对不同生源的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基础和学习需求,创新实习管理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积极引导新增生源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已积累的学习成果(含技术技能),探索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1]。

随着国家对高职扩招工作的开展,对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以适应高职扩招的人才培养需求,为社会培养出人才。

1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1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方面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服务于在校生,教学上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专业课程到核心课程,从核心课程到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实训场所都有规范完整的要求,而高职扩招的学员有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大部分学员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高职扩招学員。因此,必须建立适合高职扩招的标准不变,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1.2 从高职扩招学员构成方面

国家鼓励社会人员再学习,提高学历,提升职业技术技能,学员中有着不同的年龄段,同时,文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录取的291人为例,扩招学员之间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总体分布情况如下图:

首先,年龄间差异。年龄分布情况如图1、图2。

从年龄分布上看,60-70年代,人数43人,占总人数14.8%;80年代,人数174人,占总人数59.8%;90年代,人数74人,占总人数25.4%。其中,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0岁, 年龄22岁以下有9人,占总人数3.1%。

其次,文化程度差异。分布情况如图3。

从分布上看,高职扩招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普通高中、中职、技工或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种学历,以及高中毕业同等学力人员。高中或中职等相近学历毕业的122人,占总人数41.9%;高职(专科)学历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4.5%;高中毕业同等学力的156人,占总人数的53.6%。

基于以上情况,学员之间年龄差异大,基础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其学习精力、理解能力以及其阅历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必须针对他们的年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创新适合的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2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高职扩招学员

高职扩招生源再就学所存在的多样化状况,对学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思考,制造类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当前高职扩招提升学历及技术技能的需求,是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因此,提出三种培养模式的构思:

2.1 融合“二元制”培养模式

所谓“二元制”是逐步构建以行业(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为主要特征,以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2]。

融合“二元制”培养模式适合已就业,有家庭或想转岗、再就业的高职扩招学员,符合他们的就近入学或再就业的需要。以“二元制”模式为基础,通过院校、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学团队承担理论、实验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承担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跟岗实训以及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等教学任务,强化高职扩招学员所学专业的综合能力,使人才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 辅于“传统”培养模式

对于未就业、年纪轻,工作实践经验少,学习积极性高,以及学习时间较为宽裕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扩招学员,鼓励这类生源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参加全日制班级的课堂学习。学习上,建立教学交流平台,如现常用的云班课、微信等教学平台、通讯工具,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渠道,鼓励参与在校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促进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技术技能能力的掌握及提升。

2.3 结合“互联网+”培养模式

高职扩招学员均已是成年或者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经验及自学能力。将“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融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创建完善学院智慧课堂的工作平台,可供学生线上选课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学习获得相应知识。

所有高职扩招学员均可对曾经学习过且原有基础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通过申请线上学习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院采用线上答疑,线上提交作业及线上考核等,最终完成规定课程,取得相应学分。

3  人才培养机制运行的思考

高职扩招的培养,国家在政策、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就如何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3.1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提高扩招人员的学历、技能及再就业是国家一个全新的举措,一切的教学管理、运行都在摸索当中,学校应该建立职能部门以对接企业、对接学院各部门,有助于将来整体规划、协调和服务,以切实解决高职扩招人员再学习、再就业存在的困难。

3.2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与企业对接

以专业对接企业,根据企业对制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学院所在位置为中心,分区域,寻找符合条件的企业,主要应以大中型以上规模企业或区域产业链集中的开发区为主,设立各分教学点,以便扩招学员选择就近就学或就业,比如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神悦铸造建立合作关系,在两个合作企业均开设有“二元制”班级。培养方案上,依据区域间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教学上,加强企业的高工、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及时将企业先进且实用的热门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使专业与行业有序对接。保证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也能培养出质量较高的制造类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与行业的需求,使培养的扩招生源真正学到技术技能,能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3.3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

高职扩招生源大部分缺乏学习时间上的稳定性。另外,还有相当一部份生源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上存在相当压力,应注重以人为本,关注高职扩招学员再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促进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扩招学员在校外及时参与学习。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推进网络教学模式,加快校内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教学视频给学生平时学习用。学生可根据开课要求,进行选课,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授课内容,以及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提问、完成考核、甚至网络视频答辩等。

3.4 改变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对专业核心课程可采用模块化考核,使之更灵活、更多样化,鼓励和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可以利用在企业上班取得的岗位培训证书、行业认证或已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工程师等制造类相关证书,可依据证书所考核内容来对抵相关课程模块分值,或经专业任课教师初定,经所在学院教研室认定,可申请相关课程免修或免考;对个人创新或参与企业研发取得的成果,如发明专利、创新产品、发表论文等,也可通过认定给予相应课程学分,认定课程学分可由专业课程老师、企业指导老师等组成进行直接认定或者组织答辩再认定等方式。

3.5 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转专业门槛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满足高职扩招学员再就业的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简便的转专业制度,对在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企业的学生,可根据学生所在企业提供的社保缴交情况,单位岗位的需求证明,制订新的学生转专业门槛,也为学生再就业的拓宽了渠道。

4  结语

高职扩招是国家提升全民学历的又一举措,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高职扩招学员提高学历、提升技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他们再就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職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06)[2020-01-10]http://www.gov.cn/fuwu/2019-05/16/content_5392061.htm.

[2]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EB/OL](2016-02-04)[2020-01-10]http://jyt.fujian.gov.cn/xxgk/zfxxgkzl/zfxxgkml/zcwj/zdgkwj/201602/t20160204_3657401.htm.

[3]鲍忱.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J].教育文化,2019(12):123-124.

[4]王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科教文化,2019(上):117-118.

[5]刘莹,聂岩,张桂旭.“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7-59.

[6]王娟,纪磊,钟凰元.管理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84-85.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
刍议扩招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