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飞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立足新时代,弘扬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梦想。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
近年来,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局面。但理论界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具体地域和时间节点却未能达成共识,这也间接导致相关研究成果质量上参差不齐、观点上各有所长,深化关于红色文化研究需要厘清相关概念,阐述清楚红色文化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这对于新时代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大有裨益。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红色作为三原色的主色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正统,寓意着吉祥喜庆;在情感观念上人们赋予红色以希望、热烈、勇敢、奋斗、牺牲的象征性意涵。红色因其内涵丰富且积极正面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精神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度。因此,用来形容革命文化是十分贴切生动具体合适的。红色文化从时间架构上来讲发韧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伴随中国共产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并仍在不断地发展当中。红色文化内涵实质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统一的范畴。物质文化具体指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红色纪念地,各地的红色展览馆、纪念馆、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均属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一般指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关于党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列如江西苏区的廉政文化建设、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规定”等;精神文化则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英勇卓绝的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具有特殊含义和反映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的精神文化,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及其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和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合法性之源,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特征。
二、红色文化的特征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无产阶级属性。红色文化与封建文化、买办文化、殖民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具有显著的区别。马克思指出:“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 i。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成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伟大革命当中。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实现了三个伟大的飞跃。第一个伟大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推翻旧的腐朽落后的政权,建立了全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国结束了任人欺凌的局面,从此站起来了;第二个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人民积贫积弱的贫困局面得到了彻底地扭转,中国人民真正开始富起来了;第三个伟大飞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重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治国理政的各领域推出一些列强国惠民的举措,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迎来了一片大好的局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色文化的政治属性和无产阶级属性正是寓于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开放性。红色文化最初根源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吸收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烙印。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大同思想与红色文化中共产主义理想是殊途同归,根系相通地。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是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民本思想。优秀的共产党人正是充分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加以实践和深化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并将其融入红色文化中得以永续发展下去。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正是继承了传统文化中这样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通过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斗争救命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救了垂危的中华民族,改变了近代中国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悲惨局面并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红色文化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伟大变迁,书写了伟大时代的赞歌。红色文化的开放性在于红色文化一方面向世人展现着已经稳定存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仍在不断发展当中吸收着当代先进精神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无数先进人物和事迹,他们身上所反映的伟大精神,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同样应当被纳入到红色文化当中并加以深化流传下去。红色基因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作用
弘扬红色文化能够培养人民政治认同感,具有维系政治、社会稳定的作用。霍布斯鲍姆认为传统的价值可以增进社会凝聚力、使信仰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得到灌输和社会化,还可以尽可能地来“作为行动的合法性依据和团体一致的黏合剂”,“因为它已成为知识或民族、国家或运动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的历史”。ii任何一个政党要想稳固其政权,维护其执政下国家社会各方面的稳定,都必须具有充分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而这种合法性资源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对其政权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个执政党都需要借助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宣传和灌输入来培养人民群众对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心理认同和情感支持。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iii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在这样一段光辉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亿万人民群众通过流血牺牲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的国家,并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治愈战争创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而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延续的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载体。新时达,红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仍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倘若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执政党都不了解,不信任,不认同,谈任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梦想都是毫无意义地。
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任意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党史,用各种碎片化地、片面的、非主流的历史来否定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历史虚无主义大多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利用当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条件,大肆传播与主流背道而驰的思想内容。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完全胡言乱语、无理谩骂,而是有针对性选取特定的符合自己需要的历史碎片,虚实结合、有虚有实、半真半假、有理有非的大做特做文章。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极具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极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沼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在于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蛊惑人民群众,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对付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方式便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宣传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积极正面的革命理念和精神净化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iv红色文化记录了生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红色文化同样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既能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同时也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的力量。
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抵御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v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告别“饿肚子,吃不饱”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贪图享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依靠父母的不良现象也是频频出现在各种报道当中,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勇敢、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背道相驰。社会在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出现了思想道德素质滑坡的趋势,以追去物质享受为人生的最终目标,不思进取,不愿通过双手努力奋斗来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妄图通过不劳而获,一夜成名,违法犯罪等非正常途径获得名利。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某些西方国家所推崇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物至上”的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而降低了对自身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放弃了思想阵地。对于这部分人丧失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人亟需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来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构建起来的先进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侵蚀的重要精神武器,要让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习近平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凈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vi红色文化内含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掘和弘扬这些优秀的革命品质和精神能够有效抵御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从而真正发挥好红色文化“防火墙”的作用。简而言之,红色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充分显现出来,营造一个崇尚英雄、热爱红色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红色文化是淬炼党员干部思想的熔炉。党员干部是国家的精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执政理念的具体贯彻落实者,他们是党的执政文化的活的载体,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引导者。
习近平指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vii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百年发展大计,更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在党内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组织党内干部学习、体验、感悟红色文化内含的革命精神,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绝不是走过场、摆形式的事,应强调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要入眼、入心、入脑,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提升,并自觉将其融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高峰,值得后世敬仰和学习。共产党人应秉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将红色文化赓续发展下去,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每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所系。
注释:
i《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543页。
ii[英]霍布斯鲍姆,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第15、16页。
iii《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第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iv《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8日。
v《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vi《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第2版。
vii《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