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业认证的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标准化建设探究

2020-09-10 07:22李欣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工程实践专业认证

李欣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充分支撑毕业要求的单元,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与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因此课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本文分析了专业认证与工程实践课程的内在联系,阐述了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在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以课程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在教学内容标准化、实践操作标准化、考核方式科学化和教材建设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实践;标准化建设;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010-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1],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質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自2006年教育部牵头在全国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来,得到了很多高校的积极响应 [2],在此大背景下,以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了未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工程实践课程作为工程训练“三段式”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成为校级品牌课建设课程。目前课程已形成了规范的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标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要素典范式描述以及条件建设上不断对课程进行升级。如今,课程建设以满足专业认证要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以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为宗旨,从教学内容、实践操作、考核方式、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标准化的改革与实践,力求在工程教育领域打造一门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数字化品牌课程。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实践课程的内在联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为教学改革提供导向和纲领。工程实践课程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类平台课程,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是工程意识深化的基础、工程思维启蒙的环节、工程能力训练的平台和工程素质内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和解读,梳理出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见图1)。这说明工程实践课程是实现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载体,工程实践课程的建设也要以专业认证为重要依据。

二、“课程标准”概念的提出与应用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课程考核、考试命题的依据 [3]。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制定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它对明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实施方案,规范教学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当前,工程实践课程负责人在充分调研了学校各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从目前工程实践课程所开设的15个训练单元实际出发,开发了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规定了工程实践课程的一般范式与教学目标,制定了约束工程实践课程的“生成、协调、实施、支持、评价、改进”各个环节的指导性文件,包含了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工程实践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为了使工程实践课程建设向可持续性、深层次方向发展,需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以及教材建设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升级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标准化

由于工程实践课程长期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基础,需在深入研究工程技术的内涵基础之上,开展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内容标准化建设。例如,在15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中,将“技术标准”的概念引入教学内容,在机械、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中,每个工艺流程都有相应的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可遵循,每个训练单元都应遵循“技术发展史——技术标准的提出——标准化实践操作”来展开实践教学,并且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工艺流程的规范化、工艺标准的规范化、工艺文件的规范化等内容,让“标准”“规范”的概念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例如在“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单元,在引入IPC-A-610技术标准后,教师在课件制作、技术讲解等方面都有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实践操作的标准化

实践操作的标准化要综合考虑人员、物料、机器、法规、环境五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具体包括人员构成的标准;训练载体成本及耗材材料(油、气、基本耗材等)标准;设备规格、种类配备标准;工、量、卡具的配备标准;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及标准;训练载体的选择及工艺技术要求;训练单元的操作技术规范;人机比与训练场地的容纳数标准;知识传授与条件、设备、方法高度融合和一致性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该课程有专职教师17名,技能指导教师26名,是一支具有工程技术特色的“三师”型师资队伍(即:讲师型、工程师型、技师型);实践教学场地15000余平方米,引进了奥地利EMCO公司生产的工业模拟培训系统,购置了众多教学仪器设备,涵盖车、钳、铣、刨、磨、铸、锻、焊等多个专业技能领域;通过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为课程实践操作环节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每一个训练单元中,都要制定严格的设备和工具配备标准、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及标准、工艺技术标准。

(三)考核方式的科学化

考核方式是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在考核内容设置上,该课程在原有考核指标的基础之上,将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等思政教育内容列入考核指标中,例如在电子工艺训练单元,增加了安全规则理论测试、工艺文件撰写、工艺标准论述等考核内容;在考核流程设计上,要求学生在实践训练之前,需要进行网上操作安全规范的理论测试,通过测试方可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完成规定训练项目后,要综合运用各种工艺知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工艺设计训练单元设计完成相应的作品。

在考核成绩构成上,为了突出“重过程体验、重平时表现、重创新思维”的指导思想,各训练单元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考核,考核项目由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日常考核占60%,主要考查学生出勤情况、训练态度、安全意识、实践操作规范等内容;理论考核占20%,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配有题库;实践考核占20%,重点考查考核件的完成情况。最终总成绩为各单元百分制成绩加权得出。

(四)教材建设的标准化

该课程依据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变化以及专业认证的新需求,在教材建设上突出工程特色,增加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密切联系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实际,引入大量工艺分析实例。为了突显课程对专业认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将安全伦理、责任伦理、环境伦理,利益伦理等工程伦理相关的要素贯穿其中,为培养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具有的工程师意识和职业转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通过对工程实践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对基础机械制造、现代机械制造以及电子产品制造的工艺有所掌握,而且可以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工程职业道德并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通过工程实践活动能够评价工程技术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毕家驹. 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01):40-42.

[2] 毕家驹. 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01):1-5.

[3] 蔡宗平,郑晓洁,钱伟,等.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J]. 高教学刊,2020(19):89-91.

[4] 胡辰.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制定研究[J]. 职业技术,2020,19(05):55-5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工程实践专业认证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